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0 导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选择 1
0.1 问题的提出:经济不稳定性、结构性矛盾与政府选择 1
0.1.1 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遭遇严重的不稳定性 2
0.1.2 政府主导的城市化投资推动带动新工业化 4
0.1.3 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累积与政府选择 11
0.2 政府选择:理论要点与中国实证 13
0.2.1 政府选择的理论构架:基本要点及内容 13
0.2.2 当前我国经济活动中政府选择的实证分析 21
0.2.3 权力软约束下的政府选择及其后果 28
0.3 改进政府选择: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1
0.3.1 科学发展观对政府选择的矫正 32
0.3.2 建立政府选择的有效约束机制 33
1 扩大就业与政府选择 36
1.1 导言 36
1.2 有关文献的简要回顾 39
1.3 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就业状况演变 41
1.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状况 41
1.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状况 45
1.3.3 我国就业结构演变的进一步考察 48
1.3.4 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弹性分析 53
1.4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性的解释 56
1.4.1 已有文献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性的解释 57
1.4.2 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性再探讨:基于政府选择的分析 60
1.5.1 我国政府扩大就业的实践 67
1.5 政府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我国实践与国外经验 67
1.5.2 政府促进就业的国际经验 73
1.6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就业状况演变趋势判断 76
1.6.1 总人口的计量模型 76
1.6.2 就业人员总量的计量模型 77
1.6.3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计量模型 77
1.6.4 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的计量模型 77
1.7 扩大就业对策与建议——基于政府选择的分析 80
1.8 结语 84
2 收入分配变迁与政府选择 86
2.1 导言及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86
2.2 中国收入分配关系演变:实证分析与描述 88
2.2.1 中国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变迁与实证分析 90
2.2.2 转型时期全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迁与实证分析 93
2.2.3 转型以来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96
2.2.4 转型时期不同行业收入分配变化的显著特点 100
2.2.5 转型时期全国整体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国际比较 102
2.3 转型时期收入分配变迁:一种新的解释 104
2.3.1 经济学假设与理论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的一般分析 104
2.3.2 收入分配变迁与政府过度干预假说 110
2.4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后果与影响分析 121
2.4.1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对有效需求和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 121
2.4.2 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公共服务方面的巨大差异 122
2.4.3 地区差距阻碍区域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 123
2.4.4 地区差距的扩大已经引起了中国社会公众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强烈反应,正在成为非常重要而又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124
2.4.5 收入分配不平等与贫困化 127
2.5 政府选择:收入分配领域中的政府退位与归位 128
2.5.2 完善再分配手段,强化政府再分配功能并同时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税收体系与社会转移支付制度 129
2.5.1 完善市场机制在分配中的作用 129
2.5.3 强化和健全法制,营造形成规范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法制环境 131
2.6 简要的结论 132
3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与政府选择 134
3.1 导言 134
3.2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背景介绍 136
3.3 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变革的基本轨迹和模式 141
3.3.1 养老金制度改革现状和问题 141
3.3.2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轨迹及问题 149
3.4 现有制度模式选择中政府的作用问题 156
3.4.1 行政性利益集团阻碍和扭曲了改革 156
3.4.2 政府决策人治主导,缺乏科学论证、分析和评估 156
3.5 医疗保险:对个人账户模式的硬性推动 162
3.6 政府权力滥用和地方利益、部门利益问题 168
3.7 社会保障项目设计中的政绩观和形象工程 172
3.8 社会保障的完善与政府选择:以人为本的理性选择和决策 173
3.8.1 科学决策的理论依据 173
3.8.2 现实中的政府缺位、越位和错位 175
3.8.3 政府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法制性 176
3.9 简要的结论 178
4 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选择 179
4.1 导言 179
4.2 区域差异的理论分析 180
4.2.1 新古典经济学区域均衡增长理论 180
4.2.2 发展经济学对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分析 181
4.2.3 一价定律与区域差异 185
4.3.1 区域差异的衡量 188
4.3 区域差异的衡量及其对我国区域差异的基本判断 188
4.3.2 对我国区域差异的基本判断 191
4.4 90年代中期前后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 200
4.4.1 90年代中期前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 200
4.4.2 90年代中末期政府选择与区域发展政策 202
4.5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效果与政府的政策选择 203
4.5.1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203
4.5.2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价 204
4.5.3 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和今后时期的政策选择 205
4.6 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209
4.6.1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提出 209
4.6.2 制度创新,重构东北经济的微观基础 211
4.6.3 振兴装备工业,优化资源配置 212
4.6.4 振兴东北的具体战略措施和建议 213
4.7 结论 214
5 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与政府选择 216
5.1 导言 216
5.2 新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及政府在其中充当的角色 219
5.2.1 我国土地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基本特点 219
5.2.2 各阶段土地改革的成效与局限 223
5.2.3 政府在历次土地改革中充当的角色及其作用 225
5.2.4 几点启示 226
5.3 现行土地流转制度的内容及实践效果 227
5.3.1 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实施的背景分析 227
5.3.2 现行土地流转制度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230
