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燕主编;黄燕,邹仁明,吴平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15119147
  • 页数:4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为背景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通信的原理、ICP/IP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互联技术及Internet使用。

第1章 引论 1

1.1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简史 1

目录 1

1.2 通信网络概述 3

1.2.1 电话网 3

1.2.2 有线电视网 3

1.2.3 卫星通信网 4

1.2.4 移动通信网 5

1.2.5 计算机网络 5

1.3 交换技术 5

1.3.3 三种交换技术的比较 6

1.3.1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 6

1.3.2 报文交换(Datagram Switch)与分组交换(packed Switch) 6

1.4 Internet的热点及最新描述 8

习题 9

第2章 数据通信原理 10

2.1 数据通信模型 10

2.2 传输概念 11

2.2.1 时域概念 11

2.2.2 频域概念 12

2.2.3 信道、带宽、传输延迟 13

2.2.4 信道容量(Capacity)、Shannon定理及Nyquist原理 13

2.3.1 模拟数据在模拟信道上传输、调制与编码 14

2.3 数据传输、调制与编码 14

2.3.2 数字数据在模拟信道上传输、调制与编码 15

2.3.3 模拟数据在数字信道上传输与编码 16

2.3.4 数字数据在数字信道上传输、调制与编码 16

2.4 包、帧的概念 17

2.4.1 包的概念 17

2.4.2 物理帧(frame) 18

2.5 多路复用 19

2.5.1 频分多路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 19

2.5.2 时分多路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20

2.5.3 波分多路复用(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 20

2.5.4 码分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 21

2.6.1 检错法 22

2.6 差错检测 22

2.6.2 纠错法 23

2.7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24

2.7.1 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 24

2.7.2 全双工、半双工和单工异步通信 24

2.7.3 异步通信接口——RS-232C接口 24

2.8 传输介质 27

2.8.1 基带和宽带传输 27

2.8.2 双绞线 28

2.8.3 同轴电缆 29

2.8.4 光缆 30

2.8.6 地球同步卫星 32

2.8.5 无线电波 32

2.8.8 红外线 33

2.9 调制解调器Modem 33

2.8.7 低地球轨道卫星 33

习题 35

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数 36

3.1 网络体系结构 36

3.1.1 网络协议的定义 36

3.1.2 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7

3.2 TCP/IP体系结构 40

3.2.1 TCP/IP分层模型 41

3.2.2 网络传输的服务模式 41

3.3.1 什么是IP和网络 44

3.3 IP地址 44

3.3.2 用户地址、网络层地址与物理地址 45

3.3.3 IP地址结构 46

3.3.4 子网掩码 48

3.3.5 无类域间路由CIDR(超网supernet) 49

3.3.6 特殊IP地址 51

3.3.7 路由器与IP地址分配原则 52

3.3.8 Internet域名系统 53

3.4 IP协议 55

3.4.1 IP的功能 55

3.4.2 IP包格式 55

3.4.3 IP数据包的转发 58

3.4.4 屏蔽码域和数据包转发 59

3.4.5 数据包传输与帧封装 60

3.5 IPv6——Internet地址空间的扩展 62

3.5.1 IPv6的起因 62

3.5.2 IPv6的特点 63

3.5.3 IPv6数据包格式 64

3.5.4 IPv6的优先级分类 65

3.5.5 扩展头 66

3.5.6 多IP地址主机 67

3.5.7 分段、重组和路径(MTU) 68

3.5.8 多重头部的目的 68

3.5.9 IPv6编址 69

3.5.10 IPv4到IPv6的平稳过渡 70

3.6 差错控制协议(ICMP) 73

3.6.1 ICMP报文分类 73

3.6.2 ICMP差错报文 74

