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第4编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邱王桐龄著
  • 出 版 社:北平文化学社
  • 出版年份:1931
  • ISBN:
  • 页数:43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节 朝鲜之征服 1

序论 1

第一节 近世史之参考书 1

梁序 清代政治与学术之交互的影响 1

第四编 近世史 西力东渐时代 1

第一期 清室勃兴时代 1

第一章 清初之外征 1

第二节 内蒙古之征服 3

附 清征朝鲜表 3

第二节 近世史之特殊局面 3

第三节 清室兴亡之原因 4

一、科尔沁之降附 4

二、察哈尔之降附 5

附 察哈尔世系表 7

第二章 清初之内治 9

第一节 入关后之设施 9

附 清初入关时内治表 10

第二节 清初诸王之内讧 11

附 清太祖家族表 14

第三节 清初对汉民之高压政策 16

第四节 鳌拜之专权与圣祖初年之高压政策 20

一、江南奏销案 20

附 清初高压政策表 20

二、金人瑞哭庙狱 21

三、庄廷鑨明史狱 22

四、沈天甫等诗集狱 23

五、苏克萨哈等之冤狱 23

第三章 三藩之乱 25

第一节 三藩之起源 25

附 吴三桂厚自封殖表 27

附 清初藩镇表 27

第二节 撤藩议 28

第三节 吴藩之变 29

第四节 王辅臣之变 31

第五节 耿藩之变 32

第六节 尚藩之变 33

第七节 陕甘之平定 35

第八节 广西之平定 36

第九节 川湖云贵之平定 37

附 三藩之乱表 39

附 清初开国诸王表 40

第四章 台湾之内属 43

第一节 台湾开辟小史 43

第二节 郑成功小传 45

第三节 郑氏之兴亡 46

附 台彭与外界接触表 51

附 郑氏世系表 52

第四节 朱一贵之乱 52

第五节 林爽文之乱 53

第一节 葡人之东渐 57

第五章 西力东渐之?矢 57

附 古代东西交通表 58

附 葡人东渐表 61

第二节 西人之东渐 61

附 西人东渐表 63

第三节 荷人之东渐 63

附 荷人东渐表 65

第四节 英人之东渐 65

附 英人东渐表 67

第五节 基督教之输入 67

附 基督教输入中国表 69

第六章 清初对俄之交涉 71

第一节 清俄接触之始 71

附 俄人远东侵略表 72

第二节 清俄之交际及其冲突 73

第三节 尼布楚条约 74

第四节 恰克图条约 76

第五节 恰克图增订商约 79

附 清俄交涉表 79

第一节 准噶尔之起源 81

第七章 准噶尔之役 81

附 厄鲁特四大部表 82

第二节 喀尔喀之内属 准噶尔之东侵 83

第三节 乌兰布通之战 84

第四节 昭莫多之战 85

第五节 噶尔丹之末路 86

第六节 阿拉善蒙古之内属 88

第八章 西藏之内属 89

第一节 黄教之起源 89

第二节 第巴桑结之挑衅 91

第三节 策妄阿布坦之扰藏 94

附 黄教教主世系表 96

第九章 康熙时代之内治 99

第一节 学术之提倡 99

一、圣祖之勤学 99

二、学者之奖励 99

三、书籍之编纂与学术之进步 101

附 康熙御纂书籍表 102

附 清圣祖提倡学术表 105

第二节 治河之绩与南巡北巡西巡之典 106

第三节 大臣之植党 108

附 康熙年间大臣植党表 110

第四节 诸王之倾轧与储位之废立 111

附 圣祖末年诸王倾轧表 112

第五节 康熙时代之文字狱 113

一、朱方旦秘书狱 113

二、戴名世南山集狱 114

第十章 青海之内属 117

第一节 青海和硕特之起原 117

第二节 罗卜藏丹津之叛 118

附 青海和硕特蒙古对清廷关系表 120

第一节 西南各省土司之由来 121

第十一章 西南夷改土归流之役 121

附 历代苗族创立之国家表 122

附 当代苗族杂居地及其种族名表 122

第二节 鄂尔泰改土归流议 123

第三节 台拱之变 126

第十二章 雍正时代之内治 129

