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1
1.1 汽车使用条件 1
1.1.1 气候条件 1
1.1.2 道路条件 2
1.1.3 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 6
1.1.4 运输条件 8
1.1.5 汽车运用水平 11
1.1.6 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11
1.2 汽车运行工况 12
1.2.1 汽车运行工况调查 13
1.2.2 运行工况分析 15
1.3 汽车使用性能量标 16
1.3.1 概述 16
1.3.2 容载量 17
1.3.3 汽车的质量利用 18
1.3.4 使用方便性 19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22
2.1 汽车动力性指标 22
2.1.1 汽车加速性 22
2.1.2 最高车速 23
2.1.3 汽车上坡能力 23
2.2 汽车行驶力学基础 23
2.2.1 汽车驱动力 24
2.2.2 汽车行驶阻力 29
2.2.3 汽车行驶方程式 38
2.3 汽车动力性分析 39
2.3.1 汽车驱动力和行驶阻力平衡 39
2.3.2 汽车动力特性图 42
2.3.3 汽车功率平衡 42
2.3.4 传动系最小传动比与最高车速 44
2.4.1 汽车附着力 45
2.3.5 传动系最大传动比与最大爬坡度 45
2.4 汽车的驱动附着条件 45
2.4.2 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46
2.4.3 汽车驱动型式与附着力 47
2.4.4 附着利用率 48
2.4.5 附着条件制约的汽车加速能力 49
2.5 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 50
2.6 汽车动力性试验 55
2.6.1 道路试验 55
2.6.2 室内试验 57
第三章 汽车使用经济性 60
3.1 汽车燃料经济性 60
3.1.1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61
3.1.2 汽车燃料经济性试验方法 61
3.1.3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方法 67
3.2.1 政策性措施 73
3.2 提高汽车使用燃料经济性的途径和技术 73
3.2.2 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的结构措施 75
3.2.3 汽车驾驶技术和维护的影响 80
3.3 润滑材料的合理使用 83
3.3.1 发动机润滑油的合理使用 83
3.3.2 汽车齿轮油的合理使用 89
3.3.3 汽车润滑脂的合理使用 91
3.3.4 润滑油的再生 93
3.4 轮胎的合理使用 94
3.4.1 轮胎的类型和特点 94
3.4.2 轮胎的合理使用 98
3.4.3 高速公路行车轮胎的使用 101
第四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103
4.1 汽车安全性分类 103
4.2.1 基本概念 104
4.2 汽车制动性 104
4.2.2 制动时车轮受力分析 105
4.2.3 汽车制动效能 109
4.2.4 汽车制动方向稳定性 113
4.2.5 制动力分配 116
4.3 汽车操纵稳定性 129
4.3.1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 130
4.3.2 轮胎侧偏特性 134
4.3.3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142
4.3.4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149
4.3.5 转向系对汽车横摆角速度稳态响应的影响 154
4.3.6 传动系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156
4.3.7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157
4.3.8 汽车的侧翻 160
4.4 汽车被动碰撞安全技术 161
4.4.1 车身碰撞特性 161
4.4.2 车身结构设计思想 162
4.4.3 安全带 170
4.4.4 气囊(辅助约束系统) 172
4.4.5 吸能式转向柱 173
4.4.6 座椅及头枕 175
4.4.7 座椅头枕 177
第五章 汽车公害 179
5.1 概述 179
5.1.1 排气公害 179
5.1.2 噪声公害 181
5.1.3 电波公害 182
5.2 汽车排气污染物形成及检测 182
5.2.1 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 183
5.2.2 使用因素对排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 185
5.2.3 排气污染物的检测 191
5.3.1 声学基础知识 197
5.3 汽车噪声 197
5.3.2 汽车噪声特性 199
5.3.3 发动机噪声 201
5.3.4 传动系噪声 206
5.3.5 轮胎噪声 207
5.3.6 汽车噪声的测定 209
第六章 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 213
6.1 汽车的通过性 213
6.1.1 轮廓通过性 213
6.1.2 牵引支承通过性 215
6.1.3 汽车的倾覆失效 216
6.1.4 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 217
6.2 汽车行驶的平顺性 226
6.2.1 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226
6.2.2 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结构因素 229
7.1 车走合期的使用 235
第七章 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 235
7.2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 237
7.2.1 发动机的低温起动 237
7.2.2 低温对汽车总成磨损的影响 240
7.2.3 改善汽车低温使用性能的主要措施 241
7.2.4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其他问题 244
7.3 汽车在高原和山区条件下的使用 245
7.3.1 海拔高度对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 245
7.3.2 海拔高度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247
7.3.3 海拔高度对排放的影响 247
