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论 1
1.1 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 1
1.2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2
1.2.1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任务 2
1.2.2 分析化学的地位和作用 2
1.3 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4
1.3.1 化学分析 5
1.3.2 仪器分析 5
1.3.3 仪器分析方法与化学分析方法的特点 7
1.4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8
习题1 10
参考文献 10
2 常用仪器与化学试剂 11
2.1 玻璃仪器 11
2.1.1 玻璃仪器的分类 11
2.1.2 玻璃仪器的洗涤 17
2.1.3 玻璃量器的校正 19
2.2 金属器皿 23
2.2.1 铂器皿 23
2.2.2 金、银器皿 24
2.2.3 铁、镍坩埚 25
2.3 非金属器皿 25
2.3.1 陶瓷类器皿 25
2.3.2 高铝坩埚 25
2.3.3 石墨器皿 26
2.3.4 石英器皿和玛瑙研钵 26
2.4 塑料器皿 27
2.4.1 有机玻璃器皿 27
2.4.2 聚氯乙烯器皿 27
2.4.3 聚乙烯器皿 27
2.4.4 聚四氟乙烯器皿 27
2.5 分析天平 28
2.5.1 天平的分类和结构 28
2.5.2 天平的安装、调试和使用 29
2.5.3 天平的计量性能及检定 33
2.5.4 砝码的使用和保养 34
2.5.5 称量方法及称量误差 35
2.5.6 电子天平 37
2.6 分析实验室常用电器 41
2.6.1 电炉和电热板 41
2.6.2 高温炉 41
2.6.3 电热恒温干燥箱 42
2.6.4 电热恒温水浴 43
2.6.5 电动离心机 44
2.6.6 电动振荡器 44
2.7 化学试剂 45
2.7.1 化学试剂的分类及规格 45
2.7.2 化学试剂的选用 45
2.7.3 化学试剂的使用 46
2.8 纯水 47
2.8.1 纯水的质量和分类 47
2.8.2 纯水的制备技术 47
2.8.3 纯水的使用、传输及储备 50
2.8.4 纯水的检验 50
习题2 51
参考文献 51
3 溶液配制和浓度计算 52
3.1 溶液的基本知识 52
3.1.1 溶液的定义 52
3.1.2 溶解过程 53
3.1.3 溶解度 54
3.2 溶液的浓度 55
3.2.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55
3.2.2 摩尔量与摩尔质量 59
3.2.3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62
3.3 等物质的量规则 64
3.3.1 等物质的量规则的含义 65
3.3.2 使用等物质的量规则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66
3.3.3 选择与确定物质的基本单元 67
3.3.4 基本单元选择与应用的注意事项 71
3.4 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计算 72
3.4.1 一般溶液的配制 72
3.4.2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74
3.4.3 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 76
3.4.4 溶液的配制和贮存注意事项 80
习题3 82
参考文献 84
4 重量分析法 85
4.1 概述 85
4.1.1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85
4.1.2 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 86
4.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88
4.2.1 活度和活度系数 88
4.2.2 溶解度和溶度积 89
4.2.3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91
4.3 沉淀的类型和形成 97
4.3.1 沉淀的类型 98
4.3.2 沉淀的形成 98
4.4 沉淀的纯度 100
4.4.1 共沉淀 100
4.4.2 后沉淀 102
4.4.3 提高沉淀纯度的方法 103
4.5 沉淀条件的选择 103
4.5.1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03
4.5.2 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04
4.5.3 均相沉淀法 105
4.6 有机沉淀剂 105
4.6.1 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105
4.6.2 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106
4.6.3 有机沉淀剂的应用 107
4.7 重量分析操作技术 109
4.7.1 沉淀的过滤和洗涤 109
4.7.2 沉淀的烘干或灼烧 113
4.8 重量分析计算和应用 113
4.8.1 称样量的估算 113
4.8.2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114
4.8.3 应用实例 115
习题4 118
参考文献 119
5 滴定分析 120
5.1 滴定分析概述 120
5.1.1 滴定分析的特点和分类 120
5.1.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121
5.1.3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122
5.1.4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126
5.2 酸碱滴定法 127
5.2.1 酸碱质子理论 127
5.2.2 酸度对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 134
5.2.3 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138
5.2.4 酸碱缓冲溶液 147
5.2.5 酸碱指示剂 155
5.2.6 酸碱滴定曲线 164
5.2.7 滴定误差 173
5.2.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76
5.2.9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182
5.3 络合滴定法 185
5.3.1 氨羧络合剂 188
5.3.2 EDTA与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及其稳定性 189
5.3.3 外界条件对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物的稳定性的影响 191
5.3.4 络合滴定曲线 199
5.3.5 络合滴定指示剂 201
5.3.6 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 207
5.3.7 络合滴定法的应用 215
5.4 氧化还原滴定法 220
5.4.1 条件电极电位 220
5.4.2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223
5.4.3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227
5.4.4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229
5.4.5 氧化还原指示剂 232
5.4.6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预处理 236
