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前言 1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的形成 1
§1—1 原子结构 1
一、原子的组成 1
§4—6 盐类水解 (¨ 2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7
四、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14
一、原子半径 16
§1—2 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16
二、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8
§1—3 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21
一、同位素 21
二、放射性同位素 22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22
§1—4 分子的形成 23
一、离子键 24
二、共价键 25
三、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36
§1—5 分子间力和氢键 43
一、化学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43
二、分子间力 44
三、氢键 47
习题 48
第二章水和溶液 50
§2—1 水 50
一、水的组成、结构和缔合作用 50
二、水的特殊物理性质 51
三、水的三相平衡 52
四、水的污染 55
§2—2 溶液的一般概念 55
§2—3 溶液的浓度 58
一、百分比浓度 58
三、摩尔浓度 59
二、百万分比浓度 59
四、摩尔分数浓度 61
五、当量浓度 62
六、浓度计算举例 64
§2—4 稀溶液的通性 66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67
二、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 69
三、溶液的渗透压 73
习题 75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 78
§3—1 基元反应和反应机理 78
§3—2 化学反应速度 79
一、化学反应速度 79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 80
§3—3 化学平衡 86
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86
二、平衡常数 87
三、利用平衡常数式进行计算 90
§3—4 化学平衡的移动 91
二、温度的影响 92
一、浓度的影响 92
三、压力的影响 93
四、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93
习题 94
第四章 电解质溶液 96
§4—1 电解质 96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96
二、电解质的电离 97
§4—2 弱电解质的电离 98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98
二、电离度和稀释定律 100
三、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102
四、有关计算 103
§4—3 强电解质溶液 104
二、羰基酸 105
§4—4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105
一、水的电离 107
§4—5 溶液的酸碱性 107
二、水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108
一、盐的水解 112
二、水解常数 114
三、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17
一、缓冲溶液 118
§4—7 缓冲溶液 118
二、缓冲作用原理 119
三、缓冲溶液的配制 122
四、缓冲作用在生物学方面的意义 123
§4—8酸碱质子理论 124
§4—9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平衡 126
一、溶度积原理 126
二、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129
习题 132
第五章氧化还原 134
§5—1 氧化还原反应 134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134
二、氧化数 135
三、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137
四、氧化还原当量 141
一、原电池 143
§5—2 电极电位 143
二、标准电极电位 145
三、电极电位与浓度的关系 152
§5—3 电极电位的应用 154
一、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154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序 156
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56
习题 158
第六章络合物 160
§6—1 络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160
一、络合物的组成 160
二、络合物的命名 161
§6—2 络合物的结构 162
一、络离子中的配位键 163
二、外轨型络合物和内轨型络合物 164
§6—3 络合离解平衡 166
一、平衡和平衡常数 166
二、络离子的生成和破坏 168
§6—4 螯合物 173
§6—5 络合物在农业科学上的应用 174
习题 175
第七章胶体 176
§7—1 分散系 176
§7—2 溶胶 177
一、溶胶的一般性质 177
二、溶胶的吸附作用 181
三、胶团结构 183
四、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186
§7—3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189
一、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和溶胶的比较 190
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盐析和保护作用 191
§7—4 凝胶 191
§7—5 乳浊液 193
习题 194
§8—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方法 196
第八章分析化学概论 196
§8—2 定性分析简介 198
一、定性分析的基本概念 198
二、阳离子的分析 201
三、阴离子的分析 206
§8—3 滴定分析法概述 209
一、滴定分析的一般概念 209
二、标准溶液 210
