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源流及发展概况 3
目录 3
第二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和分类释义 11
第一节 疾病命名 11
第二节 分类释义 12
第三章 病因病机 19
第一节 致病因素 19
第二节 发病机理 24
第四章 诊法 29
第一节 四诊在中医外科学上的应用 29
第二节 辨阴证阳证 34
第三节 辨中医外科常见证候 36
第四节 辨经络部位 41
第五节 辨善恶顺逆 42
第一节 内治法 45
第五章 治疗 45
第二节 外治法 55
下篇 各论 69
第六章 疮疡病类 69
第一节 疖 72
第二节 疔疮 80
一、颜面部疔疮 83
二、手足部疔疮 83
三、红丝疔 84
四、烂疔 84
五、疫疔 85
第三节 痈 105
一、颈痈 108
二、腋痈 108
三、脐痈 109
四、委中毒 109
第四节 发 125
一、锁喉痈 126
二、臀痈 126
三、手发背 127
四、足发背 128
第五节 有头疽 138
第六节 发颐 150
第七节 丹毒 155
第八节 流注 162
第九节 走黄与内陷 170
一、走黄 170
二、内陷 176
第十节 无头疽 181
一、附骨疽 182
二、环跳疽 189
第十一节 流痰 193
第十二节 瘰疬 203
第十三节 甲疽 211
第十四节 大脚风 213
第七章 乳房病类 218
第一节 乳痈 220
第二节 乳疽 227
第三节 乳痨 229
第四节 乳发 233
第五节 粉刺性乳痈 236
第六节 乳漏 239
第七节 乳癖 242
第八节 乳疬 245
第九节 乳核 249
第十节 乳衄 251
第十一节 乳溢 253
第十二节 乳少 256
第十三节 乳头风 259
第八章 颈瘿病类 263
第一节 气瘿 264
第二节 肉瘿 267
第三节 瘿痈 270
第四节 石瘿 273
第九章 瘤病类 277
第一节 气瘤 277
第二节 血瘤 280
第三节 血痣 284
第四节 肉瘤 286
第五节 筋瘤 288
第六节 胶瘤 291
第七节 脂瘤 293
第八节 骨瘤 295
第十章 岩病类 299
第一节 舌菌 301
第二节 茧唇 305
第三节 失荣 308
第四节 乳岩 313
第五节 肾岩翻花 318
第六节 子岩 322
第十一章 肛肠病类 326
第一节 内痔 327
第二节 外痔 335
第三节 混合痔 340
第四节 肛裂 344
第五节 肛痈 347
第六节 肛漏 353
第七节 脱肛 358
第八节 肛肠痒 363
第九节 肛门湿疮 366
第十节 息肉痔 370
第十一节 锁肛痔 373
第十二章 男性前阴病类 378
第一节 子痈 379
第二节 子痰 382
第三节 子隐 387
第四节 肾囊痈 390
第五节 脱囊 394
第六节 绣球风 397
第七节 血疝 400
第八节 筋疝 403
第九节 水疝 408
第十节 阴茎痰核 412
第十一节 遗精 416
第十二节 早泄 424
第十三节 阳痿 429
第十四节 强中 436
第十五节 不育 442
第十六节 血精 448
第十七节 天宦 453
第十八节 精癃 456
第十九节 精浊 464
第十三章 周围血管病类 471
第一节 脱疽 472
第二节 股肿 479
第三节 青蛇毒 483
第四节 青筋腿 486
第十四章 外伤性疾病类 490
第一节 水火烫伤 491
第二节 毒蛇咬伤 503
第三节 冻疮 512
第四节 破伤风 517
第五节 瘘管及窦道 522
第六节 褥疮 525
附录 方剂索引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