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散打运动发展概述 1
第一节 散打运动的特点 1
一、表现形式的民族性 1
二、反映文化的直接性 2
第二节 散打运动的历史回顾 3
第三节 散打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4
一、散打运动竞赛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4
二、散打运动的国际化发展 6
三、散打运动的市场化探索 7
四、散打运动管理的规范化 8
第四节 散打运动竞赛规则的发展变化 9
一、竞赛规则的演变 9
二、竞赛规则修改的主要内容 11
三、竞赛规则修订的基本精神 13
四、现行多种竞赛形式对散打运动的影响 14
第五节 散打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15
一、目的与任务 15
二、基本特点 15
第二章 散打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20
第一节 从实战出发原则 20
一、从实战出发原则释义 20
二、从实战出发原则的科学依据 21
三、贯彻从实战出发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22
第二节 动机激励原则 23
一、动机激励原则释义 23
二、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依据 24
三、贯彻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24
二、直观性原则的科学依据 26
第三节 直观性原则 26
一、直观性原则释义 26
三、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27
第四节 系统性原则 29
一、系统性原则释义 29
二、系统性原则的科学依据 29
三、贯彻系统性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31
第五节 周期性原则 32
一、周期性原则释义 32
二、周期性原则的科学依据 33
三、贯彻周期性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34
第六节 适宜负荷原则 36
一、适宜负荷原则释义 36
二、适宜负荷原则的科学依据 37
三、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38
第七节 适时恢复原则 40
一、适时恢复原则释义 40
二、适时恢复原则的科学依据 40
三、贯彻适时恢复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41
第八节 区别对待原则 43
一、区别对待原则释义 43
二、区别对待原则的科学依据 43
三、贯彻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44
第九节 有效控制原则 45
一、有效控制原则释义 45
二、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依据 45
三、贯彻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46
第一节 完整与分解训练法 49
一、完整训练法 49
第三章 散打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 49
二、分解训练法 50
三、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52
第二节 重复训练法 52
一、重复训练法释义 52
二、重复训练法的基本类型 53
三、重复训练法在散打训练中的应用 53
四、应用重复训练法的注意事项 55
第三节 持续训练法 56
一、持续训练法释义 56
二、持续训练法的基本类型 56
三、持续训练法在散打训练中的应用 57
一、间歇训练法释义 58
第四节 间歇训练法 58
四、应用持续训练法的注意事项 58
二、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 59
三、间歇训练法在散打训练中的应用 59
四、应用间歇训练法的注意事项 61
第五节 循环训练法 61
一、循环训练法释义 61
二、循环训练法的基本类型 62
三、循环训练法在散打中的应用 62
四、应用循环训练法的注意事项 64
第六节 变换训练法 64
一、变换训练法释义 64
二、变换训练法的基本类型 65
三、变换训练法在散打训练中的应用 65
第七节 游戏和比赛训练法 67
一、游戏训练法 67
四、应用变换训练法的注意事项 67
二、比赛训练法 68
三、应用游戏和比赛训练法的注意事项 71
第八节 若干现代新兴训练方法简介 71
一、高原训练法 72
二、间歇性低氧训练法 73
三、电刺激训练法 74
第四章 散打运动员不同竞技能力的训练 79
第一节 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及其特征 79
一、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79
二、竞技能力结构特征 80
第二节 散打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81
一、体能训练概述 82
二、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85
三、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89
四、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92
五、灵敏素质及其训练 97
六、柔韧素质及其训练 98
第三节 散打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100
一、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评价 100
二、散打技术的基本要求 102
三、技术训练的常用方法与手段 105
四、技术训练的注意事项 107
第四节 散打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110
