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称及分类地位 1
(一)名称 1
(二)分类地位 1
(三)分类和命名注释 2
二、传播历史和地理分布 3
(一)传播历史 4
(二)地理分布 10
三、寄主植物 12
(一)美国对寄主植物的研究 12
(二)日本对寄主植物的研究 14
(三)中国对寄主植物的研究 16
四、形态特征 21
(一)稻水象各虫态的特征 21
(二)稻水象各近似种的区别 26
(三)稻水象与稻田其他象虫的区别 32
五、危害性 38
(一)为害症状 38
(二)为害规律 40
(三)为害损失 41
六、生物学 48
(一)发生世代 48
(二)生活史 49
(三)生活习性 62
(四)影响稻水象种群的生存因子 65
七、传播和扩散方式 69
(一)自然扩散 69
(二)人为传播 70
八、普查监测 73
(一)查找为害状 73
(二)查找各虫态 77
(三)定点网捕 80
(四)普查注意事项 80
九、预测预报 82
(一)发生期预测 82
(二)发生量预测 90
十、室内研究技术 93
(一)人工饲养技术 93
(二)成虫飞翔肌发育监测技术 94
(三)雌虫生殖系统观察技术 94
(四)卵检查技术 95
(五)幼虫检查技术 95
十一、风险性评估及检疫措施 97
(一)风险性评估 97
(二)检疫措施 100
十二、综合治理 104
(一)综合治理策略 104
(二)防治指标 105
(三)综合治理方法 106
(四)国外防治稻水象概况 112
附录一、防治稻水象的常用药剂 123
附录二、文献题录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