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范畴 3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3
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3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 7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14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22
第五节 货币的界说 31
第六节 货币制度 38
第七节 国际货币体系 44
附录一 人民币制度的建立 51
附录二 货币消亡问题 53
第二章 信用 59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59
第二节 高利贷 61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66
第四节 信用的内容与形式 76
第五节 国际信用 85
第六节 股份公司 88
第七节 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 92
第三章 金融 99
第一节 金融及其涵盖的领域 99
第二节 金融范畴的形成 103
第三节 金融范畴的界定 105
第四节 金融学科体系 108
第四章 利息和利率 113
第一节 利息 113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117
第三节 单利与复利 125
第四节 利率的决定 132
第五节 利率的期限结构 139
第六节 利率的作用 146
第一节 外汇 150
第五章 外汇与汇率 150
第二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 155
第三节 汇率与币值、汇率与利率 160
第四节 汇率的决定 164
第五节 汇率的作用与风险 172
第六节 人民币汇率问题 176
第二篇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 181
第六章 金融市场概述 181
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181
第二节 货币市场 189
第三节 资本市场 195
第四节 衍生工具市场 202
第五节 投资基金 208
第六节 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 215
第七节 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 222
第八节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227
第七章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234
第一节 证券价格与证券价格指数 234
第二节 资本市场的效率 236
第三节 证券价值评估 238
第四节 风险与投资 242
第五节 资产定价模型 250
第六节 期权定价模型 255
第七节 无套利均衡与风险中性定价 260
第八章 金融中介概述 267
第一节 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 267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270
第三节 我国金融中介体系 278
第四节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294
附录一 港澳台金融机构 301
附录二 银行国有化的理论和苏联的实践 302
附录三 中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立及改革开放后第一阶段的金融改革 306
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313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313
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317
第三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 319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324
第五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331
第六节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336
第七节 金融创新 339
第八节 网络银行 344
第九节 不良债权 347
第十节 存款保险制度 352
第十一节 银行与产业 355
第十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359
第十三节 风险管理 365
第十章 中央银行 370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 370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 377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386
第四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392
第十一章 金融体系格局——市场与中介相互关系 398
第一节 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 398
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两种格局 402
第三节 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 413
第四节 中介与市场相互渗透发展的趋势 420
第三篇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427
第十二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427
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427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432
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444
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453
第四篇 宏观均衡 461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 461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461
第二节 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472
第三节 货币需求的面面观 475
第四节 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 480
第十四章 货币供给 486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486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496
第三节 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507
第四节 “超额”货币及其反映的规律 510
第十五章 财政收支、公债与货币供给 516
第一节 与金融紧密联系的一些财政概念 516
第二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相互联系的历史演变 521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联系的理论模型 526
第四节 国债与货币供给 528
第十六章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536
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536
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 543
第三节 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 550
第十七章 开放经济的均衡 556
第一节 国际收支 556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564
第三节 国际储备 569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 572
第五节 对外收支与货币均衡 581
第六节 对外收支与市场总供求 587
第十八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592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592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597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604
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 607
第五节 通货膨胀对策 612
第六节 通货紧缩 616
附录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 620
附录二 对翻译的经济学词汇不要就中文望文生义 621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623
第十九章 货币政策 623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633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640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 647
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654
第六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660
第七节 汇率政策 664
第八节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和政策协调 672
第二十章 IS-LM模型与总供求均衡模型 683
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683
第二节 IS-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692
第三节 总供求均衡分析 697
第四节 开放经济的模型 703
第五节 模型与中国经济环境 707
第五篇 金融监管 713
第二十一章 金融监管 713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界说和理论 713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720
第三节 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727
第二十二章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733
第一节 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733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组织 738
第三节 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的基本内容 742
第四节 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未来发展 748
第六篇 专论 753
第二十三章 金融与发展 753
第一节 金融与经济增长 753
第二节 金融压抑与经济增长 764
第三节 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 768
第四节 计划经济下的“金融压抑”和中国的金融改革 775
附录 若干发达国家的金融改革 778
第一节 金融脆弱性生成的内在机制 781
第二十四章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781
第二节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 786
第三节 金融危机 791
第四节 金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 798
第五节 中国的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805
附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危机 808
第二十五章 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 815
第一节 两个两分框架 815
第二节 虚拟资本 821
第三节 货币中性抑非中性 828
附录 名词术语中英对照 833
参考文献 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