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法之真导言 15
第一章 真与真理的理论阐释 21
第一节 真:用法与释义 21
一、“真”的多种用法与辞书释义 21
二、“真”的含义初解 23
第二节 真的学理阐释 23
一、真与假对立:真实性是真的基本含义 25
二、进一步追问真实性问题:逻辑真和事实真 26
三、与善、美并列:真乃合乎真理性、规律性 28
第三节 真理本质诠释:哲学史的解析 30
一、三种典型的真理本质论及其评价 31
二、真理的属性: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考察 40
第二章 理论证成:法律真理及其可能性 46
第一节 法律真理:来自哲学与伦理学的启示 46
一、什么是法律真理 46
二、法律真理为什么可能存在:价值真理的昭示 48
三、伦理真理或道德真理给法律真理的具体启示 54
四、法律真理存在的法哲学分析初步 57
五、法律真理运用的一般领域何在 58
第二节 法之真:法哲学的进一步思索 60
一、本体论:如何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把握法之真 61
二、范畴论之一:现代实在法是“法之真”的“法”范围 65
三、范畴论之二:体现法之真的现代法的特征 67
四、方法论:如何从法理学层面上探讨法之真 68
第三节 研究法之真的意义 70
第三章 追求法之真,理性应对后现代法观念的挑战 74
第一节 后现代法学思潮的特点 76
一、后现代法学思潮的一般特点分析 76
二、若干具体学术流派的后现代法学观点与缺陷分析 78
第二节 分析现代法学的价值合理性,回应后现代法观念的挑战 83
第四章 逻辑性与确定性:在法的自身逻辑中体现法之真 88
一、规范与法律规范的非本质理解 89
第一节 法律规范及其逻辑性的合理性问题 89
二、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问题 91
第二节 法的确定性及其合理性问题 94
一、法的确定性之一般讨论 94
二、法的不确定性问题辩证 98
第三节 保证规则确定性之对策 103
一、严谨立法,及时修改、完善法律 103
二、加强法律的系统化 104
三、培养法律共同体 104
四、完善法律解释制度 105
第五章 普遍、稳定与公开:在法律整合中体现法之真 108
第一节 法的普遍性及其合规律性问题 108
一、准确理解普遍性 108
二、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112
一、法的稳定性及其意义分析 114
第二节 法的稳定性及其合规律性思考 114
二、法的稳定性之历史分析 116
三、法的稳定性与适时变化性的辩证统一 118
第三节 法的公开性及其合规律性的思考 119
一、法的公开性及其相关思想的思考 119
二、法的公开性之价值分析 120
三、与法的公开性相关联的其他合规律性要求 121
第六章 巨大权威性与强制性:在法律控制过程中体现法之真 125
第一节 法律的权威性及其意义 126
第二节 理论与实践的检视:法律应具有最高权威性 127
一、中国法律史上法律权威性问题的检讨 128
二、西方法律史上的初步检讨 130
第三节 合理的法律权威性之途径:以现代中国为例 139
一、确立法律权威性的主要障碍 140
二、树立法律权威性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141
三、树立法律权威性之具体途径论略 142
一、法的强制性及其受到的批判“礼遇” 145
第四节 如何看待法的强制性问题 145
二、法的强制性与法的正当性并不矛盾 146
三、对法的强制性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150
第七章 正当程序性与可诉性:在法的运行过程中体现法之真 153
第一节 正当法律程序的合理性 153
一、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起源与发展 154
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在宪政史上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 156
三、现代法律程序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159
第二节 法律的可诉性及其合理性问题 161
一、法的可诉性观念分析 161
二、法的可诉性社会机制与价值分析 163
三、法的可诉性与诉权不得滥用的统一:以“一元钱官司”为例 165
第八章 权力制约与司法独立:在法治平衡过程中体现法之真 169
第一节 权力制约的合理性问题思考 169
一、权力受制约性的内涵 169
二、权力制约思想与制度的源头和发展 170
三、分权与权力受制约学说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思考 174
第二节 权力无为的制约机制及其合理性问题思考 183
一、对权力无为进行制约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183
二、导致权力无为之原因分析 186
三、立法过程中应当着力改进和完善的若干方面 187
第三节 司法独立的有关理论及其合理性问题 190
一、司法独立的概念问题 190
二、司法独立观念与制度的由来和发展 199
三、司法独立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思考 203
第九章 法律移植与法律继承:在全球化背景下追求法之真 208
第一节 法律全球化的背景 208
一、法律全球化及其意义 208
二、全球化对法律趋同的影响 214
第二节 法律的可移植性及其合理性 215
一、法律的可移植性之内含 215
二、法律移植存在的合理根据分析 217
三、法律移植存在的可能途径 219
四、合理的法律移植还需要突破若干观念、遵循若干原则 221
第三节 法的可继承性及其合理性 223
一、法律继承的内涵 223
二、法律继承的根据之合理性分析 226
三、法律可继承内容之合理性分析 229
尾语 231
第二篇 法之善导言 235
第十章 善的一般知识 236
第一节 善所属的范畴 236
一、道德思考的发展与伦理学的产生 236
二、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238
三、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240
四、善的伦理学意义以及从伦理学的角度对于法之善的思考 242
