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前言 1
绪论 1
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1
一、气象学的概念及其研究领域 1
二、农业气象学的概念、任务和研究方法 2
三、农业气象发展简史 5
第二节大气的组成及垂直结构 6
一、大气的组成和大气污染 6
二、大气的垂直结构 10
一、日地关系 13
第一节 日地关系及季节形成 13
第一章辐射 13
二、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14
三、昼夜形成与日照长短的变化 16
四、季节的形成 19
五、二十四节气 20
第二节辐射的一般知识 21
一、辐射的概念 21
二、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24
三、辐射的基本定律 24
第三节太阳辐射及其穿过大气层时的减弱 26
一、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26
二、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28
第四节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2
一、太阳直接辐射(S′) 32
二、散射辐射(D) 35
三、太阳总辐射(Q) 37
四、太阳辐射总量 37
五、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39
第五节地面、大气的辐射和地面净辐射 41
一、地面和大气的长波辐射 41
二、地面有效辐射 43
三、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差额) 44
一、太阳辐射光谱对植物的影响 45
第六节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45
二、光照强弱与作物生长发育 47
三、光照时间与作物生长发育 48
四、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50
第二章温度 52
第一节热量交换方式 52
一、辐射热交换 52
二、分子传导 52
三、流体流动热交换 52
四、潜热交换 53
第二节土壤温度 54
一、地表面的热量收支 54
二、土壤热特性 55
三、概率统计预报方法 1 57
三、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58
四、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 62
五、土壤的冻结和解冻 63
第三节水层温度 64
一、空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65
一、影响水层温度变化的因子 65
第四节空气温度 65
二、水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65
二、气温的垂直变化 67
三、空气的绝热变化和大气静力稳定度 70
第五节温度与农业生产 73
一、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 74
二、周期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75
三、农业界限温度 75
四、积温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76
五、土温对植物的影响 78
第三章水分 80
一、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 80
第一节空气湿度 80
二、空气湿度的变化 83
第二节蒸发与蒸腾 85
一、水面蒸发 85
二、土壤蒸发 86
三、植物蒸腾 87
四、蒸散 88
第三节水汽凝结 90
一、水汽凝结的条件 90
二、水汽凝结物 91
一、降水的成因 94
第四节降水 94
二、降水的种类 95
三、降水的表示方法 96
四、人工降水 97
五、积雪 98
第五节水分循环和水分平衡 98
一、水分循环 98
二、农田水分平衡 100
第六节水分与农业生产 101
一、水分与植物 101
二、作物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 101
三、水分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102
二、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104
第四章气压与空气运动 104
第一节气压(大气压强) 104
一、气压及其单位 104
三、气压的水平分布 106
四、气压系统随高度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109
第二节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110
一、作用于空气的力 111
二、自由大气中的风 114
三、摩擦层中的风 116
四、风的变化 117
五、风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19
第三节大气环流 120
一、太阳辐射和单圈环流 120
二、地球自转和三圈环流 121
三、海陆热力差异和大气活动中心 123
第四节季风和地方性风 124
一、季风 124
二、地方性风 126
第五节近地面层空气的湍流运动 129
一、湍流的概念及成因 129
二、湍流交换过程 130
第五章天气和天气预报 133
第一节气团和锋 133
一、气团 134
二、锋 135
一、气旋 140
第二节气旋与反气旋 140
二、反气旋 143
第三节高空槽(脊)与切变线 147
一、高空槽(脊) 147
二、切变线 148
第四节卫星云图分析 149
一、气象卫星和卫星云图 149
二、主要天气系统的云图特征 151
第五节天气预报 153
一、天气图预报方法 154
二、数值天气预报 156
一、寒潮 159
第六章气象灾害 159
第一节低温灾害 159
二、霜冻 161
三、冷害 163
四、冻害 164
第二节干旱、雨涝与干热风 165
一、干旱 165
二、雨涝 167
三、干热风 168
第三节冰雹 170
一、冰雹的形成 170
二、人工防雹 171
第四节台风 172
一、台风的标准 172
二、台风的结构和天气 173
三、台风路径 174
第五节大风、龙卷风和沙尘暴 175
一、大风 175
二、龙卷风 176
三、沙尘暴 176
第七章气候与农业气候资源 178
第一节气候形成的因素 179
一、太阳辐射因素 179
二、下垫面性质 181
三、大气环流 184
四、人类活动 186
第二节气候带和气候型 187
一、气候带 188
二、气候型 192
第三节气候变迁 195
一、地质时代气候变迁 195
二、历史时代气候变迁 196
三、近代气候变迁 197
四、气候异常的原因 199
第四节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201
一、季风气候显著 202
二、大陆性强 204
三、气候类型多样 208
第五节农业气候资源 209
一、农业气候分析 209
二、农业气候区划 211
三、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214
四、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217
五、物候 220
第八章农业小气候 221
第一节农田小气候 221
一、农田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221
二、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224
一、灌溉措施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230
第二节农田小气候的改良 230
二、间作套种的气象效应 231
三、种植密度 232
四、种植行向的气象效应 233
五、耕翻与镇压的气象效应 234
第三节地形和水域小气候 235
一、水域小气候 235
二、坡地小气候 236
三、谷地小气候 239
第四节森林小气候 241
一、森林中的太阳辐射 241
二、森林中的温度 243
三、森林中的湿度和降水 246
四、森林中的风速 247
第五节设施农业的小气候 248
一、地膜覆盖小气候 248
二、塑料大棚小气候 250
三、日光温室小气候 252
第六节防护林带、林网小气候 256
一、林带的防风效应 256
二、林带的温度效应 258
三、林带的湿度效应 259
附录Ⅰ 260
附录Ⅱ 262
主要参考文献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