3.6.3 ICMP控制报文 76

3.6.4 请求/应答报文 77

3.6.5 ICMP报文传送 78

3.7 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 80

3.7.1 地址解析 80

3.7.2 查表法地址解析 81

3.7.3 相近形式计算地址解析 82

3.7.4 消息交换法地址解析 83

3.7.5 地址解析协议(ARP) 84

3.7.6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85

3.8 可靠的数据流传输协议(TCP) 85

3.8.1 TCP协议功能概述 85

3.8.2 接口和套接字 86

3.8.3 TCP包头 88

3.8.4 TCP做什么 90

3.8.5 拥塞避免算法 92

3.8.6 快速重传与快速恢复算法 93

3.8.7 TCP连接管理——三次握手 93

3.9.1 UDP协议功能 94

3.9 用户数据包协议(UDP) 94

3.9.2 UDP报文格式 95

3.9.3 UDP的协议分层与封装 96

3.9.4 UDP用于广播和多播 96

3.9.5 UDP的复用、分解与端瞩 97

3.10 IG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 98

3.10.1 引言 98

3.10.2 IGMP协议——加入一个多播组 99

3.10.3 IGMP报告和查询 99

3.10.4 实现细节 100

3.10.5 生存时间字段 100

习题 101

3.11 TCP/Ip小结 101

第4章 局域网技术 103

4.1 局域网概述 103

4.1.1 点对点通信 103

4.1.2 共享通信信道 104

4.1.3 局域网特性 104

4.2 局域网拓扑结构 105

4.2.1 总线型 106

4.2.2 环形 106

4.2.3 星形 107

4.2.4 混合局域网拓扑结构 108

4.2.5 企业主干网的拓扑结构 110

4.3.1 以太网访问控制方式——CSMA/CD 113

4.3 以太网(Ethernet) 113

4.3.2 802.3局域网的组成 114

4.3.3 以太网帧类型 117

4.3.4 理解帧类型的目的 119

4.3.5 交换式802.3以太网 119

4.3.6 以太网设计考虑 121

4.4 标记环网 122

4.4.1 IEEE 802.5令牌环网的控制方式 122

4.4.2 令牌环MAC帧格式 122

4.4.3 令牌环的维护 124

4.4.4 环网实例——FDDI 125

4.6.1 无线局域网概述 126

4.6 无线局域网 126

4.5 星形网络实例——ATM 126

4.6.2 无线局域网中的CSMA/CA 128

习题 129

第5章 局域网互连 130

5.1 网络接口卡(NIC) 130

5.1.1 网络接口卡概述 130

5.1.2 网络接口卡类型 132

5.1.3 网络接口卡的安装与配置 133

5.2 中继器或转发器(Repeater) 135

5.3 集线器(HUB) 135

5.3.1 集线器的功能 135

5.3.2 独立式集线器 137

5.3.3 堆叠式集线器 138

5.3.4 模块式集线器 138

5.3.5 智能型集线器 139

5.3.6 安装集线器 139

5.3.7 选用适当的集线器 140

5.4 网桥 141

5.5 交换机(Switch) 143

5.5.1 快捷交换模式(cut-through switching) 143

5.5.2 存储转发交换模式(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143

5.5.3 用交换机组建虚拟局域网 144

5.6 路由器 145

5.7 网关(Gateway) 148

5.8 局域网连接 149

5.8.1 多路复用连接 149

5.8.2 双绞线以太网 149

5.8.3 双绞线连接的学问 151

5.8.4 桥接网络布线 154

5.8.5 大楼间桥接布线 154

5.8.6 远程桥接 155

5.8.7 交换式网络连接 156

5.8.8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结合 157

5.9 对等网的组建 157

5.9.1 对等网介绍 157

5.9.2 一个对等网的应用实例 158

5.9.3 系统硬件的安装 159

5.9.4 系统软件的安装 159

5.10 服务器网络的组建 166

5.10.1 客户/服务器网络 166

5.10.2 服务器类型 167

5.10.3 服务器网络软硬件的安装及调试 168

5.11 局域网方案设计 168

5.11.1 完全10Mbit/s共享型——小型简单办公网络结构 168

5.11.2 10/100Mbit/s交换/共享结合型——中型单纯办公网络 168

5.11.3 10/100Mbit/s纯交换型——中型科研、设计、金融网络 169

5.11.4 ATM主干型局域网——小型科研、设计园区网络 170

5.11.5 多ATM主干设备型——大型科研、设计园区网络 171

5.11.6 Internet/Intranet网络解决案例 172

5.12 适应未来需要的可选LAN方案 176

5.12.1 快速以太网 177

5.12.2 IEEE802.3u标准 177