5.3.3 现行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效果分析 234
5.4.1 市场化进程中土地制度改革的滞后 235
5.4 现行土地流转制度的缺陷及其隐患 235
5.4.2 土地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与保障机制残缺 243
5.4.3 给国民经济与社会稳定带来的隐患 245
5.5 政策建议:制度创新与政府选择 247
5.5.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土地使用权的法律保护 247
5.5.2 加强土地监管与创新监管体系 248
5.5.3 构建与完善全国土地要素市场体系 249
5.5.4 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机制、新办法 249
5.5.5 保障土地流转中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 250
5.6 简要的结论 251
6 中国工业化进程与政府选择 253
6.1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历史回顾 253
6.2.1 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与政府作用 262
6.2 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经验及其政府的作用 262
6.2.2 美国的工业化进程与政府作用 265
6.2.3 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与政府作用 268
6.2.4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道路与政府作用 273
6.3 工业化标准理论以及我国所处工业化阶段的基本判断 277
6.4 中国正进入重工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 286
6.5 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政策建议:基于政府选择的思考 289
6.6 简要的结论 293
7 中国城市化的都市圈化模式与政府选择 295
7.1 导言与相关文献研究 295
7.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特点与问题 298
7.2.1 以小城镇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 298
7.2.2 城市的粗放性扩张 302
7.2.3 城市化的质量问题 304
7.3.1 城市发展战略的问题 307
7.3 影响中国都市圈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307
7.3.2 传统计划型的城市职能发展战略 308
7.3.3 均匀、分散的城市布局发展战略 308
7.3.4 城市户籍政策的问题 309
7.3.5 城市土地政策的问题 311
7.3.6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瓶颈 312
7.4 大都市圈化发展的世界经验 315
7.4.1 世界主要大都市带的形成 316
7.4.2 北美大都市圈发展的案例——纽约大都市连绵带 317
7.4.3 欧洲大都市圈发展的案例——伦敦大都市连绵带 318
7.4.4 日本大都市圈发展的案例——东京大都市连绵带 319
7.4.5 大都市连绵带的世界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20
7.5.1 以大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323
7.5 中国未来以都市圈为特征的城市化模式 323
7.5.2 聚焦东部地区 325
7.5.3 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328
7.6 都市圈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建议 333
7.6.1 审视城市化发展战略 333
7.6.2 加快淡化户籍制度的步伐 335
7.6.3 完善城市土地市场 337
7.6.4 制度创新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39
7.7 结论 342
8 经济发展中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政府选择 345
8.1 导言:问题的提出 345
8.2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相关研究文献 348
8.2.1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48
8.2.2 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350
8.2.3 关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选择 353
8.3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355
8.3.1 政策演变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 355
8.3.2 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 358
8.3.3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361
8.4 正视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 365
8.4.1 经济增长已存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 365
8.4.2 依赖外商直接投资的潜在危害 367
8.4.3 政府行为导致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 369
8.5 调整优化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 371
8.5.1 当前应当对引资政策作出适时调整 371
8.5.2 努力构造外资与内资的良好互动关系 373
8.5.3 近期调整外商直接投资鼓励政策的选择 374
8.6 简要的结论 376
9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与政府选择 378
9.1 导论及相关文献研究 378
9.2 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380
9.2.1 国民经济建设者的精英集中地 380
9.2.2 国民金融财产的核心资产池 381
9.2.3 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龙头地带 382
9.2.4 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催化床 382
9.3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变迁 383
9.3.1 证券市场管理体制变迁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383
9.3.2 证券市场从制度的框架外到框架内的历史阶段 384
9.3.3 “整顿、规范、完善”对证券市场的有力推动 385
9.3.4 实行中央统一管理体制 386
9.3.5 政府在转轨中逐步淡出直接管理市场 387
9.4 证券市场发行制度变迁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388
9.5 政府股市政策的变化对股票二级市场走势影响 390
9.6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缺陷遗留下的问题 392
9.6.1 证券市场建设的初始条件缺陷 393
9.6.2 证券市场建设的主体缺陷 393
9.6.3 证券市场制度供给内容及方式缺陷 395
9.6.4 证券市场的资源有效配置功能缺陷 396
9.7 中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与政府选择 397
9.7.1 证券市场制度设计的总体思路 397
9.7.2 证券市场制度设计的具体策略 399
9.7.3 重新定位政府对新制度供给的方向和力度 403
9.8 简要的结论 411
10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与政府选择 412
10.1 导论 412
10.2.1 资源与决策权的分散与集中 413
10.2 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协调发展 413
10.2.2 鼓励民众创业的政策加快推出 417
10.2.3 社会转型时期公民道德素质与诚信体系的检讨 419
10.3 政府选择与改革政治体制 420
10.3.1 坚定不移地走以发展促民主的道路 421
10.3.2 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 423
10.3.3 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党内民主对在共产党执政条件下的意义和作用,正确贯彻和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425
10.3.4 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 427
10.3.5 必须在强化权力制约机制的基础上真正实施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429
10.4 简要的结论 434
主要参考文献 436
作者简介 449
后记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