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1
第一节 原子结构 1
第二节 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衰变 1
一、原子核的稳定性 1
第一篇 基础 1
二、衰变类型 2
三、衰变规律 3
第三节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
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
二、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
一、放射性探测的基本过程及分类 6
二、晶体闪烁探测仪 6
第一节 放射性探测原理 6
第二章 放射性测量与核医学仪器 6
三、电离探测器 7
四、其他探测器 7
五、放射性探测仪器的电子学线路 7
六、短半衰期核素测量结果的校正 8
七、放射性测量结果的统计学处理 8
第二节 液体闪烁测量 9
一、液体闪烁测量的特点 9
二、闪烁液的组成及作用 9
三、淬灭和淬灭校正 9
四、测量方式和样品制备 10
五、特殊测量方法 11
第三节 γ、β射线的测量及防护仪器 12
一、γ射线和β射线的测量 12
三、污染与剂量监测仪 13
二、活度计 13
第四节 核医学显像仪器——γ-照相机 14
一、显像发展的历史 14
二、γ照相机 15
第五节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16
一、发射型计算机断层的特点 16
二、SPECT数据采集 16
三、SPECT显像的质量控制 17
四、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8
五、正电子发射核素的SPECT显像 18
六、定量SPECT显像技术 19
七、SPECT与PET 19
第六节 脏器功能测定仪 20
第七节 图像融合技术和图像融合联机 21
第二节 诊断用放射性药物 22
一、放射性核素选择 22
第三章 放射性药物 2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2
二、放射性药物的生物学特性 23
第三节 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23
第四节 PET放射性药物 24
第五节 医用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24
第六节 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 25
一、放射性核素纯度 25
二、放射化学纯度 26
三、化学纯度 26
第四章 体外分析技术 27
第一节 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 27
第三节 分离方法和数据处理 28
三、标准品的要求和其它定量分析方法相同 28
一、分离方法 28
一、抗体 28
第二节 放射免疫分析基本试剂的制备 28
二、标记抗原 28
二、数据处理 29
第四节 质量控制 29
一、质量控制的目的 29
二、放射免疫分析误差 30
三、质量控制的指标 30
第五节 免疫放射分析法 31
第六节 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31
一、酶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31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32
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32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检查 35
一、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测定 35
第五章 内分泌系统 35
第二篇 核医学临床 35
二、促甲状腺激素的测定 36
三、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甲状腺微粒抗体的测定 36
四、甲状腺吸碘试验 36
五、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 37
六、促甲状腺激素(TSH)兴奋试验 38
七、过氯酸钾释放试验 38
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39
九、甲状腺功能测定的综合评价和临床应用选择 40
第二节 甲状腺显像 41
一、原理 41
二、显像剂 41
三、方法 41
四、正常甲状腺影像 41
五、临床应用 41
四、临床应用 45
三、方法 45
一、解剖和生理 45
二、显像剂 45
第三节 甲状旁腺显像 45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显像 46
一、原理 46
二、显像剂 46
三、方法 46
四、图像分析 47
五、临床应用 47
第五节 嗜铬细胞瘤显像 47
一、原理及方法 48
二、嗜铬细胞瘤显像 48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 49
第一节 心肌灌注显像 49
一、基本原理 49
二、显像剂 50
三、显像方法 51
四、适应证 52
五、图像分析 52
六、临床应用 56
第二节 心肌代谢显像 60
一、葡萄糖代谢显像 60
二、心肌脂肪酸代谢显像 62
三、有氧代谢显像 63
第三节 心肌细胞活性检测 63
一、存活心肌的认识 63
二、心肌灌注显像法 64
三、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估计心肌存活 65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心脏功能显像 66
一、平衡门电路法心血池显像 66
二、首次通过心血池显像 70
四、临床应用 71
三、非显像法测定心室功能 71
一、运动负荷试验 73
第五节 心脏负荷试验 73
二、药物负荷试验 74
第六节 亲梗死显像与乏氧显像 76
第七节 心脏大血管动态显像和静脉血栓探测 79
一、放射性核素心血管动态显像 79
二、大动脉显像 81
三、下肢静脉显像与深静脉血栓探测 83
第七章 脑显像 85
第一节 脑灌注显像 85
一、原理 85
二、显像剂 85
三、显像方法 87
四、正常影像 88
七、异常影像 89
五、半定量分析技术 89
六、局部脑血流量的定量分析 89
八、临床应用 90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脑灌注显像介入试验 94
一、脑显像介入试验的基础 94
二、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96
三、脑显像介入试验的必备条件 97
四、脑灌注显像介入试验的具体方法 101
五、脑灌注显像介入试验的临床意义 104
第三节 PET脑代谢显像 106
一、脑组织葡萄糖和氧的供应 106
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 106
