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物理测量教材基础理论的缺陷及根源与本书的对象和方法 1
第一节 教材基础理论的缺陷 1
第二节 教材基础理论缺陷的根源 3
第三节 本书的对象和方法 8
第一章 测量操作的形式刻画 14
第一节 测量操作形式刻画的摹本 14
第二节 测量操作的形式刻画 15
第三节 形式刻画的补充说明及由此对其一般性的初步考察 19
第二章 刻意测量操作的形式刻画 28
第一节 刻意测量测准操作的形式刻画 28
第二节 刻意测量非测准操作的形式刻画 31
第三节 刻意测量操作形式刻画的补充讨论 33
第三章 “真”概念探讨:真量与视量及测量操作和综合量的分析表达 40
第一节 “真”概念问题及其意义与本章的论域 40
第二节 认识与“视”相对的“真”的线索 43
第三节 测量操作和综合量的分析表达 45
第四节 分析表达的证实 48
第四章 “真”概念探讨:中性量、真量与伪量、准量与误量及测量教材基础概念的简略评价 53
第一节 认识与“伪”相对的“真”的线索 53
第二节 中性量、真量与伪量、准量与误量的定义 56
第三节 中性量、真量和伪量、准量和误量的性质以及与“真”相关的量的自然语言称呼问题的讨论 62
第四节 测量教材基础概念的简略评价 65
第五章 测量操作形式分析:比较操作分析 67
第一节 比较操作定义和比较操作分析的论域 67
第二节 实差分析 69
第三节 比较操作规律 80
第四节 比较操作的认知学性质 93
第六章 测量操作形式分析:生成操作分析 95
第一节 生成操作分析概述 95
第二节 性质量分析 97
第三节 作用量取值变换操作分析 101
第四节 性质量系统与实体的分影定义 107
第五节 生成操作的认知学性质 110
第七章 测量操作形式分析:整体分析及由此对科学研究工具系统的探讨 116
第一节 本章分析的对象、论题及内容结构 116
第二节 测量操作的实体分影本质、泛实体分影操作与分析系统假说 117
第三节 测量操作的定潜计算本质、泛定潜计算操作与系统法假说 122
第四节 测量操作的基础本质与导出操作假说 126
第五节 测量操作的先天性、可靠性和完备性考察 131
第八章 刻意测量操作特殊性考察:特殊操作 135
第一节 特殊操作的概念与本章的论题和思路 135
第二节 导出几种具体操作 136
第三节 刻意测量存在特殊操作 146
第四节 测量不存在特殊操作 149
第九章 刻意测量操作特殊性考察:特殊规律和特殊性质 151
第一节 预备研究 152
第二节 准量存在性定理 157
第三节 准量测不准定理 157
第四节 误量与准量取值关联性定理 161
第五节 准量与误量取值域非对称性定理 163
第六节 准量和误量论域匹配非对称性定理 164
第七节 刻意测量操作特殊性质 164
第十章 刻意测量操作特殊性考察:特殊问题 166
第一节 引理——本章需要引用的表达式 166
第二节 文献梳理与本章的论题和思路 168
第三节 近准测量操作和近准误量 170
第四节 准量的操作型定义 174
参考文献 177
附录1 科学研究活动结构假说 184
附录2 符号表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