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自序 1
一、固化的思维 2
比较的纵横差异 2
事例与数据 6
用什么赌明天 10
输赢之间 15
求同与求异 19
灵感的分量 23
可笑的僵化 27
过度的表扬 31
科学的冷与热 35
初生牛犊也怕虎 38
人性评价的困境 41
突发的灾难并非偶然 45
媒体左右我们的思维 51
二、复杂的处世 56
人际关系怪圈 56
见面怎么称呼 59
什么人好说话 63
说真话顾虑多 67
被无视的人权 71
保护面子的战斗 75
儿童的基本权利 80
孩子该不该有商品意识 83
从大杂院到高层楼 87
东西方的社交之别 91
三、迷失的自我 96
性格的动与静 96
完美与缺陷美 100
认识自我与评价他人 104
为谋生而求学 109
新的求职热点 113
寻找最佳位置 120
跳起来抓机遇 126
为生存而“忍” 130
老实不再是优点 133
从谈话节目看差异 137
四、身心的困扰 144
心理健康教育的死角 144
应试教育的双重代价 147
望断人生路 153
身病与心病 157
健身与健心 161
退休综合症 166
从安乐死看生命质量 172
洋为中用的心理咨询 175
心理失调的社会诱因 179
人际交往的心理困扰 183
五、负重的亲情 188
男人和女人谁更累 188
中国有没有男子汉 193
浪漫爱情与现实择偶 198
寻找生死恋 203
择偶标准的时代性 207
婚姻中的资源交换 211
零距离的代际关系 215
养老与靠老 220
代际间的错位 225
两代人的童年差异 229
当代父母的两难困境 236
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期望 241
孩子是中国人心中的神 246
六、传统的制约 252
得失之中的人情网 252
论资排辈的平衡性 256
科教界的近亲繁殖 259
来自职务的支配权 262
单位的家族化 266
都市里的乡情 270
年龄对应人生 273
应追究谁的责任 278
是谁把她逼向刑场 281
“萝卜赔偿案”的争论 285
反省“吃在中国” 288
七、缺失的公德 292
难以宽恕的职业冷漠 292
学雷锋学出一场官司 297
见死不救的围观 300
精明的算计高手 306
有价的微笑服务 310
购物环境的软件 314
偷书不算偷? 319
自律与他律 322
编出来的世界 329
精神财产的界限 332
社会信誉的价值 335
盗版者的想像力 338
后记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