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宋元明学术的转生 1
一、新学风和新文化政策 1
二、学术的冲突和转生 8
三、新经典解释文本的选择 15
第二章 儒学复兴和理学学术思潮 26
一、儒学复兴之所以然 26
二、从训诂之学到义理之学 35
三、理学新儒学的学术功能 46
第三章 儒佛道三教融突和理学精神 52
一、儒佛道三教的冲突融合 52
二、三教内在的融合需求 58
三、理学开出新学术精神 64
第四章 尊师重道和学派繁荣 71
一、尊师重道学风的确立 71
二、书院教育对学术的提升 77
三、学校、书院教育对学术的贡献 86
第五章 经学开出新生面(上) 106
一、易学生命智慧的焕发 107
二、书学心法蕴奥的阐发 150
三、诗学教化价值的张扬 160
第六章 经学开出新生面(下) 175
一、礼学经世致用的弘扬 175
二、春秋学尊王攘夷的新义 192
三、四书学理气心性的意蕴 209
四、宋学经典解释学的创新 226
第七章 理学的开创和奠基 237
一、主流派:濂学、关学、洛学 238
二、非主流派:涑学、蜀学、新学 301
第八章 理学的展开和集成 337
一、湖湘学:理学的展开 338
二、闽学:理学的集成 358
三、浙东事功学:理学的变奏 387
四、象山心学:理学的分化 413
第九章 理学的转折和解构 436
一、许衡、吴澄与元代理学 438
二、江门心学、阳明心学及阳明后学 448
三、罗钦顺、王廷相的气学思想 485
四、刘宗周的心性会通 503
五、东林学派与理学终结 514
第十章 佛教的新发展 527
一、智圆与契嵩:儒释会通 530
二、德宝与慧经:禅林革新 556
三、德清与智旭:宗派合流 569
第十一章 道教的中兴和世俗化 589
一、金丹派 591
二、全真道 603
三、符箓派 620
第十二章 文学的演变 632
一、文论:“文以载道”的贯彻 632
二、词曲:从诗之余到词之余 652
三、小说:从话本体到章回体 677
四、戏剧:从宋杂剧到明传奇 701
第十三章 史学的兴盛 725
一、司马光与“通鉴学” 727
二、吕氏史学与中原文献 743
三、朱熹与《通鉴纲目》 758
四、郑樵的《通志》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764
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新成就 770
一、宋明科技的成就 771
二、沈括及其《梦溪笔谈》 781
三、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 798
四、宋应星及其《天工开物》 810
第十五章 学术贡献和对东亚的影响 829
一、学术创新和贡献 829
二、从“伪学”到官方意识形态 842
三、朝鲜李朝和日本幕府的官学 848
主要引用书目 869
后记 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