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影像技术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仁松等主编(南京军区总医院影像科)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34535344
  • 页数:24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1

第一节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的概述 1

一、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的原理 1

二、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的设备 1

三、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的质量控制与发展方向 2

四、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系统的误差及其校正 4

第二节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的优点和缺点 4

一、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的优点 4

二、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的缺点 4

第三节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的临床应用 5

一、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在肿瘤学方面的应用 5

二、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 6

三、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 7

四、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在诊断结节性硬化症与肝豆状核疾病中的应用 9

第二章 CT检查技术 10

第一节 CT扫描机的概述 10

一、CT扫描机的成像原理 10

二、CT检查技术常用概念与术语 11

三、CT扫描机的硬件设备与应用软件 15

四、CT扫描机的技术指标与参数 19

五、CT扫描检查技术的操作方法 20

六、CT检查中病人的防护 26

第二节 螺旋CT扫描机 27

一、螺旋CT扫描原理 27

二、螺旋CT扫描技术 27

三、螺旋CT扫描的三维图像重建与显示 28

五、螺旋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29

第三节 电子束CT扫描机 29

一、电子束CT扫描机的工作原理 29

二、电子束CT扫描机的结构 29

四、螺旋CT扫描的优缺点 29

三、电子束CT扫描机的优点 30

四、电子束CT扫描机的临床应用 30

第四节 多排探测器CT扫描机 32

一、多排探测器CT扫描机的工作原理 32

二、多排探测器CT机与单排探测器CT机的区别 32

三、多排探测器CT扫描机扫描层厚的选择 32

第五节 CT扫描检查技术 33

一、头颅部 33

五、多排探测器CT机的优点 33

六、多排探测器CT扫描机结构组成 33

四、图像重建 33

二、胸部 42

三、腹部 46

四、盆腔部位 51

五、脊柱 54

六、骨、关节与软组织 55

第六节 CT扫描图像质量的控制与保证 57

一、CT扫描图像的质量参数 57

二、CT扫描参数 58

三、图像显示技术 60

一、基本概念与常用术语 61

第三章 MRI成像技术 61

第一节 MRI成像技术概述 61

二、MRI成像原理 65

三、人体组织MRI信号特征 66

四、MRI扫描仪的主要部件介绍 67

五、MRI成像系统的特点 69

六、特殊技术 69

七、MRI成像系统的质量控制 73

第二节 MRI成像系统的操作方法 74

一、MRI检查前病人的准备工作 74

二、MRI成像系统的操作规程 74

四、图像显示与摄片 75

三、病人进行MRI扫描检查的操作程序 75

第三节 MRI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76

一、头颅部 76

二、脊椎 87

三、胸部 91

四、腹部 96

五、盆腔 101

六、四肢与关节 104

第四章 医学影像三维重建技术 110

第一节 三维重建成像的设备 110

一、采集重建三维图像信息的设备 110

二、重建、贮存、显示三维图像的设备 110

二、三维图像重建的信息采集 111

一、三维重建成像的原理 111

第二节 三维重建成像技术 111

三、图像处理基本方法 112

四、三维立体图像的重建方法 113

五、三维图像的显示与贮存 116

六、三维图像的质量控制 117

第三节 三维图像重建的临床应用 117

一、三维图像重建在心血管方面的应用 117

二、三维图像重建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 117

三、三维图像重建在胸腹部的应用 117

四、三维图像重建在骨髂系统中的应用 118

第四节 三维CT成像技术 118

一、三维CT成像技术的概述 118

二、三维CT的成像方法 119

三、三维CT的临床应用 122

第五章 DSA成像技术 127

第一节 DSA成像系统的概述 127

一、DSA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 127

二、DSA系统的成像程序 127

三、DSA成像系统的设备 130

四、DSA成像系统的减影方式 140

五、如何提高DSA系统的成像质量 141

六、DSA系统的成像方式 143

第二节 DSA检查应注意的问题 146

一、DSA检查前病人的准备工作 146

二、对比剂过敏的处理方法 146

三、心血管造影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147

四、DSA检查中病人的防护 148

第三节 DSA系统的操作程序 149

一、DSA成像系统的操作规程 149

二、病人进行DSA检查的程序与步骤 150

第四节 DSA成像系统的临床应用 151

一、颈内动脉造影 151

二、椎动脉造影 152

三、左冠状动脉造影 153

四、右冠状动脉造影 155

五、心脏左心室造影 156

六、心脏右心室造影 157

七、腹腔动脉造影 158

八、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 159

九、门静脉造影 160

十、肾与肾上腺动脉造影 161

十一、髂内与髂外动脉造影 162

十二、上肢动脉造影 163

十三、上肢静脉造影 164

十四、下肢动脉造影 165

十五、下肢静脉造影 166

第六章 X线数字成像系统 168

第一节 X线数字成像系统概述 168

第二节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原理和基本结构 168

一、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原理 168

二、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基本结构 171

一、直接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原理 180

第三节直接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原理和基本结构 180

二、直接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基本结构 181

第四节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和直接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比较 187

一、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优点和当前的不足 187

二、直接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优点和当前的不足 188

第五节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和直接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临床应用 188

一、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临床应用 188

二、直接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临床应用 201

第六节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和直接数字X线摄影系统影像质量的控制和评价 204

一、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影像质量的控制和评价 204

二、直接数字X线摄影系统影像质量的控制和评价 205

第一节 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的概述 207

第七章 仿真内窥镜与图像融合成像技术 207

第二节 仿真内窥镜的成像原理 208

一、仿真内窥镜的成像原理 208

二、仿真内窥镜成像的操作步骤 209

第三节 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210

一、CT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210

二、MRI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214

第四节 仿真内窥镜的成像质量与评价 214

一、仿真内窥镜的成像质量 214

二、仿真内窥镜成像的评价 216

第五节 图像融合成像技术简介 217

一、图像信息采集 217

三、配准方法 218

二、三维图像重建 218

四、图像的显示与贮存 219

第八章 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 220

第一节 超声波成像技术的概述 220

一、超声波的成像原理 220

二、超声波成像系统的主要设备 222

三、超声波成像的检查方式 224

四、超声波对人体的损伤 225

五、超声波成像的质量控制 225

第二节 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 226

一、静态结构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 226

二、动态结构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 228

三、三维超声波成像的优缺点 229

第三节 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230

一、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在诊断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230

二、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在诊断腹部疾病中的应用 230

三、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在诊断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 231

四、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32

五、三维超声波彩色能量图诊断甲状腺良性肿瘤 232

第九章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234

第一节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概述 234

一、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主要功能 234

二、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类型 235

第二节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组成 236

一、医学影像的采集与输入系统 236

三、医学影像传输系统 238

二、医学影像存储系统 238

五、计算机处理系统 239

四、医学图像输出系统 239

第三节 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与远程医学 240

一、PACS系统的优势 240

二、远程医学 240

三、PACS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241

四、PACS系统的展望 242

第十章 DEXA技术 243

第一节 DEXA的原理 243

第二节 检测模式 243

一、腰椎前后位骨密度测量 244

二、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 244

二、DEXA的禁忌证 245

三、DEXA的影响因素 245

第三节 DEXA测定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影响因素 245

一、DEXA的适应证 245

第四节 评价DEXA的几个指标 246

一、DEXA测量的准确性 246

二、DEXA测量的精确性 246

三、DEXA的敏感性 246

四、DEXA测量中的两个重要参数 246

五、DEXA测量的质控 247

第五节 DEXA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247

一、各种代谢性骨病的骨矿物含量测定 247

二、DEXA测量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