7.3.4 在高原地区改善发动机性能的主要措施 247
7.3.5 高原及山区条件下汽车制动系的使用特点及其改进措施 249
7.4 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 250
7.4.1 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特点 250
7.4.2 提高在高温条件下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措施 252
7.5.1 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 254
7.5 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 254
7.5.2 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使用时采取的主要措施 256
第八章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259
8.1 汽车技术状况与汽车运用性能的变化 259
8.1.1 汽车技术状况 259
8.1.2 汽车运用性能的变化 260
8.2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261
8.2.1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基本原因 261
8.2.2 运用条件对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影响 263
8.2.3 汽车故障 266
8.3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 268
8.3.1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的分类 268
8.3.2 汽车技术状况渐发性的变化过程 269
8.3.3 汽车技术状况的偶发性变化过程 269
9.1.1 汽车诊断 273
9.1 概述 273
第九章 汽车诊断 273
9.1.2 汽车诊断仪器与装置 274
9.1.3 汽车故障诊断系统 277
9.1.4 汽车诊断的目的 280
9.2 汽车故障及其诊断策略 280
9.2.1 汽车群体特征 281
9.2.2 汽车故障 283
9.2.3 汽车故障诊断策略 284
9.3 汽车诊断参数 285
9.3.1 诊断参数的类型 285
9.3.2 诊断参数的选择 286
9.3.3 诊断参数的标准 287
9.3.4 汽车常用诊断参数 288
9.4 常用发动机诊断仪器 291
9.4.1 气缸活塞组诊断仪器 291
9.4.2 点火系诊断仪器 293
9.4.3 供给系诊断仪器 295
9.4.4 润滑系诊断仪器 295
9.4.5 发动机性能综合分析仪 297
9.4.6 发动机无外载测功仪 301
9.4.7 解码器 302
9.5 常用底盘诊断仪器和设备 304
9.5.1 车轮定位检验仪器和设备 304
9.5.2 制动试验台 307
9.5.3 车轮动平衡检测设备 309
9.5.4 减振器试验台 309
9.5.5 底盘测功机 310
第十章 汽车使用寿命 311
10.1 概述 311
10.2 汽车使用寿命评价指标 312
10.2.3 汽车经济使用寿命 313
10.2.2 汽车技术使用寿命 313
10.2.1 汽车物理寿命 313
10.2.4 汽车折旧寿命 314
10.3 更新理论 314
10.3.1 有形磨损 314
10.3.2 无形磨损 315
10.3.3 综合磨损 315
10.4 更新时刻的确定 316
10.4.1 低劣化数值法 316
10.4.2 应用现值及投资回收系数估算法 318
10.4.3 面值法 319
10.4.4 判定大修与更新界限计算法 320
10.5 总成互换修理的汽车寿命 322
第十一章 在用汽车鉴定估价 324
11.1 概述 324
11.1.1 在用汽车鉴定估价 324
11.1.2 旧车估价的标准和基本假设 326
11.1.3 旧车鉴定估价的依据和原则 328
11.1.4 旧车鉴定估价的程序 329
11.2 旧车评估的基本方法 329
11.2.1 现行市价法 330
11.2.2 收益现值法 332
11.2.3 清算价格法 335
11.2.4 重置成本法 336
11.2.5 旧车成新率的确定 342
11.2.6 旧车估价与折旧 346
第十二章 机动车保险 349
12.1 机动车辆保险的作用 349
12.1.1 保障车辆所有者及受害人的经济利益 349
12.1.2 有利于交通安全 349
12.2.1 机动车保险种类 350
12.2 机动车保险的保险责任 350
12.1.3 有利于生产经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350
12.2.2 车辆损失险的保险责任 352
12.2.3 第三者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 353
12.3 机动车辆保险的保险金额、费率、赔偿方式 355
12.3.1 保险金额 355
12.3.2 费率 356
12.3.3 赔偿方式 357
12.3.4 第三者责任赔偿方式 358
12.4 机动车辆保险的投保与索赔 358
12.4.1 机动车辆保险的投保 359
12.4.2 机动车辆保险的索赔 360
12.4.3 机动车辆保险的其他规定 361
12.5 保险车辆的防灾防损 361
12.5.1 保险车辆防灾防险的主要方法 362
12.5.2 车辆保险的心理分析 364
12.5.4 保险误区 366
12.5.3 保险欺诈 366
第十三章 汽车市场营销 368
13.1 概述 368
13.2 汽车目标市场营销 369
13.2.1 汽车市场细分的概念与方法 369
13.2.2 汽车目标市场营销 370
13.2.3 当前汽车营销模式的基本情况分析 371
13.3 汽车市场营销环境 373
13.3.1 营销环境的概念 373
13.3.2 汽车市场微观环境 373
13.3.3 汽车市场营销宏观环境 374
13.4 汽车市场营销调研与市场预测 374
13.4.1 汽车市场营销调研 375
13.4.2 汽车市场营销预测 379
13.5 汽车产品组合策略 381
13.5.1 产品的概念 381
13.5.2 形式产品的决策 382
13.5.3 汽车产品的组合策略 385
13.6 汽车产品销售渠道 385
13.6.1 销售渠道的概念与作用 385
13.6.2 销售渠道的设计 386
13.6.3 销售渠道的组建方式 387
13.6.4 销售渠道举例 387
13.7 汽车产品促销策略 388
13.7.1 促销与促销组合策略 388
13.7.2 各种促销方式的特点 389
13.7.3 促销组合策略 390
13.8 汽车产品售后服务策略 391
13.8.1 售后服务的由来 391
13.8.2 售后服务的职责 391
13.8.3 售后服务的商业化 392
13.8.4 售后服务的工作内容 392
主要参考文献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