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缓蚀剂合成与评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伟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30460929
  • 页数:3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酸性、中性两种金属腐蚀环境为主线,贯穿新型缓蚀剂材料的有机合成和性能评价研究。全书共四章:第1章,缓蚀剂概述;第2章,酸性介质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第3章,中性介质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第4章,缓蚀剂的前景与展望。本书可供缓蚀剂及相关领域的生产技术人员、使用人员以及从事新产品开发的研究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第1章 缓蚀剂概述 1

1.1 缓蚀剂的定义及特点 1

1.2 缓蚀剂的发展简史 1

1.3 缓蚀剂的分类 3

1.3.1 按对电极过程影响分类 3

1.3.2 按改变金属表面状态的情况分类 3

1.3.3 按形成保护膜类型分类 3

1.3.4 按化学组成分类 4

1.3.5 其他分类方法 5

1.4 缓蚀剂的选用原则 5

1.5 有机缓蚀剂的缓蚀理论 8

1.5.1 有机缓蚀剂极性基团的物理吸附 8

1.5.2 有机缓蚀剂极性基团的化学吸附 9

1.5.3 有机缓蚀剂的吸附和络合(螯合)作用 9

1.5.4 有机缓蚀剂的π键吸附 10

1.5.5 有机缓蚀剂非极性基团的屏蔽效应 10

1.5.6 缓蚀剂的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 11

1.5.7 有机缓蚀剂的覆盖效应和负催化效应 12

1.6 有机缓蚀剂的研究方法 12

1.6.1 腐蚀产物分析法 13

1.6.2 电化学分析法 13

1.6.3 缓蚀剂吸附热力学 14

1.6.4 量子化学计算法 16

1.6.5 谱学法和表面分析技术 17

参考文献 19

第2章 酸性介质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23

2.1 嘌呤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23

2.1.1 嘌呤类化合物的筛选依据及结构特点 23

2.1.2 失重实验 23

2.1.3 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25

2.1.4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28

2.1.5 腐蚀形貌分析 32

2.1.6 吸附等温模型 33

2.1.7 量子化学计算及缓蚀机理讨论 35

2.1.8 嘌呤类化合物在碳钢表面的吸附行为 39

2.1.9 小结 45

2.2 新型席夫碱-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46

2.2.1 席夫碱-三唑类化合物分子的合成 46

2.2.2 失重实验 49

2.2.3 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50

2.2.4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53

2.2.5 腐蚀形貌分析 57

2.2.6 吸附等温模型 59

2.2.7 量子化学计算及缓蚀机理讨论 60

2.2.8 小结 76

2.3 新型硫脲-三唑类化合物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77

2.3.1 硫脲-三唑类化合物分子的合成 77

2.3.2 失重实验 79

2.3.3 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80

2.3.4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81

2.3.5 腐蚀形貌分析 84

2.3.6 吸附等温模型 85

2.3.7 量子化学计算及缓蚀机理讨论 86

2.3.8 小结 94

2.4 含肟醚基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95

2.4.1 含肟醚基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95

2.4.2 失重实验 96

2.4.3 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97

2.4.4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99

2.4.5 吸附等温模型 102

2.4.6 腐蚀形貌分析 105

2.4.7 量子化学计算 106

2.4.8 小结 109

2.5 均三唑环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110

2.5.1 均三唑环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110

2.5.2 失重实验 112

2.5.3 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113

2.5.4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115

2.5.5 吸附等温模型 117

2.5.6 量子化学计算 119

2.5.7 小结 122

2.6 含二氢吡唑基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123

2.6.1 含二氢吡唑基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123

2.6.2 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124

2.6.3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126

2.6.4 失重实验和吸附等温模型 129

2.6.5 腐蚀形貌分析 133

2.6.6 量子化学计算 133

2.6.7 小结 136

2.7 新型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137

2.7.1 新型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137

2.7.2 新型杂环化合物在稀盐酸中的缓蚀性能评价 142

2.7.3 新型杂环化合物在稀硫酸中的缓蚀性能评价 158

2.7.4 小结 168

参考文献 169

第3章 中性介质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172

3.1 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172

3.1.1 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172

3.1.2 失重实验 179

3.1.3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182

3.1.4 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206

3.1.5 吸附等温式拟合 214

3.1.6 腐蚀形貌分析 217

3.1.7 小结 220

3.2 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220

3.2.1 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220

3.2.2 浓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224

3.2.3 pH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239

3.2.4 温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246

3.2.5 缓蚀作用的持久性 254

3.2.6 量子化学计算 260

3.2.7 不同化合物的缓蚀性能比较 262

3.2.8 小结 264

3.3 壳寡糖及壳寡糖香草醛席夫碱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266

3.3.1 壳寡糖及壳寡糖香草醛席夫碱的合成 266

3.3.2 失重实验 267

3.3.3 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268

3.3.4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270

3.3.5 腐蚀形貌分析 273

3.3.6 量子化学计算 274

3.3.7 小结 275

3.4 羧甲基壳寡糖香草醛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276

3.4.1 羧甲基壳寡糖香草醛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 276

3.4.2 失重实验 278

3.4.3 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279

3.4.4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282

3.4.5 腐蚀形貌分析 287

3.4.6 吸附等温式拟合 288

3.4.7 量子化学计算 290

3.4.8 小结 291

3.5 其他羧甲基壳寡糖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291

3.5.1 其他羧甲基壳寡糖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 291

3.5.2 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292

3.5.3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294

3.5.4 量子化学计算 296

3.5.5 小结 298

参考文献 298

结语 缓蚀剂的前景与展望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