5.12.3 IEEE802.12标准 178

5.12.4 吉比特以太网 179

习题 180

第6章 广域网技术 184

6.1 广域网概述 184

6.1.1 广域网的本质 184

6.1.2 广域网T1/T3服务 185

6.2.1 端到端的连接 187

6.2 广域网拓扑结构 187

6.2.2 环形 188

6.2.3 星形 188

6.2.4 网状 189

6.2.5 分层 189

6.3 电话网 190

6.3.1 公共交换电话网 190

6.3.2 计算机交换分机 191

6.3.3 PSTN的传输特性 193

6.4 点到点通信 195

6.4.1 SLIP 195

6.4.2 PPP 195

6.4.3 PPP应用举例 197

6.5 帧中继 198

6.5.1 帧中继基本原理 198

6.5.2 帧中继网络组成和用户接入 200

6.5.3 帧中继的交换和虚拟连接 201

6.5.4 帧中继业务应用 201

6.6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202

6.6.1 ISDN概述 202

6.6.2 ISDN协议参考模型 205

6.6.3 宽带B-ISDN 207

6.6.4 ISDN的业务功能 207

6.7.1 SMDS概述 208

6.7 SMDS 208

6.7.2 SMDS分层通信和信元结构 209

6.8 ATM(Asynchronism Transmission Mode) 210

6.8.1 ATM网络概述 210

6.8.2 ATM的特点 211

6.8.3 ATM分层通信——参考模型 212

6.8.4 ATM信元结构 215

6.8.5 ATM固定长度的小信元的好处 217

6.8.6 ATM如何工作 219

6.8.7 ATM虚拟电路 219

6.8.8 ATM传输特征 220

6.8.9 ATM设计考虑 221

6.8.10 ATM拓扑结构 223

6.9 ATM主干网及应用 224

6.9.1 局域网仿真(LANE) 225

6.9.2 ATM上的经典IP 226

6.9.3 ATM上的多协议 227

6.9.4 虚拟LAN 227

6.9.5 ATM与帧中继 228

6.9.6 SMDS和ATM 228

6.9.7 ATM解决方案 229

6.10 SONET 232

6.10.1 通信介质和特性 233

6.10.2 SONET网络拓扑和故障恢复 233

6.10.4 适应未来需要的SONET方案 235

6.10.3 SONET分层和OSI模型 235

6.10.5 ATM和SONET的现状 236

6.11 xDSL 237

6.11.1 xDSL基础 237

6.11.2 DSL服务类型 238

6.11.3 xDSL工作原理 240

6.11.4 xDSL的应用范围 242

6.12 无线通信网 245

6.12.1 无线通信技术 245

6.12.2 码分多址(CDMA) 248

6.12.3 无线接入技术 249

6.12.4 LMDS本地多点业务分配系统 251

6.12.5 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252

6.12.6 移动IP技术简介 253

习题 257

第7章 广域网路由技术 259

7.1 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259

7.1.1 路由器 259

7.1.2 路由选择 260

7.1.3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264

7.2 网关 268

7.2.1 网关、桥和路由器 269

7.2.2 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 270

7.3 内部网关协议 272

7.3.1 RIP协议与向量—距离算法 272

7.3.2 OSPF协议与链路—状态算法 276

7.4 边界网关协议(BGP4) 280

7.5 路由的配置 282

7.5.1 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 282

7.5.2 动态路由的配置方法 291

7.5.3 配置路由后的测试 295

习题 296

第8章 网络管理 297

8.1 网络管理的意义 297

8.2 网管的概念和内容 298

8.2.1 网络管理的职能 298

8.2.2 网络管理资源的表示 300

8.3.1 网管协议 302

8.3 网管协议及网管系统的组成 302

8.3.2 网管系统的组成 303

8.3.3 网管系统(NMS)的工作机制 303

8.3.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操作命令 304

8.4 网络管理新技术 304

8.4.1 RMON技术(远程网络监控) 304

8.4.2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 305

习题 305

第9章 网络安全 306

9.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306

9.1.1 网络提供的安全服务 306

9.1.2 网络安全分层理论 307

