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 北方本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河北省昌黎农业学校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9
  • ISBN:16144·1971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绪论 1

一、“土”、“肥”在农业“八字宪法”中的地位与意义 1

二、土壤与土壤肥力的概念 1

三、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 3

四、在农业现代化中土壤肥料科学的任务 5

第一篇土壤学 7

第一章土壤的形成和发展 7

第一节成土母质的形成 7

一、成土母质的来源 7

二、成土母质的形成过程 12

三、成土母质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15

第二节土壤的形成过程 18

一、土壤形成过程的本质 18

二、自然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22

三、耕种土壤的形成特点 24

第二章土壤的固相组成 26

第一节土壤矿物质 26

一、土粒分级及其性质 27

二、土壤质地的分类及其性质 30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类型 39

第二节土壤有机质 39

二、土壤微生物 41

三、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43

四、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50

五、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53

第三章土体构造 54

第一节土壤的孔隙状况 54

一、土壤的比重和容重 54

二、土壤孔隙度及其类型 56

三、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 58

四、土壤孔隙状况与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的关系 60

第二节土壤结构 61

一、土壤结构的类型及其特征 61

二、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 62

三、团粒结构的形成和创造 65

四、不良结构的形成和改造 69

第三节土壤层次构造 71

一、自然土壤的层次构造 71

二、耕种土壤的层次构造 72

第四节土壤耕性 76

一、土壤耕性的概念和类型 76

二、影响耕性的土壤物理机械性 77

第四章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 81

第一节土壤水分 82

一、土壤水分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82

二、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 83

三、土壤水分的运动 89

四、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及作物丰产土壤水分条件 93

五、土壤水分的能量概念 103

第二节土壤空气 110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和特点 110

二、土壤空气的更新和透气性 111

三、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 112

第三节土壤热量状况 114

一、土壤热量的收入与支出 114

二、土壤的热特性 115

三、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 118

四、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 119

第四节土壤水、气、热的调节 120

一、农田基本建设,是调节水、气、热的根本保证 121

二、合理灌排,是调节水、气、热的中心环节 122

三、精耕细作,是调节水、气、热的重要途径 123

四、抗旱保墒,是春季播种的必要前提 125

五、降低土表蒸发,是调节土壤水、气、热的有效手段 128

第五章土壤胶体和保肥性 130

第一节土壤胶体 130

一、土壤胶体的概念和种类 130

二、土壤胶体的构造 132

三、土壤胶体的性质 134

第二节土壤的保肥性 138

一、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 139

二、离子代换吸收作用 142

一、土壤养分的种类 149

第一节土壤养分的种类和数量 149

第六章土壤养分和供肥性 149

二、土壤养分的数量 150

第二节土壤养分的形态和转化 156

一、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和转化 157

二、土壤中磷的形态及其转化 162

三、土壤中钾的形态和转化 164

四、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和转化 166

第三节土壤的供肥性 168

一、土壤供肥性的表现 168

三、土壤中有效养料的能量概念 170

二、土壤的供肥过程 170

一、土壤溶液 172

第四节土壤溶液和土壤酸碱性 172

二、土壤酸碱性 174

第五节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 180

第六节 土壤养分状况的调节 182

一、合理施肥,增加和调节土壤养分 183

二、合理轮作,协调利用土壤养分 183

三、加强耕作和合理灌排,促进养分转化 184

四、消除有毒物质,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185

一、土壤分类 186

第七章我国北方主要土类及其利用改良 186

第一节土壤分类和分布 186

二、土壤分布 195

第二节黄棕壤和棕壤 199

一、成土过程 200

二、黄棕壤 202

三、棕壤 203

四、利用改良 205

第三节褐土、?土和绵土 206

一、成土过程 206

二、褐土 207

三、?土 209

四、绵土 211

五、利用改良 212

第四节黑垆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和灰钙土 213

一、成土过程 213

二、黑垆土 216

三、黑钙土 218

四、栗钙土 219

五、棕钙土 220

六、灰钙土 221

七、利用改良 222

第五节灰漠土、灰棕漠土和棕漠土 223

一、成土过程 223

二、灰漠土 224

三、灰棕漠土 226

四、棕漠土 227

五、利用改良 228

第六节盐土和碱土 229

一、形成过程 230

二、基本性状 236

三、低产原因 239

四、和用改良 240

第七节风沙土 245

一、形成过程 245

二、基本性状 246

三、利用改良 249

第八节黑土和白浆土 251

一、形成过程 251

二、黑土 253

三、白浆土 255

第九节草甸土 257

一、草甸过程 258

二、基本性状 258

三、利用改良 259

第十节潮土 260

一、形成特点 260

二、基本性状 262

三、利用改良 264

第十一节沼泽土 264

一、沼泽过程 264

二、基本性状 265

三、利用改良 266

第十二节水稻土 267

一、形成特点 267

二、基本性状 269

三、北方水稻土的利用政良 270

附录Ⅰ 土壤普查 272

一、土壤普查的目的和任务 272

二、土壤普查的方法 273

三、土壤普查的成果应用 290

附录Ⅱ 土壤学实验实习指导书 291

实验一岩石矿物的识别 291

实验二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94

实验三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298

实验四土壤质地的测定 302

实验五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309

实验六土壤比重、容重的测定和孔隙度的计算 316

实验七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319

实验八土壤作物营养化学诊断法 321

实验九土壤中全氮和水解性氮的测定 330

实验十土壤速效磷、钾的测定 339

实验十一土壤酸碱度测定 345

实验十二土壤和灌溉用水中可溶盐分的测定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