第一节 庶政之革新 129

一、储位密建法 129

二、军机处之设立 129

三、旗制之改革 130

四、朋党之戒饬 131

五、吏治之整顿 132

六、贱民阶级之革除 132

附 雍正时代废除贱民阶级表 134

七、江浙浮粮之蠲免 134

八、直隶水利之兴治 135

第二节 年羹尧之狱与隆科多之狱 135

第三节 雍正时代之文字狱 136

一、汪景祺西征随笔狱 137

二、钱名世诗狱 137

四、邹汝鲁河清颂狱 138

三、查嗣庭试题狱 138

五、陆生楠通鉴论谢济世大学注狱 139

六、徐骏诗集狱 139

七、吕留良遗集狱 139

第四节 世宗侦察之严密 141

第十三章 天山北路之内属 145

第一节 雍正时代西方之用兵 145

一、科舍图岭之役 145

二、和通泊之败 145

三、鄂登楚勒河之战 赛音诺颜部之成立 146

四、额尔德尼昭之战 147

第二节 准噶尔之内乱 148

第三节 伊犁之平定 150

第四节 阿睦尔撒纳之叛 151

附 准噶尔世系表 155

附 和硕特世系表 156

附 清廷与准噶尔冲突表 157

第五节 乌梁海之内属 159

第六节 土尔扈特之归化 160

附 土尔扈特世系表 162

第一节 天山南北路之形势 165

第十四章 天山南路之内属 165

附 新疆地名简表 167

第二节 回教徒之东渐 和卓木之建国 168

附 清初新疆境内、主权者表 170

第三节 大小和卓木之变 170

第四节 黑水营之战 172

第五节 乌什之变 174

第六节 张格尔之乱 175

第七节 玉素普之乱 177

附 和卓木世系表 178

第八节 七和卓木之乱 178

附 回疆变乱表 179

第十五章 葱岭以西诸国之内属 181

一、哈萨克 181

二、布鲁特 182

三、浩罕 183

四、巴达克山 184

五、博罗尔 184

七、布哈尔 185

六、爱乌罕 185

第一节 缅衅之起源 187

第十六章 缅甸之役 187

第二节 第一次征缅之役 190

第三节 第二次征缅之役 192

附 缅甸雍氏世系表 193

附 明与缅甸关系表 194

附 清对缅甸失机表 194

第四节 暹罗之内属 195

附 暹罗缅甸地理简表 196

附 金川地理简表 199

第二节 第一次金川之役 199

第十七章 金川之役 199

第一节 金川之形势 大小金川之起源 199

第三节 第二次金川之役 202

附 金川之役简表 204

第四节 金川难下之原因 205

第十八章 安南之役 209

第一节 安南建国小史 209

第二节 安南之内乱 211

第三节 孙士毅之丧师 212

附 安南历史地理简表 213

第十九章 廓尔喀之役 215

第一节 廓尔喀之起原 215

第二节 沙玛尔巴之挑衅 215

第三节 福康安之出师 216

第二十章 清室之理藩策 219

一、众建策 219

二、结婚策 221

三、利用宗教策 221

附 蒙古藩属表 222

附 黄教大喇嘛表 226

第二十一章 乾隆时代之内治 229

第一节 乾隆初年之宽猛相济法 229

第二节 乾隆时代之文字狱 231

一、杭世骏时务策狱 232

二、世臣诗稿狱 232

三、胡中藻坚磨生诗钞狱 233

四、假昌绪收藏吴三桂檄文彭家屏收藏明季野史狱 234

五、赖宏典书中隐语狱 235

六、齐周华书狱 235

八、徐述夔一柱楼诗狱 236

七、王锡侯字贯狱 236

九、沈德潜黑牡丹诗狱 237

十、韦玉振刊刻其父行述狱 238

十一、尹嘉铨书狱 238

十二、程明堙寿文狱 238

十三、方国泰藏匿祖诗狱 239

附 清代文字狱表 240

第三节 高宗之右文 243

一、高宗之好学 243

二、人才之搜集 244

附 乾隆御纂书籍表 245

三、群书之编纂 245

四、四库全书之编纂 254

附 四库全书原料表 256

附 四库全书处置法表 257

附 四库全书体例表 257

附 七阁表 258

附 七阁存灭表 259

附 现存文津阁书册页确数表 260

附 古今类书表 261

一、巡游之无度 263

