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临床技术简史 1
一、古代临床技术的发展 1
二、近代临床技术的发展 2
三、现代临床技术的发展 3
第二节 现代临床技术的范畴 4
一、临床医学技术 4
二、急救医学技术 5
三、基础医学技术 5
四、介入医学技术 5
五、高新医学技术 5
六、网络医学技术 5
一、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6
第三节 现代临床技术的教与学 6
二、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7
三、要抓好“三基”的学习和应用 7
第二章 战伤及院前急救技术 9
第一节 通气技术 10
一、通气障碍 10
二、通气障碍的急救 11
第二节 止血技术 14
一、指压止血法 14
二、加压包扎止血法 16
三、填塞止血法 17
四、屈曲关节止血法 18
五、简易绑扎止血法 18
七、止血带止血法 19
六、止血粉、止血纸、止血栓止血法 19
第三节 包扎技术 23
一、包扎材料 23
二、三角巾包扎技术 23
三、绑带包扎技术 35
四、四头带及多头带包扎法 39
第四节 固定技术 40
一、固定材料 40
二、固定技术 40
第五节 搬运技术 43
第六节 常见战创伤的救护技术要点 47
一、颅脑损伤的急救技术 47
二、开放性气胸的急救技术 47
三、腹部内脏脱出的急救技术 48
四、脊柱与脊髓损伤的急救技术 49
五、骨盆骨折的急救技术 50
第三章 心、肺、脑复苏技术 51
第一节 基础生命支持 53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 53
二、开放气道(Airway,A) 54
三、人工通气(Breathing,B) 57
四、人工循环(Circulation,C) 59
第二节 进一步生命支持 63
一、呼吸功能支持技术 63
二、循环功能支持技术 65
三、药物治疗 66
五、电复律、电除颤 68
四、建立心电图监测 68
第三节 延续生命支持 70
一、脑保护、脑复苏 70
二、循环功能的维持 71
三、呼吸功能的维持 72
四、水、电解质紊乱的防治 72
五、抗感染 72
六、全身支持疗法 72
第四节 关于复苏的进展 72
一、插入式腹部反搏术 72
五、碳酸氢钠的应用 73
四、肾上腺素应用 73
三、主动减压心肺复苏术 73
二、背心式心肺复苏 73
六、关于不复苏指令 74
七、关于超长心肺复苏 74
八、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74
第四章 循环系统有创监测技术 78
第一节 外周动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 78
一、直接测定外周动脉压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79
二、周围动脉穿刺置管途径 79
三、穿刺、置管技术 81
四、测压装置 85
五、影响直接动脉压测定准确性的因素 87
六、周围动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88
一、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 91
第二节 中心静脉穿刺测压技术 91
二、静脉选择和插管用具 92
三、实用操作技巧 95
四、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97
五、颈内静脉穿刺术 100
六、颈外静脉置管术 102
七、股静脉穿刺插管术 102
八、中心静脉压测定方法 102
九、影响中心静脉测量值的因素 103
第三节 肺动脉置管测压技术 104
一、肺动脉漂浮导管的放置技术 105
二、通过漂浮导管可获得的临床信息 105
三、影响肺动脉漂浮导管测量的因素 107
四、并发症 108
第四节 血管切开技术 109
一、静脉切开术 109
二、动脉切开术 110
第五节 心包穿刺技术 111
一、心包穿刺的指征 112
二、操作步骤 113
三、并发症 114
第六节 急诊纤维心包镜技术 116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16
二、设备及术前准备 116
三、操作步骤 117
四、术中观察和注意事项 119
第一节 无创血压监测技术 122
一、人工袖套测压法 122
第五章 循环系统无创监测技术 122
二、超声波测量血压法 123
三、电子血压计测压技术 123
第二节 心电图监测技术 125
一、监测操作的标准化 125
二、常见心律失常 127
三、ST段的监测 129
四、心电监测涉及的特殊装置 130
第三节 无创心功能监测技术 131
一、心阻抗血流图技术 132
二、超声心动图技术 141
三、二氧化碳无创性心排血量测定技术 148
第四节 组织循环的监测技术 150
一、氧供氧耗法 151
二、测定组织内代谢产物法 152
三、临床体征监测 153
第六章 循环系统治疗技术 155
第一节 心脏起搏技术 155
一、临时心脏起搏技术 155
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技术 157
第二节 电复律、电除颤技术 159
一、紧急电击复律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60
二、术前准备 161
三、操作步骤 162
四、电击复律并发症 163
第三节 心内注射术 164
三、操作技术 165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65
二、器械与药物 165
第四节 控制性降压技术 166
一、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166
二、控制性降压的方法 167
三、控制性降压的操作与管理 170
第五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技术 171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71
二、溶栓药物及其用法 172
第六节 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技术 175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75
二、操作方法 176
三、并发症 180
二、操作方法 182
第七节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182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82
第八节 冠状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技术 183
一、适应证和非适应证 184
二、操作方法 184
