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民间童话”名称的由来 3
第二节 民间童话的范围和分类 10
第三节 民间童话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神话、传说的区别 12
第四节 童话与儿童 27
第五节 童话艺术的发展 31
第二章 中国各族民间童话代表作 36
第一节 反映生产斗争的童话 37
开山造河故事 38
《盘三哥》(汉族) 39
《三个儿子》(汉族) 39
斗龙记 39
斗虎记 42
《天眼重开》(畲族) 42
《小黄龙和大黑龙》(白族) 42
《老虎为啥不下山了》(达斡尔族) 44
《杀虎射鹰》(布依族) 44
为揭穿大自然奥秘而献身的故事 44
《猎人海力布》(蒙古族) 48
《水珠》(壮族) 48
巧匠造木鸟的故事 48
《木鸟》(汉族) 52
《木马》(维吾尔族) 52
第二节 反映阶级斗争的童话 52
迫害与复仇的故事 52
《望娘滩的故事》(汉族) 54
《迫害》(纳西族) 54
造反英雄故事 54
《田螺相公》(苗族) 58
龙女故事 58
《鱼王撞簖》(汉族) 58
《木匠和龙王的女儿》(苗族) 62
《猎人和龙女》(仡佬族) 62
十兄弟故事 62
《水推长城》(汉族) 64
《六兄弟》(朝鲜族) 64
《鸟兰巴托尔的故事》 (蒙古族) 64
智胜强敌的故事 64
《小甘罗》(壮族) 66
《瓦札斗黑彝》(彝族) 66
团结对敌的故事 66
《小鸡报仇》(哈尼族) 69
《天鹅报仇》(布朗族) 69
狼外婆故事 69
《放鸭姑娘》(苗族) 71
“葫芦里的妖怪” 71
《老秋胡》(汉族) 71
《猎人老当》(苗族) 74
《老倌和鳄鱼》(佤族) 74
爱国护宝故事 74
《洋人盗宝》(壮族) 78
《渔童》(汉族) 78
第三节 表现人民道德观念的童话 78
勤劳得福故事 79
《吹天箫》(黎族) 83
报恩兽与负义人的故事 83
《百鸟床》(汉族) 83
《老婆子和石臼子》(汉族) 83
《宝船》(汉族) 85
《渔夫和皇帝的故事》(壮族) 85
《宝铃铛》(达斡尔族) 85
两伙伴故事 85
“灰姑娘”故事 89
《事久见人心》(白族) 89
《黄桷树》(汉族) 89
《本分人和狡猾人》(普米族) 89
《达架和达仑》(壮族) 93
《山妖的官寨》(藏族) 93
《白羽飞衣》(东乡族) 93
蛇郎故事 93
《蛇郎》 (汉族) 97
《大姐和三姐》(傈僳族) 97
兄弟分家故事 97
《兄弟分家》(侗族) 100
《长生得宝》(白族) 100
仙女故事 100
《蒲妹》(鄂伦春族) 106
青蛙少年故事 106
《螺蛳变人》(高山族) 106
《天牛郎配夫妻》(汉族) 106
《姑娘和青蛙》(独龙族) 110
《青蛙骑手》(藏族) 110
找幸福故事 110
《寻找幸福的人》(毛难族) 116
第四节 民间童话的精华和糟粕 116
《淌来儿》(彝族) 116
《三根金头发》(汉族) 116
民间童话的人民性与积极教育意义 117
民间童话的封建性糟粕和思想局限性 128
第三章 中国民间童话的传统形象 134
第一节 常人形象 135
第二节 超人的神魔形象 144
第三节 拟人的动物形象 159
第四节 宝物形象 169
第四章 中国民间童话的艺术性 174
第一节 幻想与实际结合 174
第二节 情节结构艺术 192
第三节 语言特色 205
第五章 中国民间童话的发展 217
第一节 保存在少数民族口头文学中的古老童话 221
第二节 书面记载的古童话 227
干宝《搜神记》中的《毛衣女》 228
句道兴《搜神记》中的《田章》 228
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的《叶限》 233
《酉阳杂俎》中的《旁?》 236
皇甫氏《原化记》中的《吴堪》 237
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龙女招亲》 240
张鷟《朝野佥载》中的《鲁般作木鸢》 242
第三节 民间童话的演进 247
第六章 各族民间童话的相互影响与民族特色 259
第一节 各族民间童话雷同的原因 259
第二节 民间童话的民族特色 266
民族生活特点在童话中的反映 267
民族心理特点在童话中的反映 273
民族语言、文艺传统与童话艺术 284
第三节 中外民间故事的交流 292
民族的迁徙融合与故事交流 293
中国同阿拉伯的民间故事的交流 295
中国同印度的民间故事的交流 298
中国同日本的民间故事的交流 302
故事交流与民族特色 303
第七章 民间童话的搜集整理 308
第一节 一篇民间童话的记录整理经过 308
第二节 民族民间童话的翻译 328
第三节 民间童话的整理与改写、再创作 333
第八章 民间童话与新童话创作 349
第一节 对民间童话素材的改写与再创作 350
第二节 民间童话与反映现代生活的童话创作 354
后记 367
主要参考书目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