9.2 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 309

9.2.1 数据加密 309

9.2.2 数字签名 311

9.3 保证网络安全的几种具体措施 313

9.3.1 包过滤 313

9.3.2 防火墙 313

9.3.3 入侵检测系统 314

9.4 构建自己的防火墙 314

9.4.1 防火墙规划 314

9.4.2 防火墙的安放位置 315

9.4.3 数据包过滤网关 316

9.4.5 电路级网关 317

9.4.4 应用级网关 317

9.4.6 隧道技术的是与非 318

9.4.7 防火墙不能做什么 320

9.5 黑客的防范与网络安全 320

9.5.1 黑客攻击网站的几种方式 320

9.5.2 网络安全措施 323

习题 325

第10章 Internet与Intranet信息服务 326

10.1 Internet应用 326

10.1.1 Internet应用层协议 326

10.1.2 Internet标准的开发过程 326

10.1.3 Internet应用层服务简介 328

10.2 Windows 2000Server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329

10.2.1 Windows 2000 Server服务器的安装 329

10.2.2 配置Windows 2000 Server 333

10.2.3 DNS服务器的配置 337

10.2.4 DHCP服务器的配置 344

10.3 不同规模单位的路由设置 347

10.3.1 NAT网络地址转换协议 347

10.3.2 小规模单位的路由设置 349

10.3.3 小规模单位的路由设置——工作站端的设置 354

10.3.4 小规模单位的路由设置——专线连接 356

10.4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IIS) 358

10.4.1 Microsoft IIS 5的主要特性 358

10.4.2 配置WWW服务器 359

10.4.3 配置FTP服务器 369

10.4.4 安装配置mail服务器 372

10.5 Windows 98/2000/XP客户端应用 374

10.5.1 WWW浏览、信息查询(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使用) 374

10.5.2 Email电子邮件的使用 377

10.5.3 小心电子邮件病毒 379

10.5.4 用好电子邮件的技巧与建议 380

10.5.5 FTP文件传输与远程文件访问 381

10.5.6 Telnet远程登录及BBS的使用 385

习题 390

11.1 综合布线系统 391

第11章 网络工程 391

11.1.1 工作区子系统 392

11.1.2 水平干线子系统 392

11.1.3 管理间子系统 393

11.1.4 垂直干线子系统 393

11.1.5 楼宇(建筑群)子系统 394

11.1.6 设备间子系统 394

11.2 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 394

11.3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395

11.3.1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395

11.3.2 综合布线标准要点 395

11.4.1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 396

11.4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396

11.4.2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 397

11.4.3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 397

11.4.4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 397

11.5 超5类布线系统 398

11.6 6类线的有关问题 399

11.6.1 6类标准草案简介 400

11.6.2 6类布线大势所趋 401

11.6.3 布线标准 401

11.7 线槽规格和品种以及线缆的敷设 402

习题 406

12.1.1 Internet 407

12.1 未来的连网需求 407

第12章 未来Internet的技术、服务和挑战 407

12.1.2 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和多媒体 408

12.1.3 客户机/服务器应用 409

12.1.4 电子数据交换 410

12.1.5 Internet和Extranet 410

12.1.6 网上教育 411

12.2 卫星WAN 411

12.3 未来的挑战 412

12.3.1 服务质量 412

12.3.2 LAN所面临的挑战 412

12.3.3 WAN所面临的挑战 413

习题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