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与科学维度 1
第一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
一、地球表层概念的提出及其涵义 2
二、地球表层的时空尺度 3
三、地球表层的结构 5
四、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 8
五、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空间系统 12
第二节地理学的研究核心 15
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概念的根据 15
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第三节地理学的科学维度 18
一、地理学问题研究的维度 18
二、地理学的科学维度 19
第四节地理学的性质 20
一、地理学的综合性 22
二、地理学的PRED性 22
三、地理学的软科学性 23
四、地理学的工程性 24
一、金字塔结构体系 25
第一节地理学的体系 25
第二章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25
二、《理论地理学概论》中的地理学体系 26
三、《地理学引论》中的地理学体系 27
四、《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中的地理学体系 29
五、地理学的四层次体系 30
六、《现代地理学》中的地理学体系 30
七、《现代地理学图书分类法的探讨》中的地理学体系 31
八、《区域经济地理学》中的地理学体系 32
九、《理论地理学》中的地理学体系 32
十、《论地理学体系建设》中的地理学体系 33
十一、《理论地理学的科学问题》中的地理学体系 34
十二、《地理科学》中的地理学体系 35
第二节构建地理学体系的方法论 36
第三节主要学科简介 37
第三章地理学的理论结构 55
第一节概述 55
一、科学理论的性质与功能 55
二、科学学说的结构 57
一、地理基本要素 59
第二节地理学的理论结构 59
二、地理基本概念 60
三、地理学的基本公理 63
四、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66
五、地理学理论结构模式 67
第四章地理学的基本价值 68
第一节地理学价值的内涵 68
一、地理学的哲学价值 69
二、地理学的科学价值 70
三、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72
四、地理学的教育价值 74
第二节地理学价值的实现 76
一、地理学的价值关系 76
二、价值实现的机制 77
第五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应用理论 79
第一节人地关系学说的考察 79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79
二、地理环境可能论 80
三、地理环境适应论 81
四、文化景观论 82
五、人地共生论 83
第二节人地关系的历史分析 83
一、农牧业产生以前的阶段: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原始共生 84
二、原始农牧业及小农经济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顺应 84
三、工业革命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大改造 85
四、向建设理想环境的过渡阶段:人类和自然环境协调共生 86
第三节人地关系的实证分析 86
一、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命活动的作用 86
二、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87
三、地理环境对人类政治军事活动的作用 89
四、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0
第四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协调共生 92
一、共生的涵义 92
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类型 93
三、人地共生的原理 95
四、人地共生的实现 97
第六章地理建设与地理工程 99
第一节地理建设 99
一、地理建设的观念与历史 99
二、地理建设的基本原理 101
三、地理建设的技术内涵 107
第二节地理工程 109
一、地理工程的涵义 109
二、地理工程的基本原理 109
三、地理工程的基本内容 112
四、地理工程实例 114
第一节地理学发展的动力 117
一、地理学发展的模式 117
第七章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17
二、地理学发展的动力 120
第二节现代地理学的产生背景 123
一、地理学史分期 123
二、现代地理学产生的背景 124
第三节地理学的观念与地理学主要学派 127
一、地理学的观念 127
二、地理学的主要学派 128
第四节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30
一、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基本特征 130
二、现代地理学的核心与发展趋势 133
第一节概述 139
一、方法与方法论 139
第八章地理学方法论 139
二、地理学方法论的特点 140
三、地理学方法论的作用与基本原则 141
第二节科学哲学 144
一、逻辑实证主义 144
三、新历史主义 145
第三节归纳、演绎、类比 145
二、历史主义 145
一、科学归纳法 146
二、科学演绎法 147
三、科学类比法 148
第四节系统论思维 149
一、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涵 149
二、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150
三、熵方程 153
四、S形曲线 153
五、整体、涨落、突变、协同 154
六、因果反馈 156
第五节综合集成法 157
一、综合集成法 157
二、定性与定量关系 160
三、定量分析的特点 161
第六节模型方法 162
一、模型方法的概念与功能 162
二、模型的基本类型 163
三、模型化的方法与步骤 163
第七节地理学研究的程序和模式(Ⅰ)——传统的经验归纳模式 165
一、确定研究课题 166
二、积累知识、搜集资料 167
三、观察、实验 168
四、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169
五、提出假说理论 171
第八节地理学研究的程序和模式(Ⅱ)——波普尔的猜测反驳模式与库恩的范式更替模式 173
一、波普尔的猜测、反驳模式 173
二、库恩的范式更替模式 175
第九章研究地理系统的重要方法——系统动力学 178
一、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对象 179
第一节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79
二、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182
三、系统动力学的主要特点 183
第二节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描述 183
第三节流程图及其构成要素 185
一、构成要素及其符号 185
二、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 186
三、流程图的形式 188
二、系统的结构分析 190
三、建立数学的规范模型 190
一、系统分析 190
第四节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模方法 190
四、模型模拟与政策分析 191
第五节系统动力学模型方程和计算 192
一、计算顺序 192
二、方程中的变量符号 196
三、系统动力学方程 197
参考文献 200
附录一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 203
附录二地理学的哲学贫困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