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 1
二、鲁迅的人格魅力 7
三、鲁迅的当代意义 19
第一章 鲁迅的人生选择与创作道路 23
第一节 生命的漂泊与精神的追寻(1881.9—1909.5) 23
第二节 “新青年”的呐喊与彷徨(1909.6—1926.7) 29
第三节 “横站”中的苦斗(1926.8—1936.10) 35
第二章 鲁迅的文化思想 46
第一节 鲁迅的文化哲学思想 46
第二节 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53
第三节 鲁迅的伦理文化观 61
第四节 鲁迅的宗教文化观 71
第五节 鲁迅的民俗文化观 84
第三章 鲁迅的文艺观 93
第一节 鲁迅的文艺本质论 93
第二节 鲁迅的文艺创作论 105
第三节 鲁迅的文学文体论 121
第四节 鲁迅的文学欣赏论 130
第五节 鲁迅的文学批评论 145
第四章 鲁迅小说创作的独特叙事 160
第一节 鲁迅小说对传统小说的革命 160
第二节 鲁迅小说叙事时空的意蕴 166
第三节 鲁迅小说的叙述方式、结构模式及策略 179
第四节 鲁迅历史小说的演义与新编 201
第五节 鲁迅小说精品举隅 208
第五章 鲁迅杂文创作的文学意义 223
第一节 鲁迅杂文的文体与时代“诗史” 224
第二节 鲁迅杂文:现代社会、思想、文化史的负载 229
第三节 鲁迅杂文艺术的“独一无二” 237
第四节 鲁迅杂文精品举隅 243
第六章 鲁迅散文创作的“生命痕迹” 251
第一节 记忆旧事的《朝花夕拾》 251
第二节 “虚妄与希望”间生长的《野草》 254
第三节 生命中难以忘却的纪念 265
第四节 鲁迅散文精品举隅 268
第七章 鲁迅诗歌创作的新与旧 278
第一节 鲁迅诗歌创作的线索 278
第二节 鲁迅诗歌的精神华章 281
第三节 鲁迅诗歌的艺术成就 288
第四节 鲁迅诗歌精品举隅 292
第八章 鲁迅的学术研究 298
第一节 鲁迅的文学史研究 298
第二节 鲁迅的翻译和古籍整理 305
第三节 鲁迅与语言文字改革 309
第四节 鲁迅与自然科学 314
第九章 鲁迅研究百年综述 316
第一节 鲁迅研究的萌芽期(1913—1926) 316
第二节 鲁迅研究的发展深化期(1927—1948) 319
第三节 政治意识形态化的鲁迅研究(1949—1975) 327
第四节 启蒙光环下的鲁迅研究(1976—1989) 334
第五节 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研究(1990—1999) 347
第六节 “文化研究”中的鲁迅研究(2000年至今) 352
第七节 回顾与展望 361
后记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