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和意义 1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二、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4
三、学习、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4
第二节 心理学科的分支 7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11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1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2
第四节 心理科学的发展 14
一、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4
二、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15
三、科学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派别 17
四、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20
第五节 心理的实质 23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3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23
三、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25
复习思考题 25
第二章 注意 26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26
一、什么是注意 26
二、注意的功能 27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28
四、注意的生理机制 28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及相互关系 29
一、无意注意 29
二、有意注意 31
三、有意后注意 32
四、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的关系 33
第三节 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34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34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36
三、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37
第四节 注意的品质 39
一、注意的广度 39
二、注意的稳定性 40
三、注意的分配 41
四、注意的转移 42
第五节 注意理论 43
一、过滤器理论 43
二、认知资源理论 44
复习思考题 46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47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47
一、什么是感觉 47
二、什么是知觉 47
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48
四、感知觉的生理机制 49
第二节 感知觉的种类 50
一、感觉的种类 50
二、知觉的种类 54
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及其运用 60
一、感觉规律 60
二、知觉的特性 64
三、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68
第四节 观察及观察力培养 69
一、观察与观察力 69
二、青少年观察能力的培养 70
第五节 感知觉理论 71
一、经验说、完形说和心理物理对应说 71
二、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理论 72
复习思考题 72
第四章 记忆 73
第一节 记忆概述 73
一、什么是记忆 73
二、记忆的种类 74
三、记忆的生理机制 77
四、表象 78
第二节 记忆过程及其一般规律 79
一、识记 80
二、保持 83
三、再认和回忆 89
第三节 记忆品质与培养 91
一、记忆的品质 91
二、青少年记忆能力的培养 92
第四节 记忆理论 95
一、记忆信息加工理论 95
二、元记忆理论 96
复习思考题 97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98
第一节 思维概述 98
一、什么是思维 98
二、思维的种类 100
第二节 思维过程与思维形式 101
一、思维过程 101
二、思维的形式 103
第三节 想象 105
一、什么是想象 105
二、想象的种类 105
三、想象的品质及培养 108
第四节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111
一、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 111
二、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13
第五节 思维与教学 115
一、良好的思维品质 115
二、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16
复习思考题 119
第六章 情绪与情感 120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120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120
二、情绪、情感的功能 121
三、情绪的表现形式 122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125
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125
二、心境、激情和应激 126
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128
第三节 情绪调节 129
一、什么是情绪调节 129
二、培养学生调节与控制情绪的能力 131
第四节 情绪、情感和生活 134
一、情绪、情感与工作效率 134
二、情绪、情感与健康 135
三、情绪与记忆 136
四、情绪与归因 136
五、情绪与决策 136
第五节 情绪理论 137
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138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138
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138
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139
复习思考题 139
第七章 意志 140
第一节 意志概述 140
一、什么是意志与意志行动 140
二、意志行动的特征 141
三、意志行动的生理机制 141
四、意志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 142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的分析 143
一、采取决定阶段 143
二、执行决定阶段 145
第三节 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148
一、意志品质 148
二、青少年意志品质的特点 150
三、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151
复习思考题 153
第八章 智力的发展与创造力的培养 154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 154
一、什么是智力 154
二、智力的结构 156
三、智力的测量 161
四、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与个别差异 164
第二节 创造力的培养 169
一、创造力概述 169
二、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172
三、高创造力学生的特征 173
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74
复习思考题 177
第九章 个性 178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178
一、什么是个性 178
二、个性的结构 179
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 180
一、需要 180
二、兴趣 181
三、动机 181
第三节 个性心理特征 182
一、能力 182
二、气质 184
三、性格 186
第四节 判断个性的方法——心理测验 188
一、自陈式测验 188
二、投射测验 191
第五节 个性差异与教育 193
一、能力差异与教育 193
二、气质差异与教育 195
三、性格差异与教育 196
复习思考题 199
第十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200
一、什么是心理发展 200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00
三、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202
四、心理发展的动力 203
五、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阶段 204
第二节 少年期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204
一、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 204
二、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06
三、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教育 208
第三节 青年初期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09
一、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 210
二、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210
三、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教育 213
复习思考题 214
第十一章 学习心理 215
第一节 学习的概述 215
一、什么是学习 215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 216
三、学习的分类 217
第二节 学习的基本理论 218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 218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 222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 223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226
第三节 技能的学习 228
一、什么是技能 228
二、技能的种类 228
三、技能的形成阶段 229
四、技能形成的指导 231
第四节 学习迁移 233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 233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233
三、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 234
第五节 学习积极性 235
一、什么是学习积极性 235
二、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分析 236
三、学生积极性的激励 237
复习思考题 242
第十二章 教学心理 243
第一节 教学设计 243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243
二、确定教学目标 244
三、组织教学内容 247
四、分析教学对象 251
五、选择教学形式、方法、策略 254
第二节 课堂心理气氛 258
一、什么是课堂心理气氛 258
二、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 259
三、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 260
第三节 课堂问题行为与控制 260
一、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 260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控制 261
第四节 教师心理 262
一、教师的角色与劳动特点 262
二、教师的心理品质 264
三、教师的威信 267
复习思考题 268
第十三章 品德心理 269
第一节 品德的概述 269
一、什么是品德 269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270
第二节 品德形成过程的心理分析 271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 271
二、道德情感的丰富 273
三、道德意志的锻炼 274
四、道德行为的训练 276
第三节 学生不良品德与矫正 278
一、什么是学生的不良品德 278
二、学生形成不良品德的原因 279
三、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 280
复习思考题 282
第十四章 群体心理 283
第一节 群体概述 283
一、什么是群体 283
二、群体的种类 284
三、群体的功能 285
第二节 群体心理效应 286
一、社会助长作用 287
二、社会惰化作用 288
三、去个性化 288
四、社会顾虑倾向 290
五、从众 290
六、群体极化效应 291
第三节 人际关系 292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292
二、人际关系的意义 292
三、人际关系的原则 294
四、学校中基本的人际关系 295
第四节 人际吸引 297
一、人际吸引的理论 298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299
三、改善人际关系的技巧 302
复习思考题 305
第十五章 青少年心理卫生 306
第一节 心理卫生概述 306
一、什么是心理卫生 306
二、心理卫生的重要意义 306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307
第二节 青少年的异常心理 308
一、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异常的表现 309
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 312
三、学生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的成因 314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卫生教育与指导 315
一、青少年心理卫生教育的内容 315
二、学校心理咨询 318
复习思考题 323
参考文献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