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中译本序 1
第一版序言 1
第二版序言 1
第一章 命名与定义 1
内吸化合物的作用方式 4
第二章 历史概况 8
早期的研究 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发展 11
治疗及内吸活性的评定 13
新化学治疗剂的探索 29
结论 45
有机磷化合物 46
第三章 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46
抗菌素 56
羧酰替苯胺类 71
杂环化合物 85
脂肪和脂环化合物 108
有机锡化合物 110
芳族化合物 111
第四章 毒性研究 120
有机磷化合物 121
抗菌素 122
羧酰替苯胺类 123
杂环化合物 124
芳族化合物 128
残留 129
进入组织内部的自由空间 131
第五章 运转作用 131
质外体移动 140
共质体移动 143
内吸杀菌剂的运转 152
结论 158
第六章 对寄主的生理和寄主-病原菌相互作用的影响 162
引言 162
内吸杀菌剂对寄主的影响 163
在植物体内产生杀菌毒物 165
作为物理屏障的气孔关闭 167
内吸化合物改变寄主的生长 168
抑制致病过程的治疗 177
今后的展望 184
引言 186
第七章 对病原真菌的作用 186
干扰呼吸作用 190
干扰蛋白质合成 193
干扰核酸合成及细胞核和细胞分裂 195
干扰细胞壁及细胞膜的合成和功能 205
作用方式尚未确定的化合物 213
对于作用方式、选择性和抗药性总的看法 222
第八章 代谢 226
引言 226
苯并咪唑类及有关化合物 228
噁噻英类及有关化合物 233
有机磷酸酯类 236
地茂散 239
嘧啶类 240
十三吗啉(克啉菌) 242
嗪胺灵 243
胺丙威 244
后记 245
第九章 抗药性 246
引言 246
获得抗药性的发生 247
抗药性的由来 253
抗药性的机制 257
离体抗药性的突变 265
田间抗药性的发生 267
杀菌剂抗药性的控制 272
结论 274
第十章 内吸杀菌剂的有效使用 276
经济核算 276
生物活性和内吸活性 282
种子处理 283
土壤处理 285
叶面和茎部处理 287
收获后处理 291
内吸杀菌剂的使用 292
化学治疗的今后策略 294
第十一章 实际应用效果 297
Ⅰ.禾谷类及禾草类 297
引言 297
小麦和大麦 297
水稻 326
玉米 328
牧草和草皮 329
Ⅱ.温室作物 334
引言 334
温室里的病害防治 336
内吸杀菌剂的选择使用 338
温室内的药剂施用方法 352
耐药性 354
苯并咪唑类药剂的非杀菌作用 355
生物防治 357
目前的趋向与将来的需要 358
Ⅲ.蔬菜作物 360
引言 360
种子传带的病害 361
土壤传带的病害 365
叶部病害 373
收获后的病害 379
Ⅳ.果树作物 382
引言 382
温带果树 384
亚热带果树 401
热带果树 405
结论 408
Ⅴ.林木 409
引言 409
根部病害 411
叶部病害 413
茎部病害和树干溃疡 418
维管束萎蔫病(荷兰榆树萎蔫病除外) 422
荷兰榆树萎蔫病 424
商品内吸杀菌剂一览表 445
农药及有关化合物名录(英汉对照) 447
主题索引 467
病原菌学名索引 489
参考文献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