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绪论“新业态”:引发城市消费行为大变革 1
第一节本书的意义及范畴 1
一理论与现实意义 1
目 录 1
二“新业态”范畴的界定 6
第二节相关理论与研究的回顾 7
一国内外消费社会学成果概述 7
二有关消费空间研究的新尝试 11
第三节研究方法和调查样本说明 12
一运用的研究方法介绍 12
二关于调查样本的分析说明 16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21
第四节研究思路与框架体系 21
二研究的体系和结构安排 24
三研究的创新及待深化之处 26
第一章商业业态与消费行为的认知 27
第一节商业业态的演变及其符号意义 28
一传统商业业态的演进及表现特征 28
二商业业态“多元化”的社会基础 31
三商业业态的符号意义 34
第二节消费行为的“中间性”与受控性 45
一“中间性”: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属性 45
二“新业态”与消费空间的“沃尔玛化” 50
一消费行为转型与“消费断裂” 54
第三节“城市社会”的来临与消费行为转型 54
二消费行为“理想类型”的构建 57
第二章城市居民消费的“新业态情结” 62
第一节“新业态情结”的形成 63
一“新业态情结” 63
二“新业态”的消费认同 66
第二节“新业态”:营造消费新价值空间 71
一对“新业态”先进性的认知 71
二对“新业态”空间符号的感知 77
三“新业态”对消费欲求的刺激 82
第三节“新业态”与消费行为的高附加值 88
一“新业态”对居民消费选择的影响 88
二“新业态”与多种类业态的并存 94
第三章 “新业态”与消费者“型塑” 98
第一节“新业态”与新消费理念 98
一消费理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98
二“新业态”与消费主体意识的觉醒 103
第二节“新业态”与理性消费行动 108
一“新业态”与消费行为“类型化” 108
二“类型化”消费行动的系统支持 112
第三节“新业态”与消费者“社会化” 118
一消费者“社会化”的新冲击 118
二“新业态”与消费行动的“公益性” 123
三消费者“型塑”的社会价值 130
第四章“新业态”:整合城市家庭消费方式 134
第一节“新业态”与家庭消费观念的变革 135
一作为“消费单位”的现代家庭 135
二“新业态”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139
第二节“新业态”与家庭消费方式 148
一“新业态”:现代家庭消费的主渠道 148
二“客单价”:家庭消费升级的显示器 153
第三节“新业态”与家庭消费新追求 159
一“新业态”与家务劳动“转嫁” 159
二“新业态”:创造家庭休闲新空间 166
第五章“新业态”对消费出行空间的影响 173
第一节“新业态”与消费空间的集聚性 174
一消费空间“集聚性”的价值分析 174
二“新业态”与消费空间的“等级化” 181
第二节“新业态”与消费出行空间 189
一“新业态”与家庭购物半径 189
二“购物直通车”与消费系统再造 196
第三节城市空间演化与消费的“中心地化” 201
一消费行动的“中心地化”趋向分析 201
二消费的“郊区化”、“都市圈化”前瞻 206
第六章“新业态”功能的系统分析 213
第一节“新业态”的“显性功能”及相关特征 214
一张扬现代消费行动的“主体性” 214
二营造消费权利“均等化”的新规范 218
三凸显消费价值体系的“先导功能” 219
一延伸社会公共服务功能 225
第二节“新业态”的“隐性功能”及表现方式 225
二打造“社会交换”的新时空 230
三培育现代社会的“消费伦理” 234
第三节“新业态”的“负功能”及消除对策 237
一关注潜在的“消费主义”倾向 237
二正视“沃尔玛化”剥夺“消费个性” 241
三“巨型化”影响系统均衡的隐忧:“新业态”本土化面临的挑战 246
附录一“新业态”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入户调查问卷 250
附录二“新业态”对消费的影响随机调查问卷 257
附录三关于“新业态”经营的结构式访谈 260
之一:社区大卖场商机巨大 260
之二:麦德龙的“大卖场理念”诠释 264
之三:超市业态如何贴近市民生活 267
之四:“新业态”服务内涵的深化 271
附录四 关于“新业态”消费的非结构式访谈 274
之一:年轻白领女士看“新业态” 274
之二:成功中年男士看“新业态” 276
之三:中年家庭主妇看“新业态” 278
之四:空巢家庭主妇看“新业态” 280
之五:退休家庭女性看“新业态” 282
之六:单身男青年看“新业态” 284
参考文献 287
Abstract 300
后记 305
跋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