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概述 1
大事记 15
第一篇 卫生行政 61
第一章 行政机构 61
第一节 省级行政机构 61
第二节 地、市行政机构 69
第三节 县(市、区)行政机构 74
第二章 医政管理 7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9
第二节 医院、诊所管理 80
第三节 个体行医管理 84
第四节 合作医疗、赤脚医生管理 85
第五节 医疗事故管理 86
第三章 中医管理 87
第四章 药政管理 91
第一节 药政管理机构 91
第二节 药品检验机构 92
第三节 特殊药品管理 96
第四节 药品标准及新药管理 104
第五节 药品生产管理 107
第六节 药品经营企业管理 110
第七节 医院药剂管理 112
第八节 药品监督管理 112
第九节 药品广告宣传管理 118
第十节 进出口药品管理 120
第五章 卫生经济管理 123
第一节 财务计划管理 123
第二节 医疗卫生收费管理 128
第三节 卫生单位内部经济管理 131
第四节 卫生统计管理 132
第五节 基本建设管理 135
第六节 世界银行卫生贷款管理 142
第六章 医疗保健管理 144
第一节 公费医疗管理 144
第二节 干部保健管理 150
第三节 劳保医疗管理 152
第七章 劳动人事管理 153
第一节 干部管理 153
第二节 技术职称管理 157
第三节 工人管理 159
第四节 工资(津贴)管理 160
第一节 援外医疗管理 165
第八章 卫生外事管理 165
第二节 外事接待和学术交流管理 167
第三节 世界卫生组织山东合作中心活动管理 168
第四节 互访合作管理 170
第二篇 公共卫生 173
第一章 卫生防疫机构 173
第一节 防疫委员会(队、所) 173
第二节 卫生防疫站 175
第三节 环境卫生监测站 179
第四节 国境卫生检疫所 180
第二章 环境卫生 182
第一节 大气卫生 183
第二节 饮水与水体卫生 188
第三节 地面卫生 196
第四节 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 201
第三章 食品与营养卫生 205
第一节 食品卫生领导组织 205
第二节 食品卫生法规 205
第三节 食品卫生监督 207
第四节 食品添加剂卫生监督 215
第五节 食品器具和包装物品卫生监督 216
第六节 食物中毒防治 217
第七节 营养卫生 220
第四章 学校卫生 223
第一节 学校卫生监督 223
第二节 校舍卫生 225
第三节 学生生长发育调查 228
第四节 学生健康状况调查 234
第五节 学生常见病防治 238
第五章 劳动卫生 245
第一节 粉尘作业卫生 245
第二节 毒物作业卫生 249
第三节 物理作业卫生 254
第四节 农田作业卫生 256
第六章 放射卫生 259
第一节 医用诊断X线卫生 260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应用卫生 267
第三节 环境放射卫生 270
第四节 辐射卫生 274
第七章 爱国卫生运动 277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77
第二节 反细菌战 280
第三节 除“四害”讲卫生 282
第四节 农村“两管五改” 284
第五节 卫生文明建设 287
第八章 卫生宣传教育 289
第三篇 防疫 301
第一章 传染病监测 301
第二章 肠道传染病预防 307
第三章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345
第四章 动物源性传染病预防 373
第五章 虫媒传染病预防 392
第四篇 专科病防治 403
第一章 防治机构 403
第一节 结核病防治机构 403
第二节 皮肤性病防治机构 404
第三节 寄生虫病防治机构 410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机构 412
第五节 精神病防治机构 413
第二章 结核病防治 415
第三章 皮肤性病防治 429
第四章 寄生虫病防治 443
第五章 地方病防治 473
第六章 精神病防治 493
第五篇 中医 506
第一章 中医医疗机构 506
第一节 私立医疗机构 506
第二节 合作医疗机构 508
第三节 公立医疗机构 509
第二章 中医学术 513
第一节 内经 513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 516
第三节 中医学基础 516
第四节 伤寒论 517
第六节 医史学 518
第五节 温病学 518
第七节 中药学及方剂学 519
第三章 中医医疗技术 520
第一节 内科 520
第二节 外科 527
第三节 骨伤科 531
第四节 皮肤科 534
第五节 肛肠科 535
第六节 妇产科 536
第七节 小儿科 538
第八节 针灸 541
第九节 推拿、气功、点穴 545
第十节 五官科 547
第一节 教会与私立医院、诊所 555
第六篇 西医 555
第一章 西医医疗机构 555
第二节 公立医院、诊所 561
第三节 辅助机构 603
第四节 疗养机构 604
第五节 乡村卫生组织 609
第二章 西医临床技术 612
第一节 诊断技术 612
第二节 治疗技术 615
第三节 护理技术 623
第三章 社会医事 624
第一节 医疗队 624
第二节 社会医疗 626
第一章 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 633
第七篇 中西医结合 633
第一节 自学 634
第二节 师承 634
第二章 中西医结合学习 634
第三节 西学中班 635
第四节 中西医学院校互设课程 637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医疗 638
第一节 内科 638
第二节 外科 643
第三节 妇产科 645
第四节 小儿科 646
第五节 五官科 646
第六节 针灸及针刺麻醉 647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学术 647
第一节 托幼组织机构 659
第八篇 妇幼保健 659
第一章 保健组织机构 659
第二节 妇幼保健组织机构 662
第二章 妇女保健与疾病防治 669
第一节 妇女保健 669
第二节 妇女疾病防治 674
第三章 儿童保健与疾病防治 679
第一节 儿童保健 679
第二节 儿童疾病防治 681
第四章 接生 685
第五章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690
第九篇 医学教育 704
第一章 高等医学教育 704
第一节 教会、私立中等医学专业教育 736
第二章 中等医学教育 736
第二节 公立医学专业教育 737
第三章 初级医学教育 753
第四章 成人医学教育 758
第一节 电视教育 759
第二节 函授教育 760
第三节 夜大教育 761
第四节 进修教育 763
第十篇 医学科学研究 771
第一章 医学研究机构 771
第一节 省属医学科研机构 771
第二节 市(地)医学科研机构 777
第三节 县(市、区)医学科研机构 778
第四节 附属医学科研机构 779
第一节 中医学研究 780
第二章 基础医学科学研究 780
第二节 形态学研究 782
第三节 生物学研究 784
第四节 生理学研究 787
第五节 物理化学研究 789
第六节 病理学研究 791
第七节 药学研究 792
第三章 临床医学科学研究 795
第一节 内科学研究 795
第二节 外科学研究 803
第三节 妇产科学研究 811
第四节 儿科学研究 813
第五节 五官科学研究 815
第六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 819
第七节 诊断学研究 821
第四章 预防医学科学研究 824
第一节 公共卫生研究 824
第二节 疾病防治研究 833
第五章 节育技术研究 838
第一节 避孕药具研究 838
第二节 节育手术研究 840
第六章 医学情报 841
第十一篇 医药卫生团体 845
博医会 845
济南市医师公会 847
山东国医分馆 847
医药界抗日救国联合会 848
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 848
附:《山东医药》杂志 850
中国药学会山东分会 851
中华护理学会山东分会 852
山东解剖学会 853
山东生理科学会 854
中国防痨协会山东分会 855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 855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山东分会 856
山东省红十字会 857
第十二篇 医林人物 861
第一章 名人传略 861
第二章 先进工作者 885
附录 915
一、文件辑要 915
二、资料选录 935
本志编纂始末 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