三、滴定分析的计算 213
§8—4 误差和有效数字 218
一、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218
二、有效数字及其运算准则 221
习题 224
第九章滴定分析法 226
§9—1 酸碱滴定法 226
一、酸碱指示剂 226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229
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237
§9—2 络合滴定法 238
一、EDTA及其金属络合物 240
二、EDTA滴定曲线 243
三、金属指示剂 245
四、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 250
五、络合滴定法应用示例 252
§9—3 氧化还原滴定法 253
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254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指示剂 257
三、重铬酸钾法 259
四、高锰酸钾法 262
五、碘量法 264
§9—4 沉淀滴定法 268
一、莫尔法 268
二、佛尔哈特法 270
三、银量法的应用 271
习题 273
第十章比色分析法 276
§10—1 比色分析概念 276
§10—2 比色分析基本原理 277
一、物质的颜色和吸收光谱 277
二、光的吸收定律 279
一、比色分析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284
§10—3 显色反应 284
二、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285
§10—4 比色分析的方法 289
一、目视比色法 289
二、光电比色法 289
§10—5 比色分析的应用 295
一、土壤中速效磷含量的测定 295
二、土壤中铁含量的测定 295
习题 296
第十一章烃和卤代烃 298
§11—1 有机化合物的概述 298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298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99
三、碳原子的结构 300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300
一、烷烃的同系列和异构现象 304
二、烷烃的命名 307
§11—2 烷烃 308
三、烷烃分子的立体结构 310
四、烷烃的物理性质 312
五、烷烃的化学性质 313
§11—3 烯烃、炔烃、二烯烃 316
一、乙烯和乙炔的分子结构 316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与异构现象 319
三、烯烃和炔烃的性质 320
四、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327
§11—4 环烷烃 330
一、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 330
二、环烷烃的性质 331
三、环的大小与稳定性关系 332
四、环已烷的构象 333
§11—5 芳香烃 333
一、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 334
二、苯的结构 336
三、单环芳烃的性质 337
四、苯环上取代定位规则 341
五、稠环芳烃 342
§11—6 卤代烃 343
一、卤代烃的命名和异构现象 344
二、卤代烷的性质 345
三、个别卤代烃 348
习题 349
第十二章醇酚与醛、酮 356
§12—1 醇 356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356
二、醇的物理性质 359
三、醇的化学性质 361
四、个别醇 366
§12—2 酚 368
一、酚的命名 368
二、酚的物理性质 369
三、酚的化学性质 370
四、个别酚 373
§12—3 醛和酮 375
一、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375
二、醛、嗣的物理性质 376
三、醛、酮的化学性质 377
四、个别醛、酮 383
习题 386
第十三章 羧酸和取代酸 388
§13—1 羧酸 388
一、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388
二、羧酸的物理性质 389
三、羧酸的化学性质 390
四、个别羧酸 397
§13—2 取代酸 400
一、羟基酸 400
§13—3 对映异构 408
一、物质的旋光性及其测定 408
二、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410
三、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413
四、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416
习题 418
第十四章含氮有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生物碱 421
§14—1 胺 421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 421
二、胺的结构和性质 423
三、个别胺及其衍生物 428
§14—2 酰胺 430
一、酰胺的性质 430
二、个别化合物 431
§14—3 杂环化合物 433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434
二、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437
三、个别杂环化合物 439
§14—4 生物碱 445
一、生物碱概述 445
二、个别生物碱 446
习题 447
一、油脂的组成 450
第十五章脂类 450
§15—1 油脂 450
二、油脂的性质 453
§15—2 磷脂、蜡和固醇 457
一、磷脂 457
二、蜡 459
三、固醇 460
习题 462
一、单糖的构型 463
§16—1 单糖 463
第十六章碳水化合物 463
二、糖的环状结构 465
三、单糖的性质 468
§16—2 双糖 476
一、还原性双糖 476
二、非还原性双糖 478
§16—3 多糖 479
一、淀粉 479
三、纤维素 483
二、糖元 483
四、半纤维素 484
五、果胶质 485
习题 485
第十七章蛋白质和核酸 487
§17—1 氨基酸 487
一、α—氯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488
二、氨基酸的性质 491
§17—2 蛋白质 495
一、蛋白质的分类 495
二、蛋白质的结构 496
三、蛋白质的性质 499
§17—3 核酸 503
一、核酸各组成成分的结构 503
二、核酸的结构 506
三、核酸的理化性质 509
习题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