三、脑氧代谢显像 111
二、显像剂 113
一、原理 113
第四节 脑受体显像 113
三、显像方法 115
四、脑受体显像的临床应用 116
第五节 血脑屏障功能 117
一、放射性核素脑血管动态显像 117
二、脑静态显像 119
第六节 脑脊液间隙显像 120
一、脑池显像 120
二、脑室显像 121
三、脊髓蛛网膜下腔显像 122
第七节 脑肿瘤显像 122
一、脑肿瘤显像的方法学 122
二、脑肿瘤显像的临床应用 125
一、显像原理 127
二、显像方法 127
第一节 肺灌注显像 127
第八章 呼吸系统显像 127
三、适应证 128
四、正常影像分析 128
五、临床应用 129
第二节 肺通气和吸入显像 133
一、显像原理 133
二、显像方法 133
三、适应证 134
四、正常影像分析 134
五、临床应用 135
第三节 肺肿瘤阳性显像 138
一、67Ga显像 138
二、201Tl显像 139
三、99Tc-MIBI显像 140
四、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41
第九章 骨、关节系统 144
第一节 骨显像 144
一、显像原理 144
二、骨显像剂 145
三、适应证 145
四、显像方法 146
五、图像分析 147
六、临床应用 149
第二节 关节 显像 154
一、显像原理与显像剂 154
二、适应证 155
三、显像方法 155
四、图像分析 155
五、临床应用 156
一、基本原理 158
第三节 骨密度测定 158
二、常用方法及其原理 159
三、适应证 160
四、临床应用 161
第十章 淋巴系统 164
一、原理 164
二、适应证 164
三、显像剂 164
四、显像方法 165
五、图像分析 165
六、临床应用与评价 166
第十一章 肿瘤显像 168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肿瘤显像基础 168
第二节 67Ga亲肿瘤显像 168
一、67Ga显像方法 168
三、临床应用与评价 169
二、67Ga影像分析 169
一、原理 170
二、显像剂 170
第三节 201Tl肿瘤显像 170
三、显像方法 171
四、图像分析 171
五、临床应用 171
第四节 99mTc-MIBI肿瘤阳性显像 172
一、肿瘤细胞摄取99mTc-MIBI的机制 172
二、临床应用 172
第五节 99mTc(V)-DMSA肿瘤显像 173
一、机制 173
二、方法 173
三、临床应用 173
第六节 99mTc-PPM肿瘤显像 174
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 175
三、血管活性肠肽受体显像 175
第七节 受体显像 175
一、原理 175
四、受体显像 176
第八节 放射免疫显像 177
一、显像原理 177
二、显像方法 177
三、临床应用及评价 178
第九节 PET肿瘤显像 180
一、PET肿瘤显像的基本原理 180
二、PET肿瘤显像常用方法 180
三、临床应用 182
三、选择或评价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的主要指标 188
二、放射性药物的摄取和滞留 188
一、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原理 188
第一节 概述 188
第十二章 放射性核素治疗 188
四、常用的治疗用放射性核素 189
五、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190
六、放射毒性的评价 190
七、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190
八、辐射剂量 191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193
一、131I治疗Graves’病 193
二、131I治疗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 199
三、131I治疗非毒性甲状腺肿 200
四、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201
第三节 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208
一、骨转移癌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208
二、肾上腺素能肿瘤的131I-MIBG治疗 213
三、肿瘤的放射免疫治疗 217
四、肿瘤的放射性胶体腔内治疗 220
五、肿瘤的放射性核素介入治疗 222
第四节 增生性血液疾病的32P治疗 223
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32P治疗 223
二、慢性白血病的32P治疗 225
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32P治疗 226
四、其它疾病的32P治疗 227
第五节 皮肤病的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 227
第十三章 肝胆显像 230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 230
一、显像剂 230
二、显像的方法 230
五、临床应用 232
四、正常影像 232
三、适应证 232
第二节 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 238
一、概述 238
二、放射性药物 239
三、血池显像剂浓聚机理和药代动力学 239
四、显像技术 239
五、正常影像 240
六、适应证 240
七、临床评价 240
第三节 肝脾胶体显像 241
一、显像原理与显像剂 241
二、显像方法 242
三、临床应用和评价 242
一、“亲”肿瘤放射性核素显像 243
第四节 肝脏肿瘤显像 243
二、标记药物肝肿瘤阳性显像 244
三、肝胆显像剂延迟显像诊断原发性肝癌 244
四、肝肿瘤放射免疫显像 245
五、PET显像 246
六、与其它显像方法的比较 247
第五节 门静脉高压的评价 247
第十四章 胃肠道 249
第一节 胃肠道出血显像 249
一、显像机理 249
二、方法 249
三、临床应用 251
第二节 异位胃粘膜显像 251
一、机理 251
二、显像方法 251
三、临床应用 251
一、胃排空显像 252
第三节 胃排空及小肠通过功能测定 252
二、小肠通过功能测定 253
第四节 胃食道反流测定 254
一、机理 254
二、显像剂 254
三、检查方法 254
四、临床应用 255
第五节 食道通过功能测定 256
一、原理 256
二、方法 256
三、临床应用 256
三、临床应用 257
一、机理 257
第七节 14C-尿素呼气试验 257
一、机理 257
第六节 十二指肠胃反流显像 257
二、方法 257
二、方法 258
三、临床应用 258
第八节 唾液腺显像 258
一、机理和方法 258
二、临床应用 259
二、适应证 260
四、正常肾图及分析指标 260