第九节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 188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88
二、操作方法 189
三、并发症 194
第十节 体外循环技术 195
一、体外循环方式和目的 195
二、体外循环的装置 196
三、体外循环中的监测和管理 197
四、基本灌注技术 198
一、人工血泵心室辅助技术 200
第十一节 其他辅助循环技术 200
二、直接机械双心室助搏技术 201
三、全人工心脏 201
第七章 呼吸系统监测技术 204
第一节 呼吸功能监测技术 204
一、一般临床监测技术 204
二、基本呼吸功能监测技术 205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技术 207
四、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技术 208
五、呼吸功能其他特殊监测技术 210
六、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监测技术 214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216
第二节 血气分析 216
二、血气分析常用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17
三、与血气分析有关的其他监测、计算指标 218
四、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220
五、持续动脉血气分析 220
第八章 呼吸系统治疗技术 223
第一节 氧治疗技术 223
一、缺氧的原因 223
二、氧治疗的适应证 224
三、慢性肺部疾病病人氧治疗的适应证 224
四、氧治疗的方法 225
五、高压氧治疗技术 230
七、氧治疗的并发症 231
六、体内给氧技术 231
八、氧治疗的注意事项 233
第二节 非气管导管性通气道技术 235
一、徒手维持呼吸道通畅技术 236
二、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放置技术 236
三、食管阻塞式通气管(EOA)放置技术 239
四、食管气管联合通气管(ETC)放置技术 242
五、喉罩通气道(LMA)放置技术 245
六、咽气管气道(PTLA)放置技术 249
第三节 气管内插管技术 252
一、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52
二、插管前检查及评估 253
三、插管用具及插管前准备 254
四、气管内插管的方法 258
五、导管插入气管内的判断方法 264
六、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 264
第四节 支气管内插管技术 266
一、支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 267
二、支气管内插管导管的选择 267
三、单腔导管健侧总支气管内插管技术 269
四、双腔导管支气管内插管技术 269
五、支气管阻塞引流管插管技术 271
六、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 271
第五节 困难气道的处理 273
一、困难气道的原因 273
二、困难气道的预测和插管前的准备 274
三、气管插管困难的处理 279
五、困难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287
四、困难气道病人的呼吸管理 287
第六节 气管切开技术 289
一、气管切开的目的和适应证 289
二、气管切开的时机 290
二、气管切开术的操作过程 291
四、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 294
五、气管切开后处理 295
六、拔管 297
第七节 紧急气管造口术 299
一、紧急气管切开术 299
二、紧急环甲膜切开术 300
三、快速气管切开术 300
一、纤维支气管镜在人工通气中的应用 302
第八节 纤维支气管镜在危急重症中的应用 302
二、在反复咯血病人中的应用 306
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06
四、治疗肺化脓症及支气管扩张严重感染 306
五、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取出 307
六、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 307
第九节 紧急胸腔排气、引流技术 309
一、紧急胸腔排气治疗技术 310
二、胸腔穿刺抽气治疗技术 310
三、紧急胸腔闭式引流术 310
第十节 机械通气技术 313
一、机械通气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13
二、机械通气机的使用技术 315
三、常用机械通气模式及其意义 317
四、机械通气的撤离 320
五、机械通气期间注意事项和机械通气治疗的并发症 321
第十一节 呼吸系统治疗技术的进展 323
一、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技术 323
二、人工膜肺氧合技术 325
三、液体通气技术 326
四、静脉内氧合技术 328
第九章 神经系统监测及治疗技术 332
第一节 颅内压监测技术 332
一、颅内压的监测手段 332
二、颅内压监测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336
第二节 脑电监测技术 338
一、脑电的监测方法 339
二、正常脑电图 340
三、异常脑电图 341
四、自动处理的脑电活动监测 343
五、诱发电位监测 351
第三节 腰穿技术 355
一、用品 356
二、操作步骤 356
三、注意事项 356
四、并发症 357
第四节 硬膜下穿刺技术 357
一、适应证 357
二、器械 358
三、方法 358
第五节 急症钻颅术 358
二、操作方法 359
一、适应证 359
三、钻颅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360
第六节 确定脑死亡的检查技术 361
一、脑死亡的概念 361
二、脑死亡的诊断 361
三、脑死亡的鉴别 363
第十章 消化系统急救及治疗技术 367
第一节 胃管插管及胃肠减压技术 367
一、胃管插管 367
二、胃肠减压术 369
第二节 洗胃技术 371
一、催吐法洗胃术 371
二、胃管洗胃术 372
三、剖腹胃造口洗胃术 373
四、常用洗胃液 374
第三节 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技术 375
一、一般急救措施 375
二、扩容 375
三、药物治疗 375
四、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376
五、内镜直视下止血 376
第四节 三腔二囊管插管技术 377
一、操作方法 377
