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红楼精神 11
第一节 红楼与红楼精神 12
一、戊戌变法与京师大学堂 12
(一)红楼之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 12
(二)红楼诞生:20世纪初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4
二、红楼的历史见证 15
(一)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5
(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20
(三)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基地 22
(四)建党活动的重要场所 25
第二节 红楼精神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28
一、爱国主义精神 28
二、民主与科学精神 30
三、追求客观真理的精神 31
第三节 红楼精神的历史地位与时代意义 32
一、坚持爱国主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3
二、坚持民主和科学,加快中国现代化 36
三、坚持社会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8
第二章 先驱精神 41
第一节 上海工人运动与先驱精神 42
一、上海近代工业中心地位的形成 42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42
(二)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发祥地 43
(三)工业与工人数量最多、最集中 43
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与先驱精神的形成 45
(一)早期工人运动:先驱精神的奠定 45
(二)六五运动:先驱精神的展现 47
(三)成功建党:先驱精神的形成 48
(四)五卅运动:先驱精神的发展 49
(五)三次武装起义:先驱精神的丰富和升华 50
第二节 先驱精神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51
一、吸纳与传播先进文化的精神 51
(一)吸纳先进文化 52
(二)传播马克思主义 53
二、“带头羊”的精神 55
(一)执工运之牛耳 55
(二)筑建党之基 56
(三)引领反帝反封建 58
(四)开建政先河 59
三、改写历史的首创精神 60
(一)创党创团 60
(二)推进建党伟业 63
四、忠于信仰的坚守精神 66
第三节 先驱精神的历史地位与时代意义 70
一、解放思想、敢于创新 70
二、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72
三、坚定理想、坚持信念 74
第三章 红船精神 77
第一节 南湖航船与红船精神 78
一、从上海到南湖 78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宣言书 82
(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82
(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案》 82
(三)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构 83
第二节 红船精神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83
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84
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85
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86
第三节 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与时代意义 87
一、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 88
二、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攻坚克难,实干兴邦 89
三、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90
第四章 井冈山精神 93
第一节 井冈山革命与井冈山精神 94
一、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94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逆流与抗争 94
(二)秋收起义与引兵井冈 95
二、井冈山的革命斗争 97
(一)井冈山区域的地域特点和群众基础 97
(二)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 99
第二节 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103
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104
(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4
(二)历经艰难奋战而不溃散 107
二、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109
(一)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109
(二)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 111
(三)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113
三、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116
(一)唤起工农千百万 117
(二)为主义而牺牲 118
第三节 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 119
一、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加油站” 120
(一)理想信念的旗帜 120
(二)宗旨意识的榜样 121
(三)制度建设的先行 122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基础 122
(一)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精神动力 123
(二)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基石 123
(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源泉 124
(四)树立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范本 125
第五章 苏区精神 127
第一节 苏区与苏区精神 128
一、燎原之势的工农武装割据 128
(一)中央革命根据地 128
(二)湘赣革命根据地 129
(三)鄂豫皖根据地 129
(四)陕甘革命根据地 130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 131
第二节 苏区精神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133
一、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 134
(一)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34
(二)坚信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 134
(三)坚信中国革命必然胜利 135
二、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 136
三、“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 137
四、载入史册的“苏区干部好作风” 139
(一)清正廉洁 139
(二)艰苦奋斗 141
(三)争创一流 142
五、把革命当作自己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 143
第三节 苏区精神的历史地位与时代意义 146
一、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146
二、治国理政的重要执政资源 147
第六章 长征精神 149
第一节 长征与长征精神 150
一、举世闻名的战略大转移 150
(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50
(二)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 152
二、中国革命的艰难转折 154
第二节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156
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156
二、独立自主、百折不挠、力挽狂澜 159
三、依靠人民、践行宗旨、严守纪律 162
第三节 长征精神的历史地位与时代意义 164
一、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165
二、长征精神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动力 166
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是影响世界的重要文化“软实力” 167
第七章 延安精神 169
第一节 延安与延安精神 170
一、中国革命新的大本营 170
(一)抗日战争的战略大后方 171
(二)全国热血青年心向往之的革命圣地 174
(三)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大舞台 175
(四)解放战争的前期指挥部 178
二、走向成熟的中国共产党 178
(一)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百炼成钢 179
(二)在领导全民抗战中成为中流砥柱 180
(三)通过局部执政积累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 181
(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82
第二节 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184
一、延安精神的不同呈现形态 184
(一)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抗大精神 184
(二)实事求是的延安整风精神 185
(三)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186
(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 186
(五)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 187
(六)坚忍不拔的愚公移山精神 188
二、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188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189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3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197
(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01
第三节 延安精神的历史地位与时代意义 205
一、延安精神具有不竭的生命力 206
二、延安精神具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独特价值 207
三、延安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 209
第八章 西柏坡精神 211
第一节 西柏坡与西柏坡精神 212
一、中共中央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212
二、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214
(一)历史转折的实践基础 214
(二)革命精神的历史积淀 218
第二节 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221
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 221
(一)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 222
(二)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 222
(三)坚决将革命进行到底 225
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以民为本精神 227
(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27
(二)依靠民心民气民力,是打败蒋介石的秘密武器 229
(三)军民团结、铁的纪律,是克敌制胜的金色盾牌 230
三、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立国兴邦精神 232
(一)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232
(二)尊重历史,辩证地否定旧中国 234
(三)精心绘制新中国的建设蓝图 235
(四)政治协商、民主建国 237
四、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艰苦奋斗的不懈“赶考”精神 238
(一)对中国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体认和借鉴 239
(二)对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解析和总结 240
(三)对执政党永葆纯洁性、对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自省和忧思 241
(四)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根本宗旨的深刻梳理和阐释 242
第三节 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地位与时代意义 243
一、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赶考”的精神富矿 244
二、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 245
后记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