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1
录 1
译者序 1
前言 1
1导论 1
1.1基本定理 1
1.1.1 Pareto最优 2
1.1.3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 3
1.1.2一般均衡 3
1.2回顾假设 7
1.3政府作用 9
文献 12
Ⅰ 集体选择 17
2偏好汇总 17
2.1 Arrow定理 22
2.2不可比基数偏好 29
2.3可比序数偏好 30
2.4可比基数偏好 31
2.5结论 32
2.6附录A:Arrow定理的证明 33
2.7附录B:正义论 36
2.7.1功利主义 36
2.7.2 Rawls差别原则 38
2.7.3最新发展 41
2.7.4 Nozick历史主义方法 43
2.7.5 结论 44
文献 45
3成本收益分析 48
3.1福利测度 48
3.2最优 54
3.3次优 56
3.3.1影子价格 56
3.3.2非市场财 57
3.3.3不完备市场 58
文献 59
4实施 60
4.1 占优策略均衡 62
4.2 Nash均衡 64
4.3 Nash均衡的精炼化 71
4.4 Bayesian均衡 72
4.5 附录A:Gibbard-Satterthwaite定理的证明 73
4.6附录B:Maskin定理的证明 77
文献 80
5公共财 85
Ⅱ公共经济学 85
5.1最优条件 87
5.2实施最优 89
5.2.1捐献均衡 90
5.2.2投票均衡 91
5.2.3 Lindahl均衡 92
5.2.4个人化税收 93
5.2.5计划程序 94
5.2.6 中枢机制 95
5.3公共财性质 102
5.4免费搭车的重要性 103
5.5局部性公共财 105
5.6附录:VCG机制的特征 105
文献 107
6外部效应 109
6.1 Pareto最优 110
6.2实施最优 113
6.2.1竞争均衡 113
6.2.2配额 114
6.2.3补贴减污 115
6.2.4污染权 116
6.2.5征税 118
6.2.6生产者的一体化 119
6.2.7补偿机制 119
6.3管制价格还是数量 121
6.4 Coase定理 124
文献 126
7.1非凸性的影响 129
7.1.1 非凸偏好 129
7非凸性 129
7.1.2非凸生产集 131
7.2经济主体增加的凸性化 134
7.3 自然垄断的管制 137
7.3.1边际成本定价 138
7.3.2接受管制企业的次优定价 140
7.4放松管制 148
文献 149
8不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 155
Ⅲ产业组织 155
8.1三大难题 156
8.1.1企业目标 156
8.1.2价格标准化 157
8.1.3利润的拟凹性 158
8.2主观需求均衡 159
8.3客观需求均衡 160
8.3.1数量均衡 160
8.3.2价格均衡 162
8.4结论 163
文献 164
9价格与数量 166
9.1完全垄断 166
9.1.1社会扭曲 169
9.1.2避免扭曲 170
9.1.3耐用财 172
9.2价格歧视 174
9.2.1一级歧视 175
9.2.2二级歧视 175
9.3寡头垄断 177
9.2.3三级歧视 177
9.3.1 Cournot寡头垄断 178
9.3.2 Bertrand均衡 179
9.3.3悖论解决法 180
9.3.4战略替代与互补 185
文献 187
10产品选择 189
10.1定义 189
10.1.2水平差异模型 190
10.1.1垂直差异模型 190
10.2产品差异与垄断 192
10.2.1 最优质量选择 192
10.2.2不可观察的质量 193
10.2.3产品种类的选择 195
10.3 产品差异与寡头垄断 196
10.3.1最大差异原则 196
10.3.2 市场进入与产品种类 200
文献 208
11长期进入与竞争 209
11.1持续性与可竞争性 210
11.2抢先行动 214
11.3限价与掠夺 217
11.3.1 限价 217
11.3.2掠夺 218
11.4研究开发 219
文献 223
12垂直交易 225
12.1双重边际化 227
12.2.1零售商努力激励 229
12.2垂直约束的合理性 229
12.2.2价格歧视 230
12.2.3捆绑销售 231
12.2.4降低价格竞争 232
12.3不同方案比较 232
12.4法律基础 234
文献 235
13不完备市场理论基础 239
Ⅳ不完备市场 239
13.1一般框架 240
13.2均衡的存在性 246
13.3均衡的非效率性 247
13.4生产均衡 249
13.5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252
13.6结论 253
13.7附录:名义资产 253
文献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