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视觉教养理论与影像传播 1
第一节 视觉教养——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3
一、双通道编码理论 12
二、多渠道传播与提示—累计理论 15
三、冷与热——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体划分理论 15
第二节 视觉传播的发展 17
一、感觉器官与信息传播活动 17
二、从文字起源和古文字研究成果看视觉传播的历史 20
三、追求形象的准确、迅速记录和传达——从绘画到摄影 23
一、大众传播史上与影像传播相关的重要事件 30
第三节 影像运用于大众传播的历程 30
二、推动影像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4
第四节 影像世界——现代人类生活离不开的 36
第四时空 36
第五节 影像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43
第二章 影像本体研究 60
第一节 影与像 60
一、形、影与摄影 61
二、形象、图像与影像 62
第二节 影像释义 64
第三节 影像的本质 66
一、影像是对被拍摄对象突出视觉特征的选择记录和科学的形象再现 66
二、影像是对被摄对象的具体又抽象,完整又不完全的形象再现 67
三、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影像的本质特征之一 68
四、影像是与实物最为接近的特殊符号 68
五、影像与语言、文字相互依存 69
第四节 影像的种类 70
一、银盐影像、磁录影像与数字影像 70
三、艺术影像与非艺术影像 71
二、纪实影像与非纪实影像 71
四、静止影像与运动影像 72
五、创意影像 73
六、娱乐影像 75
七、广告影像 75
第五节 影像世界与现实世界 75
一、影像中的时间 81
二、影像中的空间 86
三、影像中的故事 87
四、影像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100
第一节 影像传播技术 104
一、影像的获得 104
第三章 影像传播研究 104
二、影像的处理 105
三、影像的传播 106
第二节 影像的作用 106
一、摄影与传播 108
二、电影与传播 116
三、电视与传播 119
第三节 影像传播的社会功能 122
一、传播新闻 122
二、指导生活 125
三、开阔眼界 126
四、审美教育 127
五、娱乐功能 129
第四节 影像传播的文化价值取向 130
一、艺术影像应追求高尚的审美价值,反对庸俗化、怪异化 131
二、纪录片和报道类影像应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反对商品化、娱乐化倾向 132
三、影像广告应坚持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反对唯利是图 135
四、在跨文化传播中,应尊重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差异 135
第五节 影像传播中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136
一、法律问题 137
二、伦理问题 148
三、呼吁与建议 213
第六节 视觉化、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的影像传播 215
一、视觉化时代来临 215
二、影像虚拟 220
三、影响影像传播效果的因素 227
四、影像传播效果的测评 230
五、影像文化及跨文化传播 232
第四章 面向未来的影像传播业与影像传播学学科建设 247
第一节 缔造中国影像文化 248
一、加强素质教育 250
第二节 加强队伍建设 250
二、加强自律,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坚持正确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原则 252
第三节 受众教育与媒体批评 254
一、受众教育 254
二、媒介批评 256
第四节 影像传播学学科建设 259
一、加强影像传播学研究 259
二、加强影像传播高等教育 259
英文摘要 264
主要参考书目与文献 277
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