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平衡 1
第一节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基本参数 1
第二节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的历史和现状 10
参考文献 16
第二章 土壤、作物、肥料——合理施肥的三大因素 17
第一节 土壤因素 17
第二节 作物因素 31
第三节 肥料因素(介绍农田肥料管理的某些方法) 38
参考文献 43
第三章 中国土壤养分基本情况 45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量 45
第二节 我国土壤有效磷水平 49
第三节 我国土壤交换性钾水平 52
第四节 我国大量、中量和微量元素缺乏面积 53
参考文献 57
第四章 作物根际土壤环境和养分有效性 58
第一节 根际pH环境 58
第二节 根际氧化还原电位(Eh)环境 59
第三节 根际生物学环境 60
参考文献 62
第五章 土壤养分的向根运动过程和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63
第一节 土壤中养分向根移动的机理 63
第二节 影响养分移动的因素 64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65
参考文献 69
第一节 概述 70
第二节 植物体细胞突变体的筛选 70
第六章 生物工程技术在土壤—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70
第三节 分子标记技术及应用 73
第四节 基因克隆与转导技术 75
第五节 结语 77
参考文献 77
第二篇 土壤中养分转化机理和肥料管理 79
第一章 中国和世界的化肥生产和消费 79
第一节 中国化肥工业的发展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79
第二节 我国和世界氮磷钾肥的生产 84
参考文献 89
第一节 施肥的产量效应 90
第二章 施肥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效应 90
第二节 施肥对农产品的质量效应 98
参考文献 101
第三章 长期施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02
第一节 长期施用无机氮肥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102
第二节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效磷钾水平的影响 103
第三节 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06
第五节 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07
第六节 关于肥料养分的利用率 107
第四节 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对土壤的酸化作用 107
第七节 长期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影响 108
第八节 农田养分消耗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08
第九节 轮作、耕作等的影响 109
第十节 几点结论 110
参考文献 110
第四章 土壤氮素和氮肥的有效施用 112
第一节 中国土壤氮素基本状况 112
第二节 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118
第三节 氮肥的性质、利用率和增产效果 127
第四节 农田中氮肥的去向和损失 131
第五节 氮肥施用的基本原则 140
第六节 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原则和措施 142
参考文献 146
第五章 土壤磷素和磷肥施用 152
第一节 中国土壤磷素的基本状况 152
第二节 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 166
第三节 土壤中磷的固定和释放 179
第四节 磷肥的性质和合理施用 190
参考文献 203
第一节 土壤含钾矿物和土壤钾素状况 209
第六章 土壤钾素和钾肥的有效施用 209
第二节 土壤钾素形态及其转化 217
第三节 钾与其他养分的交互作用 226
第四节 钾肥的效应 232
第五节 钾肥生产概况和主要钾肥的性质 239
第六节 钾肥的有效施用条件 242
参考文献 247
第七章 土壤微量营养元素及微量元素肥料 250
第一节 我国土壤微量元素基本状况 250
第二节 土壤性质与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255
第三节 土壤和植物缺乏微量元素的诊断 261
第四节 微量元素施肥各论 270
参考文献 278
第八章 土壤中量元素及中量元素肥料 281
第一节 钙 281
第二节 镁 287
第三节 硫 296
参考文献 305
第九章 缓释肥料 307
第一节 氮素缓释(长效)肥料 307
第二节 磷素缓释肥料 314
第三节 展望 315
参考文献 316
第十章 复混肥料 317
第一节 复混肥的类型及其在化肥消费中的地位 317
第二节 混合肥料在施用方面的基本特点和生产中常遇到的问题 319
第三节 散装混肥(BulkBlending) 324
第四节 我国常用的混合肥系列 325
第五节 混合肥料养分比例配方的基本依据 326
第六节 复混肥的肥效 328
参考文献 330
第一节 叶面施肥 331
第十一章 特殊条件下的施肥 331
第二节 免耕和灌溉条件下的肥料施用 337
第三节 温室二氧化碳施肥 342
参考文献 348
第三篇 需肥诊断和推荐施肥 350
第一章 需肥诊断 350
第一节 作物缺素可见症状诊断 350
第二节 土壤养分水平诊断 359
第三节 植物养分含量水平诊断 366
参考文献 374
第一节 推荐施肥的基本内容 377
第二章 推荐施肥技术 377
第二节 通过大田肥料试验确定肥料用量 378
第三节 通过大田试验和土壤测试来确定肥料用量 380
第四节 根据养分平衡的原理确定肥料用量 381
第五节 根据土壤养分水平分级确定肥料用量 383
第六节 根据土壤养分临界值来确定肥料用量(以磷为例) 384
第七节 根据磷素吸附原理确定肥料用量 385
参考文献 386
第一节 氮肥推荐施肥的专家系统 388
第三章 电子计算机在推荐施肥中的应用 388
第二节 综合推荐施肥专家系统 389
参考文献 392
第四篇 主要作物施肥要点 393
第一章 水稻施肥 393
第一节 水稻的一生 393
第二节 水稻的养分需要特征 393
第三节 水稻缺素诊断(并参阅本书第三篇 ) 394
第四节 水稻施肥 395
参考文献 398
第一节 小麦养分吸收量和吸收特征 400
第二章 小麦施肥 400
第二节 小麦施肥要点 401
参考文献 402
第三章 玉米施肥 403
第一节 玉米养分吸收量和吸收特点 403
第二节 玉米施肥要点 404
参考文献 406
第四章 棉花施肥 407
第一节 棉花的养分吸收量和吸收特点 407
第二节 棉花施肥要点 408
参考文献 410
第五章 蔬菜施肥 412
第一节 蔬菜的需肥特征 412
第二节 蔬菜的合理施肥 414
参考文献 421
第五篇 施肥与全球环境 423
第一章 施肥与全球变暖 423
第一节 温室效应及其影响 423
第二节 施肥与全球变暖 424
第三节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计 426
参考文献 427
第二章 氮肥施用与环境 428
第一节 迳流中的氮 428
第二节 氮肥渗漏淋失 429
参考文献 431
第三章 磷肥施用与环境 433
第一节 磷肥施用与水体富营养化 433
第二节 磷肥施用中的重金属污染 436
参考文献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