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杂草的概念及范畴 1
第二节 农田杂草与人类的关系 1
一、杂草的有害方面 1
第一章 杂草 1
二、杂草的有益方面 3
第三节 农田杂草的分类 4
一、按植物系统分类 4
二、按生物学特性分类 5
三、按生态型分类 6
四、按危害程度分类 7
第四节 农田杂草生物学特性 8
一、产生大量种子 9
二、多种繁殖方法 9
四、种子休眠 10
三、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10
五、种子寿命 11
六、杂草的出苗种子期参差不齐 11
七、杂草种子和作物种子大小形状相似 12
八、杂草的出苗与成熟期和作物相似 12
九、杂草的竞争力强 12
十、造应性的抗逆性 14
十一、杂草拟态性 15
十二、杂草有多种受粉途径 15
第五节 我国农田杂草的分布与危害 15
一、我国农田杂草纬向分布和危害 15
二、杂草种子休眠和苏醒 15
四、土壤水分是决定杂草发生期的重要因素 16
三、温度是杂草发生期的决定因素 16
二、我国农田杂草经向分布和危害 17
四、我国土壤及耕作度对杂草分布的影响 18
三、农田杂草的垂直分布与危害 18
五、我国农田杂草的区划 19
五、土层内杂草种子的出苗 19
第六节 农田杂草的发生类型 22
一、农田杂草的发生类型 23
七、农田杂草发生期预测 31
六、中耕是影响杂草发生期的主要人为因素 31
八、农田杂草发生量预测 34
第七节 农田杂草危害损失及防除指标 35
一、损失率测定 36
二、损失率和防除指标的计算 38
三、杂草危害期和最适防除期 39
第八节 农田杂草调查 40
一、种类调查 40
二、草害发生消长规律调查和生育期观察 40
二、农田杂草群落的特性 45
一、种群和群落 45
第九节 杂草的种群变化和群落演替 45
三、种群变化和群落演替 49
第二章 除草剂 54
概述 54
第一节 除草剂的分类 55
一、按作用性质分类 55
二、按作用方式分类 56
三、按施药对象分类 56
五、按施药方法分类 57
四、按施药时间分类 57
六、按施药范围分类 58
七、按剂型分类 58
八、按化学结构分类 60
第二节 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和运转 61
一、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 61
二、除草剂的作用方法 63
三、除草剂的选择性机理 66
四、除草剂的残留、残效、残毒和降解 69
五、除草剂降解 与土壤条件的关系 72
一、酚类 73
第三节 除草剂的主要种类 73
二、苯氧羧酸类 75
三、苯甲酸类 80
四、二苯醚类 81
五、联吡啶类 85
六、氨基甲酸酯类 87
七、硫代氨基甲酸酯类 89
八、酰胺类 94
九、取代脲类 100
十、均三氮苯类 106
十一、三硝基苯胺类 111
十二、有机磷类 114
十三、苯氧基及杂环氧基苯氧基丙酸酯类 116
十四、磺古酰脲类 121
十五、咪唑啉酮类 126
十六、其它杂环类 127
一、我国杂草防除简史 134
第三章 除草剂应用技术 134
第一节 我国杂草防除概况 134
二、我国农田化学除草的发展概况 135
三、除草剂发展趋势 136
四、除草剂推广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138
五、加强我国杂草防除工作的建议 139
第二节 农田杂草协调防除 140
一、消灭杂草种子 140
二、合理轮作 141
三、加强田间管理 143
四、生物防除 145
五、物理防除 145
六、协调防除 145
第三节 除草剂应用技术要点 146
一、首先要了解除草剂 147
二、除草剂剂量的确定 149
三、除草剂的施用适期 150
四、影响除草剂药效和药害的有关因素 153
五、田间管理 158
六、除草剂的喷洒技术 160
七、除草剂的混用 167
八、除草剂的药害及其预防和处理 171
第四节 除草剂在主要农作物上的应用 179
一、稻田化学除草 179
二、麦田化学除草 195
三、玉米田化学除草 209
四、大豆田化学除草 218
五、棉花田化学除草 226
六、花生田化学除草 234
七、油菜田化学除草 237
八、甘蔗田化学除草 240
九、甜菜田化学除草 244
十、果、荼、桑园化学除草 245
十一、蔬菜田化学除草 248
十二、谷子和糜子田化学除草 257
十三、麻类作物田化学除草 258
十四、烟草田化学除草 259
十五、薄荷田化学除草 261
十六、芝麻田化学除草 263
十七、草坪地化学除草 264
十八、山芋(地瓜)田化学除草 266
一、除草剂的安全作用 267
第五节 除草剂的安全使用、贮存和保管 267
二、除草剂的贮存和保管 268
三、除草剂急性中毒的急救 269
第六节 除草剂的评价 271
一、除草剂评价的指导思想 271
二、除草剂的评价方法 271
三、除草剂的评价内容 271
参考文献 276
除草剂名称索引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