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史 第3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侯水平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市:四川出版集团;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2006697X
  • 页数:374 页
图书介绍:正当全国人民满怀深情隆重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出版了《邓小平理论史》(四卷本),这是家乡人民献给小平同志百年诞辰的一份厚礼。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理论是他留给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可宝贵的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没有邓小平同志创立的这个理论,就不会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他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我们永志不忘。邓小平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特别是从主持全面整顿到领导拨乱反正,从运筹改革开放到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蓝图,他的名字始终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前进历史紧密相连,他的思想和理论始终同社会主义在中国和世界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一生的经验、观点和思想的结晶,升华成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

目录 1

第19章 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

第一节 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总结 1

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历史经验 2

二、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 10

第二节 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4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15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框架 17

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 23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经验的概括 27

一、提出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28

二、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0

三、走上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31

第20章 所有制理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所有制的形成 37

第一节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和深化 37

一、单一的公有制不利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38

二、个体私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41

三、外资经济也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42

第二节 公有制为主体是中国经济的基础 45

一、公有制经济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5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中国经济的根本原则 47

第三节 多元所有制经济格局的形成及意义 49

一、多元所有制经济结构的形成 49

二、推动中国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50

三、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有制理论的突破和发展 52

第四节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4

一、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反对私有化 54

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55

第21章 分配理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元化收入分配的理论与机制 59

一、“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的形成 60

第一节 “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的形成及其弊端 60

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的弊端 61

第二节 按劳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64

一、坚持和发展按劳分配理论 65

二、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新特点 69

三、按劳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71

第三节 按劳分配理论的深化 75

一、先富、后富、共同富分配理论的形成 75

二、先富、后富、共同富分配理论的丰富内涵 77

三、建立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分配机制 84

一、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92

第22章 振兴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92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92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形成 94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确立 97

第二节 改革科技体制实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 99

一、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调整 99

二、科技与经济相结合 101

三、振兴国家科技事业 102

第三节 中国应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03

一、高科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04

二、实现科技产业化 105

三、中国要有自己的创造 108

第四节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09

一、教育结构的优化和教育体制改革 109

二、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 113

三、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15

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16

第23章 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及廉政建设 120

第一节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120

一、以往政府机构精简的启示 120

二、机构改革的紧迫性 122

第二节 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126

一、机构改革的含义、目标与指导原则 126

二、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工作系统 129

三、从制度上保证精简机构顺利进行 130

第三节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132

一、选贤任能也是革命 133

二、改革不合时宜的干部制度 136

三、造就更多优秀的各类人才 138

第四节 廉政建设的制度化法律化 143

一、廉政建设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 144

二、依靠制度走依法治腐的道路 149

三、改革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150

第24章 当代中国社会的定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其基本路线 15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由来 156

一、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 15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创立 1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166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共对基本路线的探索 16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和形成 17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发展和深化 176

第三节 “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177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 177

二、改革开放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直接动力 182

三、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185

第四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89

一、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统一 190

二、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192

三、保证改革的顺利发展 194

第25章 一切为了人民:新时期对群众路线的运用和发展 197

第一节 中共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198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 199

二、一切为了人民 206

第二节 以符合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 210

一、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准绳 210

二、人民群众要得到更多的实惠 214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事业要依靠人民群众来完成 219

一、紧紧依靠工人阶级 219

二、广大农民是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222

三、知识分子是基本力量 224

四、新的社会阶层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227

五、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充分发挥海外侨胞在改革开放中的积极作用 230

第26章 改革是动力:社会主义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36

第一节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37

一、改革是一场更深入、更广泛的革命 237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41

第二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49

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249

二、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53

第三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59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成果 261

二、创新是改革动力的延伸 266

第27章 社会主义本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26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270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270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 275

三、社会主义本质与“三个有利于”标准 2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 281

一、先富与后富、共富的辩证关系 282

二、逐步消除贫富差距 287

第三节 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 289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 290

二、对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的突破 293

三、解答了当代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时代性课题 294

第28章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 298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对市场的排斥 298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 299

二、计划经济体制排斥了市场的积极作用 300

第二节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机制 303

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303

二、缩小指令计划,加强市场调节 306

三、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308

第三节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310

一、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经济制度 311

二、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313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314

四、中国搞市场经济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315

五、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1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318

一、推进改革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 320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322

一、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发展中国的生产力 323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323

三、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创造 325

二、有利于提高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325

四、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326

第29章 理论飞跃: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33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331

一、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演进 332

二、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史上的自然逻辑 335

三、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339

四、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342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346

第二节 奠定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基础 346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建立 350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352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354

二、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357

第四节 必须长期坚持邓小平理论 358

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含义 359

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意义 361

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