一、战术及运动员战术能力 110
二、战术设计原则 111
三、战术的常见形式 113
四、培养战术能力的常用方法 116
五、培养战术能力的有关要求 120
一、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概述 122
第五节 散打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122
二、运动员竞技心理特点 123
三、运动员常用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124
四、常见心理障碍及其克服方法 129
五、心理技能训练的注意事项 132
第六节 散打运动员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132
一、运动智能概述 132
二、运动智能的培养方法 133
三、培养运动智能的基本要求 135
第五章 散打运动训练计划 136
第一节 散打运动训练计划概述 136
一、科学制定训练计划的意义与作用 136
二、制定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 137
三、训练计划的分类 138
四、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139
第二节 散打运动多年训练计划 140
一、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140
二、多年训练计划的全程性和区间性 141
第三节 散打运动年度训练计划 143
一、年度训练的周期划分 144
二、大周期训练计划的组织安排 144
三、中短期训练计划的组织安排 146
四、年度训练过程中比赛系列的安排 148
五、年度训练计划的规范化用表 150
第四节 散打运动周和课训练计划 154
一、周训练计划 154
二、课训练计划 155
一、状态诊断的意义 160
第一节 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的建立 160
第六章 散打运动训练过程控制 160
二、建立训练目标的意义 161
三、训练状态的构成 162
第二节 运动训练的监测与信息反馈 165
一、训练过程的监测 165
二、训练过程的信息反馈 166
第三节 运动训练效果的评定 167
一、训练效果评定的目的与任务 167
二、训练效果评定的常用指标 168
第七章 散打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174
第一节 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理论基础 174
一、遗传与运动员科学选材 175
二、人体生长发育规律与运动员科学选材 180
一、家系调查 183
第二节 散打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步骤 183
二、体格检查 184
三、运动员发育程度与青春期发育分型 185
四、选材指标的测试 191
五、评价与分析 192
第三节 散打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指标与方法 194
一、身体形态 195
二、身体机能 196
三、身体素质 197
四、运动技能 199
五、心理素质 200
六、智力 202
第八章 散打运动员的体重控制 204
第一节 体重控制的基本原理 204
一、保证健康原则 205
第二节 散打运动员控制体重的基本原则 205
二、取得最佳成绩原则 206
第三节 散打运动员控制体重的常用方法 206
一、长期控制体重的常用方法与相关问题 206
二、快速减体重的常用方法与相关问题 208
三、增加体重的常用方法与相关问题 209
第四节 散打运动员控制体重的医务监督 209
一、合理减体重的要求 210
二、减体重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210
三、控制体重的医务监督 211
四、控制体重的营养补充 212
第五节 散打运动员控制体重时的心理调节 215
一、认知心理调节 215
三、语言调节 216
二、意念调节 216
第九章 散打运动员的营养与恢复 217
第一节 散打运动员营养恢复的训练学意义 217
一、营养恢复概述 217
二、营养与恢复在实践中的应用 218
第二节 散打运动员的基础营养 219
一、基础营养的营养素组成及其功能 219
二、散打运动员的基础营养 224
第三节 散打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 231
一、碳水化合物——糖的补充 231
二、蛋白质的补充 234
三、水的补充 237
四、乳酸的消除 239
五、消除疲劳的物理手段 240
一、特殊糖的补充与运动能力 242
第四节 合理使用训练以外的强力手段 242
二、蛋白质的补充与运动能力 244
三、氨基酸的补充与运动能力 245
四、肌酸的补充与运动能力 247
五、丙酮酸的补充与运动能力 250
六、L-肉碱的补充与运动能力 251
七、抗氧化剂的补充与运动能力 251
八、碱性盐的补充与运动能力 252
九、磷酸盐的补充与运动能力 252
十、麦芽油的补充与运动能力 253
十一、激力皂甙的补充与运动能力 253
十二、中药制剂的补充与运动能力 253
第一节 概述 255
一、运动性伤病预防与救治的训练学意义 255
第十章 散打运动员常见运动性伤病的预防与救治 255
二、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 256
第二节 散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预防 258
一、常见损伤的发生原因 258
二、常见损伤的预防原则与措施 261
第三节 散打运动损伤的现场急救和处理 263
一、急救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263
二、休克及其急救处理 264
三、骨折及其急救处理 265
四、关节脱位及其急救处理 266
第四节 散打运动员常见运动性伤病的诊断与治疗 267
一、运动损伤 267
二、运动性病症 281
主要参考文献 287
后记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