第二十二章 清室衰乱之原因一 内政之腐败 263

第一节 高宗之怠荒 263

附 乾隆时代巡幸表 265

附 乾隆时代黄河决口表 269

二、万寿庆典与千叟宴 270

三、微行与色荒 271

附 高宗怠荒表 274

第二节 和珅之乱政 275

第三节 官吏之贪黩 280

一、两淮盐引案 281

二、甘肃捏灾冒赈侵蚀监粮案 282

三、国泰勒索属员亏空库疑案 283

四、陈辉祖查抄王亶望家财抽换抵兑案 284

附 乾隆时代贪吏表 285

第四节 吏治之败坏 287

第五节 军官之豪侈 290

第六节 财政之虚耗 294

附 顺治时代岁入岁出表 300

附 有清盛时库存银数表 301

附 有清盛时免征钱粮表 301

附 康熙初年整理财政表 301

附 雍正时代整理财政表 301

附 有清前半期捐输岁入表 302

附 有清前半期盐课岁入表 302

附 乾隆时代军费表 303

附 雍乾年间绿营官亲丁名粮表 304

附 嘉道两朝财政困难原因表 304

第七节 八旗生计之困难 305

附 八旗生计困难原因表 308

附 乾隆年间诸臣筹划旗人生计计划表 309

附 有清盛时救济旗人生计表 309

第八节 八旗满人之汉化 310

附 清室防止满人汉化表 312

第二十三章 清室衰乱之原因 汉族之反动 315

第一节 明末遗民文字之鼓吹与朝廷对于汉族学者之压制 315

附 清初排满著作表 317

第二节 满汉待遇之不平 318

附 满汉待遇不平表 323

第三节 秘密会党之结合 324

一、三合会 324

二、哥老会 326

第四节 清初汉族之革命运动 328

附 清初汉族革命运动表 330

第二十四章 清室衰乱之原因三 回族之反动 333

第一节 河西之变 333

第二节 马明心之变 334

第三节 石峰堡之变 334

附 清初回族反动表 335

第二十五章 清室衰乱之原因四 苗族之反动 337

第一节 湘黔苗疆之形势 337

附 湘黔苗疆地名变迁表 338

第二节 石柳邓之乱 339

附 乾隆末年苗疆之乱表 341

第三节 傅鼐之苗疆善后策 342

第四节 赵金龙之乱 345

第二十六章 白莲教匪之乱 349

第一节 白莲教之起源 349

附 中国历代教匪表 351

第二节 湖北教匪之起事 福宁之杀降 352

第四节 永保景安之失机 襄贼之北窜与川楚教匪之会合 354

第三节 四川教匪之起事 354

第五节 襄贼之东西驰逐 明亮之坚壁清野策 齐王氏姚之富之败死 356

第六节 勒保之邀功 诸将之泄沓 罗其清冉文俦之败死 360

第七节 庙谟之革新 勒保永保之失机 冷天禄之败死 362

第八节 张汉潮张均德之败死 魁伦之失机 嘉陵江梓潼河之陷 马蹄冈之战 365

第九节 甘肃之肃清 教主刘之协之伏诛 王廷诏徐天德之败死 369

第十节 三省之肃清 教匪之歼灭 370

附 川湖陕教匪之乱始末表 372

附 川陕教匪渠魁表 374

第十一节 宁陕新兵之变 376

第二十七章 东南海疆之乱 381

第一节 艇盗之扰 381

第二节 蔡牵之乱 382

附 嘉庆初年海疆之乱表 388

第二十八章 天理教匪之乱 391

第一节 李文成之变 391

第二节 林清之变 392

第三节 天理教匪之平定 394

第一节 仁宗之优柔 397

第二十九章 嘉道两朝之内治 397

附 仁宗优柔表 399

第二节 宣宗之谨慎 400

附 宣宗谨小慎微表 401

第三节 仁宗之去奢 宣宗之崇俭 401

附 宣宗俭德表 404

第四节 宣示之偏听 曹振镛之逢迎 士风之丕变 穆彰阿之弄权 404

第五节 将帅之欺罔 408

附 有清中叶将帅欺罔表 411

第六节 军政之废弛 412

第七节 军需之糜费 414

第八节 河患之频仍 416

附 嘉庆时代黄河决口表 416

第九节 官吏之奢华 帑藏之虚耗 418

第十节 官吏之舞弊 424

一、私造假印虚收税粮案 425

二、私造假印冒领库银案 426

三、兵部失印案 426

四、杀官灭口案 427

附 乾嘉时代官吏舞弊表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