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融机关之组织 1
第一节 已入公会之内国银行 2
(一)中国银行 2
(二)交通银行 6
(三)浙江兴业银行 8
(四)浙江实业银行 10
(五)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14
(六)盐业银行 15
(七)中孚银行 16
(八)四明银行 18
(九)聚兴诚银行 20
(十)中华商业储蓄银行 22
(十一)广东银行 23
(十二)金城银行 25
(十三)新华商业储蓄银行 26
(十四)东莱银行 28
(十五)大陆银行 30
(十六)东亚银行 33
(十七)永亨银行 34
(十八)中国实业银行 35
(十九)中国通商银行 39
(二十)中南银行 41
(二十一)农商银行 42
(二十二)工商银行 44
第二节 未入公会之内国银行 46
(一)江苏银行 46
(二)劝工银行 48
(三)劝业银行 49
(四)棉业银行 51
(五)煤业银行 53
(六)华大商业储蓄银行 54
(七)上海江南商业储蓄银行 56
(八)百汇商业储蓄银行 57
(九)信通商业储蓄银行 59
(十)山东商业银行 61
(十一)东南植业银行 63
(十二)蒙藏银行 64
(十三)通易银行 66
(十四)中国兴业银行 67
(十五)香港国民商业储蓄银行 69
(十六)上海国民银行 71
(十七)道一银行 73
(十八)正大银行 74
(十九)上海通和银行 75
(一)麦加利银行 77
第三节 已入公会之外国银行 77
(二)汇丰银行 79
(三)花旗银行 81
(四)东方汇理银行 83
(五)正金银行 84
(六)荷兰银行 85
(七)华比银行 87
(八)台湾银行 88
(九)住友银行 90
(十)三井银行 91
(十一)三菱银行 93
(十二)朝鲜银行 94
(十三)有利银行 96
(十四)大通银行 97
(十五)安达银行 98
(十六)大英银行 99
(十七)华义银行 100
(十八)运通银行 101
(十九)德华银行 102
(二十)中法工商银行 103
第四节 未入公会之外国银行 105
(一)义品银行 105
(二)美丰银行 107
(三)远东银行 108
第五节 中外合办银行 109
(一)中华汇业银行 109
(二)中华懋业银行 111
第六节 已入公会之钱庄 113
第七节 未入公会之钱庄 123
第八节 信托公司 126
(一)中央信托公司 127
(二)通易信托公司 129
第九节 中外储蓄会 130
(一)万国储蓄会 130
(二)四行储蓄会 132
(三)中法储蓄会 134
第十节 官银号银号及银公司 135
第二章 金融机关之停闭收歇及合并 137
第一节 内国银行之停闭 137
第二节 内国银行之收歇 137
(一)豫源商业储蓄银行 137
(二)华商实业银行 138
(三)正利商业储蓄银行 138
(四)东陆银行 138
第三节 外国银行之停闭 138
友华银行 139
第四节 外国银行之收歇 139
第五节 钱庄之停闭及收歇 140
第六节 浙江丝绸商业银行与通易信托公司之合并 141
第三章 已成之附属事业 143
第一节 公估局 143
第二节 银炉 144
第三节 上海银行公会 145
第四节 外国银行公会 153
第五节 钱业公会 155
第六节 银行周报 163
第七节 钱业月报 164
第八节 行市委员会 164
第九节 名词研究会 166
第十节 国外兑汇经纪员 183
(二)通泰盐垦五公司借款银团 185
(一)造币厂借款银团 185
第十一节 国内银行团 185
(三)车辆借款银团 200
第十二节 银钱两业之化验新币 202
第四章 筹办中之附属事业 203
第一节 造币厂 203
第二节 票据交换所 206
第三节 中外联合公会 214
第五章 上海规元势力之影响于金融 217
第六章 英龙洋统一之影响于金融 219
第七章 交易所潮流之影响于金融 221
第八章 整理公债案成立之影响于金融 223
第九章 兑换券发达之影响于金融 227
第十章 各钱庄领券之影响于金融 229
第十一章 发行银辅币券之影响于金融 233
第十二章 九六公债涨落之影响于金融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