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一编 第7册 董仲舒春秋学义法思想研究 下 考辨与诠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庆彰主编;杨济襄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862544549
  • 页数:594 页
图书介绍:

上册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方向的揀择 1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争议 6

第三节 研究论题的价值 32

一、「道统观念」影响当代学者对汉代儒学之成见 33

二、「阴阳气化观」影响当代学者对汉代儒学之评价 36

三、以「文化反省」开创经学研究之新视野 40

第四节 研究资料的运用 50

一、《春秋繁露》成书之检讨 51

二、「贤良对策」资料之检讨 62

三、现存董仲舒其他著作之检视 63

第二章 董仲舒春秋学与《春秋》经、传之关系 65

第一节 董仲舒春秋学在「春秋学史」之定位 66

第二节 董仲舒春秋学内容与《春秋》三传之异同 82

一、三传看法各异,而董氏所论与《公羊传》相合 82

二、董仲舒对《春秋》经、传的看法 95

三、董仲舒春秋学之文献未见于《公羊传》者 103

第三节 董仲舒春秋学内容对《公羊传》之补充 128

一、十二世三等与《公羊传》之「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128

二、以「贵微重始,见悖乱之徵」诠释《公羊传》所言之「灾」、「异」 130

三、《春秋》以「王者受命,作科以奉天地」,故谓「王正月」 135

四、《春秋》爵等,商夏质文 138

五、「祀周公用白牡」乃「报德之礼」 138

六、《春秋》之于昏礼,达阳不达阴 139

七、《春秋》善「宋襄公不厄人」,以变习俗、成王化 141

八、臧孙辰请糴,乃「庄公使为」 142

九、「邾娄人、牟人、葛人」因「天王崩而相朝聘」,故诛为「夷狄」 142

十、吴子变而反道,乃爵而不殊 143

十一、「以德为序」,鲁君在是,亦有所「避」 146

十二、「灭同姓」书「绝」,贱其本祖而忘先 151

第四节 结语 153

第三章 董仲舒春秋学的方法论 159

第一节 董仲舒春秋学之思维方式 164

一、「比兴」的思维方式 165

二、「二端」的思维方式 179

三、「相对辨证」的思维方式 182

四、「伦理秩序」的思维方式 185

五、「致用」的思维方式 191

第二节 董仲舒春秋学之解经方法 193

一、以「比」贯「类」,属「事」见「义」 194

二、览其绪以发其端 209

三、「操之与在经无异」者,屠其赘 214

四、穷其端而视其故,见所以然 217

第三节 董仲舒对《春秋》书写方式之阐释 221

一、对《春秋》书写用词之认识 222

二、《春秋》有常辞,无达辞 231

三、对《春秋》「微言」的阐释 243

下册 273

第四章 董仲舒春秋学对《春秋》义法之诠释 273

第一节 董仲舒春秋学义法总论 275

一、《春秋》义法之学,首重「道往以明来」 275

二、《春秋》义法「遂人道之极」,人道浃而王道备 277

三、《春秋》义法的「科」与「旨」 278

四、《春秋》的「文」与「质」:文辞与义法 284

第二节 《春秋》义法彰举道德行为的实践 287

一、《春秋》为「仁义法」 287

二、正其道不谋其利,明其理不急其功 296

三、《春秋》贤义得众为大安 301

四、「仁道」较君臣序让为贵 304

五、《春秋》灾异记事之义:修身审己、明善心以反道 308

第三节 《春秋》义法与政治理念 309

一、以「贵元」架构政治典范 309

二、「尊尊」与「存郊」 315

三、德等则亲亲:「正己」与「安人」的双重意涵 322

四、《春秋》敬贤重民,任德不任刑 334

五、以「正己之义」除细故之患,以「安人之仁」绝乱塞害于未然 343

六、《春秋》尊礼重信以成王化 349

第四节 以《春秋》「大一统」论礼制 352

一、《公羊传》「大一统」之义 352

二、礼制作科,才能完成汉世之「大一统」 353

三、汉世改制之必要 357

四、董仲舒「三统」礼制之内容 360

第五节 由《春秋》「正名」以论「成性之教」 367

一、董仲舒论「性」,会通先秦儒学孟、荀二家之说 367

二、董仲舒以「性情相与」论「王道之教」 370

三、董仲舒论「性」较孟、荀二家更细密 379

第五章 董仲舒春秋学「远外近内」考义——源于现存注本采何休《解诂》之说而导致之误解 385

第一节 《春秋繁露》「远外近内」解义 387

一、《公羊传》对「远外近内」的诠释 388

二、《春秋繁露》「远外近内」说考辨 392

三、何休以「三世说」释「远外近内」为条例 428

四、凌曙《注》、苏舆《义证》引用何休《公羊解诂》所导致的释义之误 461

第二节 《春秋繁露》「滕薛独称侯」解义 469

一、《春秋》经传「滕、薛」国君称号方式之考辨 469

二、《春秋繁露》以「滕薛称侯」为「王道」之展现 486

三、凌曙《注》、苏舆《义证》引用何休《解诂》导致释义之误 490

第三节 凌曙、苏舆注本对何休《解诂》的看法与清代常州公羊学风有关 494

一、常州公羊学与凌曙之学承 496

二、苏舆对何休《解诂》的看法 498

第六章 董仲舒春秋学「灭国五十有馀,独先诸夏」考义——源于现存注本对「董仲舒春秋学解经方法」之误解 511

第一节 前人注解之若干疑点 512

一、凌曙《春秋繁露注》对「灭国五十有馀,独先诸夏」的解释 513

二、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之注解与凌曙不同 514

三、「灭国五十有馀,『独先诸夏』」,不应只是指某单一事件的经文记载 516

第二节 「灭国五十有馀,独先诸夏」句义之辨 517

一、苏舆注引隐公二年「无骇帅师入极」诠解「灭国」一语,是否可印证董氏发凡的「亲亲」之旨? 518

二、「灭国……独先诸夏」不是指「在灭国事件中为诸夏隐讳」 521

第三节 以董仲舒「《春秋》无达辞」的角度,重新看待《公羊》经传里的「灭国事件」 524

一、《公羊》经传「灭国事件」不以『灭』字行文者之剖析 524

二、《春秋》经义的表现,不在于固定的用字上 525

三、对《公羊》经传「内外之别」记载方式的补充 527

第四节 突破「灭国」一词在释义上的思考僵局 528

一、以「被灭之国」的词义,重新审视「灭国……独先诸夏」 528

二、《春秋》今文经传之「灭国」一词,皆指「被灭之国」 528

三、重新审视《公羊》经传对「被灭之国」的看法 529

四、由今文经传「灭国」辞义之辨正,得证董氏「灭国……独先诸夏」所发凡的「亲亲之旨」 530

五、由「灭国五十有馀,独先诸夏」见证董仲舒解经方法:「从变从义」之真谛 533

第七章 结论 543

附录 555

附录一:董仲舒年谱 555

附录二:董仲舒所发凡之【春秋学义法】原文一览表 557

附录三:今本《春秋繁露》篇目与所论之「春秋义法」统计一览表 574

主要参考书目 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