第二节 西方学者关于善的思考 243
一、善的最广泛的意义 243
二、关于善的不同观点 244
三、善是德性——中庸 248
四、善是人格 250
五、善是理念 253
六、善是对人有用的东西 255
七、政治的善 256
八、最高的善 257
九、善在一定的意义上是指美和真 258
第三节 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于善的思考 259
一、善的本质 259
二、善的内容 261
三、性善与性恶 262
四、仁政 263
第十一章 法之善 265
第一节 法之善的含义 265
一、法之善 265
二、法之善的内容 266
三、法之善的意义 267
一、法之善是客观的法向主观的法的转化 268
第二节 法之善是对法之真的辩证否定 268
二、法之善是外部法向内部法的转化 269
三、法之善是实证法向形而上的法的转化 271
四、法之善是自在的法向自为的法的转化 272
第三节 法是善与恶的辩证统一 273
一、从法的本质与特征来看,法是善与恶的辩证统一 273
二、从法的目的与作用来看,法之善是善与恶的辩证统一 274
三、从法的制定与实行来看,法是善与恶的辩证统一 275
第十二章 历代思想家法学家关于法之善的学说 276
第一节 西方思想家们关于法之善的学说 276
一、古希腊和古罗马关于法之善的学说 276
二、中世纪经院哲学关于法之善的学说 280
三、近现代关于法之善的学说 282
四、现代关于法之善的学说 290
第二节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法之善的学说 293
一、夏、商、周法律思想中关于法之善的理论 293
二、先秦各家关于法之善的理论 294
三、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关于法之善的理论 297
四、明清启蒙思想家关于法之善的理论 297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之善的理论 299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之善的一般理论 299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之善的具体观点 299
第十三章 正义 303
第一节 正义的含义 303
一、相对正义论 305
二、形式正义论 307
三、社会正义论 309
四、资格正义论 310
第二节 正义的地位和作用——正义在法的价值论中具有统帅地位 311
一、正义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价值理想 311
二、正义在法的诸价值中具有首要地位 312
三、正义的作用 313
一、客观正义论 315
第三节 西方传统的法和正义理论 315
二、主观正义论 316
三、理性正义论 317
四、神学正义论 317
五、规范正义论 318
第十四章 自由 319
第一节 自由的含义 319
一、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319
二、社会政治意义上的自由 322
第二节 自由对人的价值 326
一、自由是人的本性 326
二、自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之一 326
三、政治压迫使自由具有了社会意义上的独立价值 327
四、自由的观念化 328
第三节 法律自由 328
一、在法治的意义上,自由是法律所许可的行为 329
二、法律对于自由的规定,在一定情况下会发展成对人们正当行为的干涉 331
三、“良法”的目的在于维护和发展人的自由 332
四、自由的法律标准与法律自由的标准 334
第十五章 民主 336
第一节 民主的概念 336
一、民主的含义 336
二、民主内涵的演变 337
三、民主的形式 339
四、民主的前提和条件 340
五、民主的意义 341
第二节 民主和法律的关系 342
一、民主对法具有决定作用 343
二、法律是民主的保障 347
第十六章 秩序 349
第一节 秩序的含义 349
一、秩序的含 349
二、社会秩序的意义 351
第二节 法律秩序 352
一、法律秩序的含义 352
二、关于法律秩序的各种学说 355
三、法律秩序的意义 360
第三节 法律秩序的形成与运作 363
一、法律秩序的产生 363
二、具体法律秩序的形成 367
三、法律秩序的变更 368
第十七章 效益 371
第一节 效益和法律的关系 371
一、效益的概念 371
二、效益是法的价值 373
三、效益对法律的影响 374
第二节 关于法和效益关系的几种主要学说 376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和效益的主要观点 376
二、经济分析法学 382
三、法社会学的观点 385
第三节 法律效益 386
一、法律效益的含义 386
二、考察法律效益所要考虑的因素 387
三、法律效益的测量方法 389
尾语 392
第三篇 法之美导论 395
一、“美是难的” 395
二、法之美:意欲何为 400
三、法之美:历史考察 400
四、法之美:研究意义 407
第十八章 理论证成 414
第一节 法之美:理论证成 414
第二节 法之美:实例征引 416
第十九章 法律中的秩序之美 425
第一节 秩序与法律 425
第二节 和谐、秩序与美 429
第三节 礼法之美 433
第四节 法律秩序之美申论 437
第二十章 中华法系的“天人合一”之美 440
第一节 老子法律观中的审美因素 440
第二节 “天人合一”境界中的中国古代法 443
第二十一章 法与法人格之崇高 453
第一节 康德伦理学、法学与美学的交叉点:崇高 453
第二节 法人格之崇高 463
第三节 法官的人格美 472
第四节 美的诸范畴 476
第二十二章 法律中的象征 489
第一节 象征及其审美意义 489
一、象征的含义与特征 489
二、象征的美学意义 493
第二节 法律中的象征 497
一、法或正义的象征 497
二、权力与象征:合法化、正当化、神秘化 503
三、部门法中的象征 507
四、法律建筑与服饰:象征与象征之外 509
第二十三章 法律与仪式 515
第一节 仪式的概念、特征与功能及其美学意义 515
第二节 法中的仪式 517
一、权力的仪式与仪式的权力 517
二、具体法律现象中的仪式 521
第三节 法律——戏剧 525
第四节 附论:法律、游戏、审美 537
第二十四章 法律与艺术 541
第一节 法律与文学 541
第二节 作为艺术的法律 548
第三节 法律与音乐 550
第四节 司法艺术 551
尾语 557
后记 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