5.4.7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应用 239
5.4.8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253
5.5 沉淀滴定法 255
5.5.1 概述 255
5.5.2 银量法 255
5.5.3 钡盐沉淀滴定法 259
5.5.4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260
习题5 261
参考文献 264
6 分光光度分析 265
6.1 基本原理 265
6.1.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265
6.1.2 光吸收定律 268
6.1.3 工作曲线 273
6.1.4 灵敏度的表示方法 274
6.2 测量吸光度的方法和仪器 276
6.2.1 测量吸光度的方法 276
6.2.2 测量条件的选择 278
6.2.3 分光光度计的构造 279
6.2.4 分光光度计的分类 285
6.2.5 典型分光光度计介绍 286
6.3 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 292
6.3.1 显色反应 292
6.3.2 显色条件的选择 294
6.3.3 显色剂 298
6.3.4 多元络合物及其在分光光度分析中的应用 307
6.4 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及应用 312
6.4.1 微量组分的测定 312
6.4.2 示差分光光度法 316
6.4.3 光度滴定法 317
6.4.4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320
6.4.5 导数分光光度法 326
6.4.6 催化分光光度法 331
6.4.7 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335
6.4.8 摩尔吸光系数的测定 339
习题6 341
参考文献 342
7 分析试样的制备与分解 343
7.1 分析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343
7.1.1 固体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344
7.1.2 气体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347
7.1.3 液体试样的采取 349
7.2 试样的分解 350
7.2.1 酸碱分解法 350
7.2.2 熔融分解法 354
7.2.3 烧结分解法 356
7.2.4 电解氧化分解 357
7.2.5 高压分解法 358
7.2.6 微波分解技术 360
7.3 试样分解方法的选择 362
7.4 试样分解容器的选择 363
7.5 溶解过程的损失和沾污 363
习题7 367
参考文献 367
8 分离与富集 368
8.1 沉淀分离法 369
8.1.1 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369
8.1.2 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373
8.1.3 共沉淀分离法 374
8.2 萃取分离法 377
8.2.1 萃取过程的基本原理 377
8.2.2 萃取剂和萃取体系 380
8.2.3 重要萃取体系 381
8.2.4 萃取条件的选择 385
8.2.5 萃取操作技术及应用 388
8.3 浮选分离法和吸附分离法 392
8.3.1 浮选分离技术 392
8.3.2 吸附分离技术 399
8.4 离子交换分离法 404
8.4.1 离子交换树脂 404
8.4.2 离子交换亲和力 408
8.4.3 离子交换分离操作方法 410
8.4.4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 411
8.5 液相色谱法 413
8.5.1 纸色谱法 413
8.5.2 薄层色谱法(TLC) 416
8.6 蒸馏挥发法和火试金法 420
8.6.1 蒸馏挥发分离法 420
8.6.2 火试金法 420
习题8 422
参考文献 423
9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424
9.1 有关误差的一些基本概念 424
9.1.1 准确度和精密度 424
9.1.2 误差和偏差 425
9.1.3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428
9.1.4 误差的传递 430
9.2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433
9.2.1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433
9.2.2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434
9.2.3 分析结果的表达 436
9.2.4 显著性检验 437
9.2.5 离群值的取舍 439
9.3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445
9.3.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445
9.3.2 减少测量误差 445
9.3.3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446
9.3.4 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446
9.4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447
9.4.1 有效数字 447
9.4.2 数字修约 449
9.4.3 数字运算规则 449
9.5 分析允许差和分析质量控制图 451
9.5.1 商定误差 451
9.5.2 允许差 452
9.5.3 常规分析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图 453
习题9 456
参考文献 456
10 分析实验室管理和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457
10.1 分析实验室管理 457
10.1.1 分析测试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57
10.1.2 加强分析实验室的管理 458
10.1.3 分析测试技术管理基础工作 458
10.1.4 化学分析日常工作管理 462
10.2 仪器设备和化学药品管理 464
10.2.1 仪器设备管理 464
10.2.2 化学试剂的管理 464
10.3 分析实验室安全技术 468
10.3.1 分析实验室安全一般守则 468
10.3.2 安全用电操作规则 469
10.3.3 气体和气瓶的安全使用 470
10.4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471
10.4.1 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472
10.4.2 环境污染的防治 472
10.4.3 化学实验室三废简易处理方法 475
10.4.4 急救、灭火与事故的处理 477
习题10 479
参考文献 479
附录1 相对原子质量表 480
附录2 分析化学中常用法定计量单位 481
附录3 常用市售试剂的密度和浓度 486
附录4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18~25℃) 487
附录5 弱酸和弱碱的离解常数 489
附录6 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491
附录7 金属离子与氨羧络合剂形成的络合物的 494
稳定常数(1gKMY) 494
附录8 一些金属离子的1gaM(OH)值 495
附录9 标准电极电位(18~25℃) 496
附录10 条件电极电位? 499
习题答案 501
编后语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