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地的市地转型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锦洪著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1213655
  • 页数:2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探讨了我国农地的市地转型问题,研究对象是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于各种原因由农业用途通过各种途径转变为城市用地的问题,指出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农地与市地之间的转型及矛盾冲突,对其进行科学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1.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

1.1.1 农地市地转型的定义 1

1.1.2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

1.2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4

1.2.1 选题的背景 4

1.2.2 选题的意义 5

2 相关研究综述 7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农地市地转型的相关理论 7

2.1.1 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 7

2.1.2 中国城市地价理论 9

2.2 国外有关农地市地转型的相关理论 11

2.2.1 伯吉斯同心圆理论 11

2.2.2 霍伊特扇形理论 13

2.2.3 阿朗索竞标地租与城市土地区位理论 14

2.2.4 1942年英国的《阿斯瓦特报告》 14

2.2.5 1988年日本的《关于地价等土地政策的建议书》 15

2.2.6 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规划商业化批判 15

2.3 我国学术界对农地市地转型的相关研究 16

2.3.1 土地市场层面 16

2.3.2 农地制度层面 20

2.3.3 耕地非农化层面 26

2.3.4 农地的城市流转(农地的非农化)层面 29

2.3.5 土地制度的结构层面 41

2.3.6 中国现代化路径层面 43

2.4 现有文献的不足和本文的创新之处 46

2.4.1 现有文献的不足 46

2.4.2 本文的创新之处 47

3 本文的分析框架 48

3.1 农地市地转型的基本模型及其合理边界 48

3.1.1 农地市地转型的基本模型 48

3.1.2 农地市地转型的合理边界 49

3.1.3 农地市地转型的数量约束指标 51

3.2 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结构安排 54

3.2.1 理论基础 54

3.2.2 结构安排 56

4 我国农地的市地转型之一:农地征收制度 57

4.1 土地征收制度的逻辑起点 57

4.1.1 新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战略: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确立 57

4.1.2 国家主导的工业化发展道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60

4.2 我国征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63

4.2.1 农村土地的集体化及其改革 63

4.2.2 我国征地制度的变迁 68

4.3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的内容 76

4.3.1 我国征地制度的法律基础 76

4.3.2 土地征收的条件、程序及其审批 77

4.3.3 征地实施及其补偿 78

4.3.4 我国征地制度的特点 78

4.4 土地征收制度的当代困境 79

4.4.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土地征收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困境 79

4.4.2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征地悖论 86

4.4.3 土地征收制度在城市中的怪胎:城中村 98

4.5 地方政府热衷征地的制度逻辑 101

4.5.1 地方政府的理性冲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 101

4.5.2 地方官员的信号传递行为:大肆兴建政绩工程 104

4.5.3 资源动员的结果:软化的地方政府预算约束 109

4.5.4 地方政府主要的“软预算收入”来源:征地 111

4.5.5 制度运行的逻辑结果 113

5 我国农地的市地转型之二:农地征用制度 115

5.1 我国宪法对征收和征用的规定 115

5.1.1 国外关于征收、征用的制度与理论 115

5.1.2 我国征收、征用制度的严格区别 119

5.2 宪法修正案对土地管理法的影响 123

5.2.1 宪法修正案导致对《土地管理法》的修改 123

5.2.2 《土地管理法》尚需要妥善处理的几个问题 123

5.3 宪法修正案对《物权法》的影响 127

5.3.1 《物权法》对“公共利益”的处理 127

5.3.2 《物权法》对征收和征用的分别规定 131

5.3.3 《物权法》应明确规定征收征用的合理补偿标准 133

5.4 正确认识和处理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和国家征收法之间的关系 136

5.4.1 征收和征用问题上不同观点的争论 136

5.4.2 征地制度中权利和权力的均衡态势 137

5.4.3 法治理想和社会现实 138

6 农地市地转型制度的创新模式:自用、入股、租赁 139

6.1 农地的市地转型之三:自用 139

6.1.1 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转型制度创新 139

6.1.2 兴办乡镇企业导致的土地转型 140

6.1.3 农村股份合作制导致的土地转型 145

6.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导致的土地转型 153

6.1.5 发展都市农业、建设生态城市导致的土地转型 154

6.1.6 农村房地产交易(宅基地流转)导致的土地转型 156

6.2 农地的市地转型之四:入股 166

6.2.1 农民土地入股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试验 166

6.2.2 农民土地入股试点的主要原因 168

6.2.3 土地入股面临的问题 169

6.2.4 土地入股问题上所谓的“国际惯例” 172

6.3 农地的市地转型之五:租赁 173

6.3.1 “以租代征”的典型案例 173

6.3.2 “以租代征”的主要形式 174

6.3.3 “以租代征”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175

6.3.4 “以租代征”的合理性 177

6.4 集体土地直接入市:基于交易成本的损益分析框架 178

6.4.1 征地制度对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强化 178

6.4.2 现行征地制度对市场机制的模拟 180

6.4.3 征地制度与集体土地直接入市的交易成本比较 182

7 中央和地方在土地问题上的长期博弈 185

7.1 地方创新对地方财力的增强 185

7.1.1 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规模 185

7.1.2 土地财政的机遇:招商引资 187

7.2 土地“闸门”失控及其后果 188

7.2.1 失控的土地“闸门” 188

7.2.2 投资的周期性“过热” 189

7.2.3 调控经济过热中独木难支的信贷闸门 193

7.3 中央对土地“闸门”的反复、多次调控 196

7.3.1 中央和地方围绕土地利益的博弈:五五分成到三七分成 196

7.3.2 2006年以来中央对土地的宏观调控 198

8 改革和完善我国农地的市地转型制度 204

8.1 深刻反思国家主导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 204

8.1.1 中国土地不能承受之重 204

8.1.2 全面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05

8.2 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超边际分析 207

8.2.1 城乡一体化的含义及其杠杆 207

8.2.2 城乡一体化中土地配置模型的设定 209

8.2.3 土地的市场配置的静态和动态模式 210

8.2.4 土地配置模式的理性选择 215

8.2.5 土地配置模式的结构类型 217

8.2.6 超边际分析的结论和启示 222

8.3 政府在土地方面的宏观调控 223

8.3.1 既要“权利法定”更要“权力法定” 223

8.3.2 正视公务员的人性“弱点” 228

8.3.3 改土地出让收入为税收收入 230

8.3.4 遏制农地的过度转型 232

8.3.5 构建土地整理和土地转型的良性互动关系 234

参考文献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