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绪论 1
第一章唐宋歌妓制度概述 10
第一节 唐以前的歌妓 11
第二节唐代歌妓制度 23
第三节 宋代歌妓制度 30
第四节唐宋歌妓的群体特征 40
第五节 唐宋歌妓事略 46
第二章唐宋词人与歌妓的交往 61
第一节 词人与歌妓交往的方式 61
第二节 词人与歌妓交往的内容 73
第三节 词人与歌妓交往的性质 77
第四节 词人与歌妓交往的作用 80
第三章词人与歌妓交往心态的个案分析:以柳永为例 85
第一节 与歌妓交往的复杂心态 85
第二节 满足词人情感和精神的追求 90
第三节 激发词人创作的动力 93
第四章词为歌妓应歌而作 98
第一节 应歌之词的创作背景:歌妓乞词 99
第二节 应歌之词的内容特征:歌妓情结 104
第三节 应歌之词的特殊标记:歌妓代称 127
第五章歌妓与词的实用功能 132
第一节 词人的生活情趣 133
第二节 词的四大实用功能 138
第三节 歌妓与词的实用功能 145
第一节 词与音乐的结合需要歌妓作中介 153
第六章歌妓在词乐结合中的中介作用 153
第二节 歌妓具有充当中介的条件 157
第三节 歌妓在词乐结合中的作用 160
第七章歌妓与词的传播 166
第一节 词的两种主要传播范式 166
第二节 词籍对词的传播具有双重作用 170
第三节歌妓在词的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173
第四节 词的传播效果的综合分析 176
第八章词的主体两重性与词风特征 179
第一节词的创作主体 179
第二节 词的创作主体向歌妓转移 181
第三节 主体转移后的词风特征 188
第一节 真情假意皆成章 203
第九章歌妓自身的创作活动 203
第二节抒情实用双动机 207
第十章歌妓对唐宋词的负面影响 210
第一节词人创作态度的随意性 210
第二节 词作内容的色情倾向 213
第三节 审美意识中的病态趣味 217
第十一章 对传统词学理论中“歌妓误区”的反思 222
第一节“尊体意识”中的误区 223
第二节 “以词论人”的评判误区 231
第三节 “豪放”与“婉约”的评价误区 240
引用书目 244
后记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