二、注意事项 378
一、急诊胃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79
二、急诊胃镜实施的准备 379
第五节 急诊胃镜技术 379
三、治疗技术 380
第六节 急诊腹腔镜技术 385
一、急诊腹腔镜检查的适应证 385
二、某些疾病腹腔镜应用的介绍 386
第十一章 血液净化和泌尿系统治疗技术 389
第一节 血液透析技术 389
一、血液透析原理 389
二、血液透析的适应证 390
三、相对禁忌证 390
四、血液透析装置与方法 391
五、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92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393
一、腹膜透析原理 393
第二节 腹膜透析技术 393
三、装置和操作方法 394
四、并发症及其处理 396
第三节 血液灌流技术 396
一、适应证 396
二、装置和技术 397
三、并发症 398
第四节 治疗性血浆置换技术 398
一、适应证 399
二、血浆置换技术的分类 399
三、血浆分离器种类及操作技术 400
第五节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技术 404
一、CRRT的原理 405
二、CRRT的指征 406
三、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的装置及操作方法 407
四、连续动-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411
五、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 411
六、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 413
七、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413
八、超滤泵辅助 413
九、CRRT在重症ARF中的应用 413
第六节 导尿术 416
一、导尿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17
二、操作技术 417
三、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418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419
二、器械和方法 419
第七节 耻骨上膀胱穿刺插管术 419
第十二章 危重病营养技术 421
第一节 营养与代谢基础 421
一、疾病时的代谢 421
二、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价方法 423
第二节 胃肠内营养技术 425
一、匀浆膳 425
二、要素膳 426
第三节 静脉营养技术 426
一、适应证 427
二、制剂 427
三、配给方案 427
四、实施与监测 428
六、肠内营养与静脉营养的比较 429
五、并发症 429
第十三章 危重病人的护理技术 433
第一节 ICU的分级监测护理技术 433
第二节 ICU中病人的心理护理技术 434
一、一般性心理护理技术 435
二、支持性心理护理技术 435
三、心理调节护理技术 436
四、消除依赖心理 436
五、必要的镇静、镇痛技术 436
第三节 ICU护士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437
一、ICU护士具备的素质 437
二、护士的心理品质 438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440
一、呼吸机的种类 440
第四节 呼吸机的管理技术 440
三、通气过程中的监测 441
四、呼吸机的消毒 442
五、使用呼吸机的注意事项 443
六、呼吸机的保养及管理 444
第五节 输液泵的使用技术 445
一、输液泵的使用技术 445
二、注射泵的使用 447
第十四章 麻醉技术 450
第一节 全身麻醉技术 450
一、全身麻醉的方法 450
二、全身麻醉的适应证和并发症 451
一、局部麻醉概述 453
第二节 局部麻醉技术 453
二、常用局部麻醉药 454
三、局部麻醉的基本原则 455
四、局部麻醉的方法 456
五、局部麻醉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463
第三节 蛛网膜下腔阻滞技术 465
一、概述 465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65
三、麻醉前准备 465
四、常用局麻药及配方 466
五、蛛网膜下腔穿刺技术 466
六、腰麻平面测试和调节 468
七、腰麻并发症及处理 469
一、硬膜外阻滞概述 470
第四节 硬膜外阻滞技术 470
二、硬膜外阻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71
三、麻醉前准备 471
四、常用局麻药 472
五、硬膜外间隙穿刺技术 472
六、硬膜外阻滞的管理 475
第五节 联合麻醉技术 477
一、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技术 477
二、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麻醉技术 478
三、全身麻醉和局部浸润、表麻等联合麻醉技术 478
第十五章 危重症病人的麻醉、镇静、镇痛治疗技术 481
第一节 危重症病人的镇静、镇痛技术 481
一、危重症病人疼痛的判定方法 482
二、危重症病人镇静程度的判定方法 484
三、危重症病人镇静、镇痛治疗方法 486
四、危重症病人镇静、镇痛技术的发展趋势 491
五、危重症病人镇静、镇痛过程中的监测 496
六、肌松药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 496
第二节 危重急症病人的麻醉技术 497
一、危重急症病人手术、麻醉原则 498
二、麻醉方法的选择 498
三、危重病人术中监测 500
四、并发症的预防及紧急处理 500
第三节 急性疼痛的治疗技术 500
一、常见的急性疼痛 501
二、急性疼痛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501
三、急性疼痛的测定 502
四、急性疼痛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503
五、急性疼痛的治疗方法 503
六、常见急性疼痛的治疗 510
第十六章 低温技术 515
第一节 低温的病理生理 515
一、全身各部位的温差 515
二、低温对代谢的影响 516
三、低温对各脏器的影响 517
第二节 低温技术的临床应用 518
一、低温的特点和适应证 518
二、低温实施时的监测 519
三、低温的实施方法 519
附录 历代医学箴言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