三、检查方法 260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260
一、原理 260
第一节 肾图 260
五、异常肾图及临床意义 262
六、临床价值 262
一、利尿肾图 263
第二节 介入试验 263
七、优缺点 263
二、巯甲丙脯酸试验 264
第三节 肾动态显像 265
一、原理 265
二、适应证 265
三、显像剂 265
四、显像方法 265
五、正常影像 266
六、异常影像及临床意义 266
第四节 肾静态显像 270
一、原理 270
二、显像剂 270
三、适应证 270
四、方法 270
六、异常影像及临床意义 271
五、正常影像 271
第五节 膀胱显像 272
第六节 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 273
一、原理 273
二、适应证 273
三、方法 273
四、正常影像 273
五、临术价值 274
第七节 肾有效血浆流量测定 274
一、原理 274
二、适应证 274
三、显像剂 274
四、方法 274
四、异常影像与意义 275
三、正常图像 275
二、方法 275
一、原理 275
五、图像分析与临床价值 275
第八节 阴囊血流及血池显像 275
第十六章 炎症显像 277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标记白细胞显像 277
一、基本原理 277
二、显像剂制备 277
三、显像方法 278
四、适应证 278
五、正常影像 278
六、异常影像及其临床价值 279
第二节 67Ga枸橼酸盐显像 279
一、基本原理 279
二、显像剂 279
三、显像方法 279
六、异常影像及其临床价值 280
四、适应证 280
五、正常影像 280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标记人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G)显像 281
一、基本原理 281
二、显像剂 281
三、适应证 281
四、显像方法及正常影像所见 282
五、异常影像及其临床价值 282
第四节 抗人粒细胞单克隆抗体显像 282
一、基本原理 282
二、显像剂 283
三、适应证 283
四、显像方法及正常影像所见 283
五、异常影像及其临床价值 283
第一节 天然本底辐射 285
第十七章 作用于人体的天然和人工放射源 285
第三篇 辐射防护 285
第二节 建筑材料成品 286
第三节 磷肥 287
一、监督项目的采样方法 287
二、评价方法 287
第四节 人工辐射 287
一、核爆炸 287
二、医疗照射 288
三、火力发电站 289
四、其它人工辐射 289
第五节 射线装置 289
第二节 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 291
一、急性效应和晚期效应 291
二、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 291
第一节 辐射剂量单位 291
第十八章 辐射生物效应 291
第三节 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 292
一、辐射剂量 292
二、分割次数和剂量率 292
三、照射范围 292
四、氧效应和传能线密度 292
六、组织的辐射敏感性 293
五、相对生物效应 293
第四节 放射生物效应的物理和化学基础 294
第五节 低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 295
第六节 辐射对机体组织的损伤 295
第十九章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298
第一节 放射防护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298
一、放射防护的目的 298
二、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300
一、剂量限值的意义 301
第二节 剂量限值 301
二、剂量限值的确定 302
三、适用于其他人员的剂量限值 303
第三节 ICRP的新建议 304
第四节 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措施 308
一、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308
二、β放射源的防护 308
三、γ放射源的防护 311
四、中子源的防护 313
第五节 内照射防护的一般措施 314
一、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 315
二、使用开放源的安全防护 315
一、管理依据 320
二、管理内容 320
第一节 射线装置的放射卫生管理 320
第二十章 放射卫生管理 320
三、防护安全系统监督 321
四、射线装置工作场所监督 322
第二节 放射性废物处理 322
一、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323
二、放射性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 323
三、放射性废物处理的指标 324
四、放射性废水的治理方法 324
五、气载放射性废物的治理 326
第三节 放射事故 327
一、异常外照射人员的医学处理 327
二、放射性核素内照射的医学处理 329
第四节 健康监护 333
一、目的 333
二、健康监护规定 333
三、放射性疾病管理 335
四、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 337
第二十一章 防护监测 339
第一节 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收集与测量 339
一、放射性气溶胶 339
二、放射性气体 342
第二节 水和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收集和测量 347
一、样品收集和处理 347
二、总放射性测量 348
三、部分放射性核素的放射化学测量方法简介 350
第三节 表面污染监测 352
一、表面污染的直接测量法 352
二、表面污染的间接测量法 353
第二十二章 X射线防护 355
第一节 X射线的发现和发展 355
二、X射线机 356
三、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和X-刀 356
第二节 X射线的产生和性质 356
一、X射线的产生 356
四、X射线的量与质 357
五、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 358
六、散射线 359
第三节 X射线工作场所的辐射监测和防护 360
一、监测目的和内容 360
二、诊断X射线的防护 360
三、医用治疗X射线的防护 362
四、医用加速器的防护 363
第二十三章 超声对人体的影响 364
一、超声生物效应 364
二、高强度聚焦超声 366
附录 中英对照索引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