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评价的目的 1
第一章 绪论 1
1.2 中国核工业环境保护发展概况 3
1.3 中国核工业30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过程 7
参考文献 8
第二章 中国天然辐射本底水平 11
2.1 天然辐射源 11
2.2 环境介质中天然放射性物质水平 15
2.3 天然本底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剂量 24
参考文献 26
3.2 核素、照射途径以及子区和年龄组划分 29
第三章 辐射环境质量评价模式与参数 29
3.1 引言 29
3.3 大气弥散计算 30
3.4 液态放射性流出物在江河中的弥散估算 45
3.5 食物链转移模式与参数 47
3.6 常规释放的剂量估算 54
3.7 事故排放的剂量估算 61
3.8 集体剂量估算 66
3.9 YEAR30——用于核工业30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计算机程序 67
3.10 模式与计算机程序的初步检验与讨论 69
参考文献 77
第四章 铀矿山水冶系统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79
4.1 基本概况 79
4.2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82
4.3 环境监测 83
4.4 正常运行工况下的环境影响 89
4.5 三废治理措施的代价效益分析 95
4.6 结论和讨论 98
参考文献 100
第五章 核燃料元件系统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102
5.1 基本概况 102
5.2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04
5.3 环境监测 106
5.4 正常运行对环境的影响 112
5.5 事故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19
5.6 环境治理措施的代价效益分析 120
5.7 结论和讨论 121
参考文献 123
第六章 铀同位素分离系统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124
6.1 基本概况 124
6.2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25
6.3 环境监测 127
6.4 正常运行对环境的影响 127
6.5 事故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34
6.6 结论和讨论 135
6.7 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136
参考文献 137
第七章 反应堆、后处理系统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138
7.1 概况、性质、特点 138
7.2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39
7.3 环境监测 140
7.4 正常运行对环境的影响 142
7.5 事故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52
7.6 结论和讨论 155
参考文献 157
7.7 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157
第八章 核冶金与加工系统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158
8.1 基本概况 158
8.2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61
8.3 环境监测 162
8.4 正常运行对环境的影响 164
8.5 事故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70
8.6 结论 171
8.7 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172
参考文献 173
9.1 基本概况 174
第九章 核工程研究系统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174
9.2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76
9.3 环境监测 178
9.4 正常运行对环境的影响 182
9.5 事故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90
9.6 代价效益分析 192
9.7 结论和讨论 194
参考文献 196
第十章 核工业辐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197
10.1 选址 197
10.2 排入环境的放射性物质量 198
10.3 剂量评价 201
10.4 进一步改善辐射环境质量的措施 215
参考文献 223
第十一章 2000年辐射环境质量预测 224
11.1 核工业发展规模及源项预测 224
11.2 2000年辐射环境质量预测 233
参考文献 234
结束语 234
中国核工业30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大事记 236
ABSTRACT 244
CONTENTS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