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稻在粮食作物中的地位 1
二、我国稻作的起源和发展 3
三、稻种的分化和演变 4
四、我国水稻育种的成就 6
五、水稻新基因源的开发和利用 8
第二章 早籼 10
第一节 概述 10
第二节 品种演变 14
第三节 主要品种系谱 16
一、南特号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17
二、矮仔占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26
三、花龙水田谷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43
四、IR8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44
第三章 中籼 49
第一节 概述 49
第二节 品种演变 53
第三节 主要品种系谱 56
一、胜利籼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56
二、矮仔占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58
三、矮脚南特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66
四、低脚乌尖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70
第四章 晚籼 75
第一节 概述 75
第二节 品种演变 80
第三节 主要品种系谱 83
一、地方品种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84
二、普通野生稻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87
三、竹占与印度2号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89
四、广场矮及其衍生品种 92
五、矮仔占与惠阳珍珠早杂交衍生的品种 99
六、矮种水田谷与秋长3号杂交的衍生品种 101
七、IR编号系列品种的衍生品种 103
第五章 早粳 106
第一节 概述 106
第二节 品种演变 110
第三节 主要品种系谱 115
一、爱国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116
二、坊主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126
三、旭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130
四、龟之尾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133
五、其他亲源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135
第六章 中粳 139
第一节 概述 139
第二节 品种演变 141
第三节 主要品种系谱 143
一、桂花黄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143
二、农垦57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145
三、农林8号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148
四、石狩白毛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149
五、西南175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151
六、黄壳早廿日、矮棵红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154
第七章 晚粳 156
第一节 概述 156
第二节 品种演变 160
第三节 主要品种系谱 163
一、地方品种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164
二、农垦58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169
三、桂花黄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176
四、京都旭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177
第八章 杂交稻 180
第一节 概述 180
第二节 组合演变 187
第三节 杂交稻主要系谱 190
一、籼型杂交稻不育系系谱 190
二、籼型杂交稻保持系系谱 196
三、籼型杂交稻恢复系系谱 197
四、籼型杂交稻杂交组合系谱 203
五、粳型杂交稻系谱 209
六、化学杀雄杂交稻组合 213
第一节 概述 215
第九章 陆稻和旱种水稻 215
第二节 品种演变 217
第三节 主要品种系谱 221
一、西南高原区陆稻品种 221
二、东北高寒区陆稻品种 223
三、华北春旱区陆稻品种 224
四、台湾省陆稻品种 227
第四节 旱种水稻 228
一、旱种水稻对品种特性的要求 229
二、旱种水稻的主要品种 230
第十章 蓬莱稻和在来稻 231
第一节 概述 231
第二节 品种演变 234
一、蓬莱稻品种系谱 240
第三节 主要品种系谱 240
二、在来稻品种系谱 249
第十一章 稻种资源 253
第一节 概述 253
第二节 野生稻资源 254
一、野生稻资源在常规育种中的利用 254
二、野生稻资源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利用 256
三、野生稻的优良种质 258
四、利用野生稻资源的经验 259
第三节 栽培稻资源 262
一、中国栽培稻资源的利用 262
二、国外稻种资源在我国的利用 271
三、可供利用的优良稻种资源 273
一、大力开发优良种质 281
第十二章 水稻育种的主要经验 281
二、根据主攻方向选择亲本并采用相宜育种技术 285
附录 293
一、中国水稻主要推广品种名录 295
(一)优良地方品种 295
(二)国内选育品种 303
(三)国外引进品种 372
二、国外水稻主要品种名称对照 375
(一)农垦编号水稻品种 375
(二)京引编号水稻品种 376
(三)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推广的水稻品种 379
(四)日本(1931~1986)农林编号水稻品种 379
(五)美国(1917~1985)水稻主要育成品种 384
三、国内品种笔画检索 386
主要参考文献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