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后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发展历程 8
第一节 战后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演变 8
一 作为参政党的社会民主党(1945年—1966年) 8
二 单独执政的社会民主党(1970年—1983年) 10
三 联合政府中的最大执政党(1983年—1999年) 12
四 最大的在野党(2000年至今) 21
第二节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与奥地利社会 31
一 国有化的推行者 31
二 福利国家的缔造者 34
三 阶级合作的参与者 35
四 工人运动的领导者 37
第二章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思想渊源 37
第一节 鲍威尔的思想 41
一 阶级力量均势论 42
二 社会力量因素论 44
三 职能民主论 46
四 防御性暴力论 48
五 整体社会主义论 49
第二节 波普尔的理论 51
一 波普尔及其批判理性主义 52
二 批判理性主义的社会政治哲学 53
三 “批判理性主义”批判 56
第三节 其他渊源 59
一 考茨基主义 59
三 重新意识形态化及其对社会民主党的影响 61
第三章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理论体系 61
二 马赫哲学 61
第一节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国家观 64
第二节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民主观 72
第三节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 80
第四节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性质 88
第五节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与共产党的关系 95
第六节 对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理论体系的评价 102
第四章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国内政策 102
第一节 社会伙伴关系政策 104
一 社会伙伴关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前提条件 105
二 社会伙伴关系的内容及构成 110
三 社会伙伴关系的政治作用、成绩及问题 112
四 对社会伙伴关系政策的基本评价 118
第二节 社会福利政策 121
一 现代福利制度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 121
二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关于福利制度的主张及奥地利福利制度的特点 124
三 奥地利社会福利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29
四 对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若干启示 136
第五章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对外政策 136
第一节 奥地利永久中立的由来 139
一 奥地利永久中立的由来 139
二 关于奥地利永久中立地位诞生的几个问题 142
三 奥地利永久中立的含义 143
第二节 冷战时期奥地利的永久中立政策 145
一 重视同美苏的友好关系 145
二 重视发展同欧洲的联系 149
三 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153
五 同其他国家社会党的关系 157
四 奥地利十分强调联合国的作用 157
六 同其他国家共产党的关系 158
第三节 冷战后奥地利永久中立政策的新发展和新问题 159
一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欧洲政策 159
二 奥地利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169
第四节 奥地利永久中立政策的特点 171
第六章 “超越”左右: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与“第三条道路” 171
第一节 冷战结束前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与“第三条道路” 174
一 冷战结束前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政策 174
二 对冷战结束前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第三条道路”的评价 181
第二节 冷战后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与“第三条道路” 182
一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选择“第三条道路”的背景 184
二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关于“第三条道路”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 187
三 对目前“第三条道路”的评价 194
结语 194
附录 194
一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历任重要领导人 203
二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几个重要纲领 205
参考书目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