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纵深处的历史 1
第一章 逆流而进的目光 4
一 始于原初的交流 4
二 技术发明与进步 8
三 社会变革与经济脉动 12
四 美与审美的文化视角 15
五 设计专业化的确立 19
第二章 欧美设计之渊源 27
一 从原始穿越中世纪 27
二 印刷发明后的四百年 35
三 振翅欲飞之势 45
四 现代设计兴起波澜 51
第三章 华夏设计之历程 72
一 春秋至东汉 72
二 唐代:开元盛世 82
三 宋代:商业文化的温床 88
四 明代:繁荣之后的起落 102
五 清代:被殖民与近代化 112
六 民国:危机与变革 123
中篇 现代设计之流变 143
第四章 新世纪的艺术震撼 146
一 关于20世纪 146
二 现代艺术的先锋 154
三 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 173
第五章 新造型语言 176
一 现代主义的序曲 176
二 俄国构成主义 191
三 荷兰“风格派” 199
第六章 包豪斯 204
一 理想与宣言 204
二 走出乌托邦的设计教育 209
三 先锋者:纳吉和贝耶 214
四 实验的意义 220
第七章 现代主义“瑞士风格” 224
一 理性意识与新版面 224
二 瑞士风格 231
第八章 “美国世纪”的设计崛起 242
一 新移民的设计外力 242
二 罗斯福“新政” 247
三 纽约派设计 251
四 新广告设计观 257
五 表现主义版面设计 260
第九章 形象识别与系统设计 266
一 形象系统的设计开端 267
二 成熟期的企业形象设计 276
三 系统设计的思想 278
四 国际通用符号系统 282
第十章 百年奥运设计 287
一 意识的开放 287
二 奥运图腾 291
三 视觉人文 292
四 体育的形象价值 298
下篇 观念与风格 303
第十一章 “观念”之于设计 306
一 观念的转折 306
二 波兰招贴 311
三 美国“图钉设计” 318
四 德国视觉诗人 324
五 古巴革命海报 329
第十二章 关于“明天”的后现代 333
一 思潮与趋向 333
二 后现代设计 338
三 反文化浪潮 345
第十三章 风格研究 351
一 关于风格 351
二 风格多元化 357
三 从设计自由到风格自由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