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
(一)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记载 2
(二)小麦赤霉病的研究进展 3
(三)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对策 9
二、症状及危害 15
(一)症状 15
(二)危害 16
三、致病菌种类及其分类地位 23
(一)从病组织分离的镰刀菌种类 23
(二)穗腐镰刀菌的致病力测定 27
(三)禾谷镰孢分类地位与形态鉴别特征 32
(四)其他常见穗腐镰孢的形态特征 35
四、禾谷镰孢的生物学特性 43
(一)菌丝体生长条件 43
(二)分生孢子形成及萌芽条件 44
(三)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形成与萌芽的?? 57
(四)禾谷镰孢的存活力 62
(五)寄主范围 63
(六)禾谷镰孢产生的毒素 63
五、病菌致病力分化及其变异 68
(一)菌株间致病力的差异 68
(二)地区间病菌群体致病力的差异 69
(三)菌株致病力的稳定性 72
(四)小麦赤霉病菌的变异 73
六、侵染循环 83
(一)侵染过程 83
(二)侵染循环 88
七、流行因素及流行类型 93
(一)品种的感病性和易感的生育期 93
(二)菌源量 94
(三)气候条件 97
(四)流行类型 102
八、预测预报 115
(一)用气候因素预测 115
(二)用菌量或菌量-气象相结合预测 125
九、小麦品种抗病性 130
(一)抗病性类型 130
(二)抗病性鉴定 135
(三)抗病性遗传 139
(四)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 145
十、防治 156
(一)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156
(二)药剂保护 164
(三)农业防治 173
十一、小麦赤霉病的常用研究法 177
(一)田间病害调查 177
(二)分离和培养 186
(三)生长和培养性状观察 191
(四)接种技术 196
(五)病菌致病力及品种抗病性测定技术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