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
一、经济学说的出现 1
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沿革 3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 7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经济规律 10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10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 12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5
四、经济规律 17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与意义 18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8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21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23
第一节 商品 23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23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26
三、商品的价值量 28
四、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31
五、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2
第二节 货币 34
一、货币的起源 34
二、货币的本质 37
三、货币的职能 37
第三节 价值规律 41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 41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41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42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44
一、资本总公式 44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44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45
三、劳动力的买和卖 47
第二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48
一、劳动过程 48
二、价值增殖过程 49
第三节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51
一、资本的本质 51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51
三、剩余价值率 52
第四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53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3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4
第五节 资本主义工资 56
一、工资的本质 56
二、工资的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58
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60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6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62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62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66
三、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68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70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 70
二、资本的积聚与集中 70
三、相对过剩人口 72
四、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75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75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75
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尖锐化 77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78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80
第五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80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80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 84
三、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84
四、产业资本顺畅循环的条件 86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87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88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90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92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93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94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94
二、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 95
三、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97
四、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98
五、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01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07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07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09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后果 111
第六章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113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 113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13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17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21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23
一、商业资本 123
二、商业利润 125
三、商业流通费用 127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130
一、借贷资本的形成 130
二、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征 131
三、利息与利息率 133
四、银行信用 135
五、股份公司和股票价格 136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139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139
二、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态 141
三、土地价格 144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 147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特征 147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147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151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与实质 160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160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162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164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与趋势 164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趋势 169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72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172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1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17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依据 17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与意义 18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189
第九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9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193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概念与特征 193
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195
三、混合经济中的公有制成分 201
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203
一、劳动者个体所有制 20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非公有制 205
二、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207
三、外资独营企业所有制 209
四、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1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 211
一、公有制为主体 211
二、非公有制为重要组成部分 214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18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 2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 220
一、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 220
二、商品经济的特征 222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作用 224
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22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体制 226
二、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22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架构安排 230
第三节 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3
一、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 233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与绩效 235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式与重点 241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248
第一节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 248
一、企业的含义 248
二、企业的性质 249
三、企业的功能 249
四、企业的经营机制 250
五、企业之间的联系 252
二、公司产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254
一、产权与产权制度 254
第二节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254
三、公司财产的有限责任制度 258
第三节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259
一、企业组织制度 259
二、公司组织结构 260
三、公司组织机构 263
第四节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65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制度 265
二、公司管理制度 26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 275
第一节 市场概述 275
一、市场的含义 275
二、市场体系 276
三、市场机制 279
四、市场缺陷 285
一、社会主义社会市场发育的现状 28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市场发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86
二、社会主义社会市场发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8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的培育 289
一、商品市场的培育 289
二、金融市场的培育 292
三、劳动力市场的培育 294
四、其它市场的培育 298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与发展 30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与效益 302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制约因素 302
二、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增长的必要性 307
三、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08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效益 31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产业结构与主要比例关系 313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分类及演进趋势 313
二、社会主义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316
三、社会主义社会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 3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 323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与内容 323
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则与意义 325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 327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与消费 3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分配 330
一、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分配的若干基本概念 330
二、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334
三、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336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33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收入分配 342
一、按劳分配的含义、内容与要求 342
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在现阶段的特征 344
三、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 346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多种非按劳分配方式 347
五、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 351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与内容 351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与意义 352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353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消费 355
一、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作用 355
二、社会主义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 356
三、社会主义消费水平 358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对外开放 35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359
一、实行对外开放是吸取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必然结果 359
二、实行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361
三、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62
一、对外贸易 3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 363
二、对外资金交流 366
三、科技交流 367
四、劳务输出、输入 368
五、国际旅游业 36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 369
一、全方位开放 369
二、多层次开放 370
三、宽领域开放 372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与世界贸易组织 373
一、世界贸易组织概述 373
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380
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对策 3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88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388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宏观调控 388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9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对象、任务和目标 392
一、宏观调控的对象 392
二、宏观调控的任务 393
三、宏观调控的目标 39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398
一、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方式 398
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手段 40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政策 405
一、财政政策 405
二、货币政策 407
三、产业政策 409
四、收入分配政策 410
五、对外经济政策 411
后记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