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 注译本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Brian A. Blum著;张新娟注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076559
  • 页数:7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美国合同法的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对合同的概念、合同关系的基本特征以及合同法的规则渊源及其传统、尤其是普通法传统予以了全面的介绍,同时结合案例详尽解释了合同中的各基本要素和基本条款、以及违约补救等实际问题。是美国法学院中公认的一本理论性与实用性兼具的优秀教材。

目录 1

序言 1

致谢 1

第一章 “合同”的内涵及合同关系的本质属性 1

§1.1 概述 1

§1.2 “合同”的法律涵义 2

§1.2.1 口头或书面协议 3

§1.2.2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人的参与 4

§1.2.3 交易关系 4

§1.2.4 允诺 5

§1.2.5 强制性的依法确认 8

§1.3 合同——调整各种交易的普通法意义上的合同 10

§1.4 合同法的政策和价值 11

§1.4.1 合同自由 11

§1.4.2 允诺的道德基础——“协议必须遵守” 12

§1.4.3 基于行为和信赖的责任 13

§1.4.4 社会公正和对弱者的保护 14

§1.4.5 公平 14

§1.4.6 合同法的经济功能 15

第二章 合同法律及其规则的渊源、发展和传统 19

§2.1 概述 19

§2.2 从历史的角度看合同法 20

§2.3.1 古典合同法 21

§2.3 古典合同法和当代合同法 21

§2.3.2 当代合同法 22

§2.4 “普通法”的内涵 23

§2.4.1 “普通法”的“国际”性——英格兰的普通法律体系 23

§2.4.2 “普通法”的“国内”性——构成普通法律体系的法官制定法 24

§2.4.3 “普通法”——法律分析的过程或者方法 25

§2.5 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区别 25

§2.6 调整合同的州法 27

§2.7 《统一商法典》 28

§2.7.1 作为统一成文法范本的《统一商法典》和州立法 28

§2.7.2 《统一商法典》第2编的适用与运用 30

§2.8 《第二次合同法重述》是什么? 31

§2.7.3 《统一商法典》第2编对非货物买卖合同案例的影响 31

第三章 先例原则与合同案例分析 35

§3.1 从上诉案例中学习合同——观点的介绍与评论 35

§3.2 法官如何制定合同法:司法判例 37

§3.2.1 什么是判例? 37

§3.2.2 谁受判例的约束? 37

§3.2.3 判例制度的弊端 39

§3.3 判决意见的分析 40

§3.3.1 判决理由和附带意见 40

§3.3.2 法律规则形成与适用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41

§3.3.3 判决意见中权威言论与论据的运用 42

§4.1.1 合同意图的交换 51

第四章 客观标准和普通法中的要约与承诺 51

§4.1 解释和客观标准 51

§4.1.2 同意与责任:同意的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 52

§4.1.3 客观标准在当代法律中的运用 53

§4.2 要约与承诺的类型 56

§4.2.1 引论 56

§4.2.2 何时提出要约与承诺的争议? 57

§4.2.3 基本类型 58

§4.3 要约与承诺的规则 59

§4.4 要约的性质:与“初步提议”的区别 59

§4.5 要约因有效期限届满而失效 62

§4.5.1 要约的特定或合理期间 62

§4.6.1 拒绝要约 63

§4.6.2 反要约 63

§4.5.2 逾期承诺的效力 63

§4.6 要约在因有效期限届满而失效之前的终止 63

§4.6.3 要约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 64

§4.6.4 要约的撤销 64

§4.7 承诺的性质和效力 66

§4.8 附条件或者不明确的承诺 67

§4.8.1 承诺必须与要约相一致是承诺的基本原则 67

§4.8.2 与要约不一致的答复的法律效力 68

§4.9 承诺的类型 69

§4.10.2 沉默或者不作为 71

§4.10 以沉默、不作为或者模棱两可的行为作出承诺 71

§4.10.1 模棱两可的行为 71

§4.11 承诺何时生效? 73

§4.11.1 瞬间传达 73

§4.11.2 非瞬间传达和“投邮生效原则” 74

§4.11.3 关于以非瞬间传达方式承诺的生效日期规则综述 76

§4.12 以允诺或者履行方式作出承诺:双诺合同和单诺合同 77

§4.12.1 正确认识双诺合同要约和单诺合同要约的区别 77

§4.12.2 双诺合同的要约 77

§4.12.3 单诺合同的要约 78

§4.12.4 要约未明确限定履行作为承诺的惟一形式 80

§4.12.5 要约未明确限定允诺作为承诺的惟一形式 81

§4.12.6 通过不能立刻完成的履行所作的承诺 82

§4.12.7 通过履行作出承诺时的通知问题 84

§4.12.8 反向单诺合同 85

第五章 选择权与确定的要约(实盘) 105

§5.1 对价原则与允诺后不得反悔原则运用的简评 105

§5.2 普通法意义上选择机的效力与对价理论 106

§5.3 无对价而基于选择权的信赖:允诺后不得反悔原则在不可撤销允诺中的适用 110

§5.4 选择权的效力 112

§5.5 《统一商法典》第2.205条:确定的要约 113

第六章 《统一商法典》所规定的要约和承诺,以及“格式条款之间的冲突” 123

§6.1 《统一商法典》所规定的要约和承诺的一般原则 123

§6.3 第2.207条所解决的问题:普通法中的“镜像”规则和“最后一击”规则 124

§6.2 《统一商法典》第2.207条的范围和宗旨 124

§6.4 “承诺”与“确认中的补充条款”——第2.207条中所规定的两种不同情况 127

§6.5 第2.207条所规定的要约和承诺 128

§6.5.1 第2.207条第1款:承诺、拒绝和反要约 128

§6.5.2 第2.207条第2款:对承诺中的补充建议的处理 131

§6.5.3 第2.207条第3款:当事人之间未形成书面合同时的相互履行效力 135

§6.6 口头合同或者非正式合同的确认书 136

第七章 对价 149

§7.1 作为合同义务基础的对价 149

§7.2 对价的本质和范围 150

§7.3 对价的基本要素:损害、利益与对价的交易 152

§7.3.1 什么是“损害”? 153

§7.3.2 要约人如何受有利益? 154

§7.3.3 对价的交易 155

§7.4 对价原则的目的和功能 157

§7.4.1 对价的形式功能 157

§7.4.2 对价的实体基础 158

§7.5 损害和“既存义务” 161

§7.5.1 基本规则 161

§7.5.2 “既存义务”规则的认可:强制修改 162

§7.5.3 对于第三方已经存在的义务 164

§7.6 损害的衡量:对价的适当性 165

§7.7 过去的履行 166

§7.8 错误的或者名义上的对价 167

§7.9.1 互惠和空洞的允诺 168

§7.9 允诺作为对价的条件:“义务之互惠”,空洞的允诺、附条件的允诺和可选择的允诺 168

§7.9.2 默示条款在纠正明显的空洞允诺中的解释和运用 170

§7.9.3 《统一商法典》第2.306条:产出与需求合同中的“互惠” 172

§7.9.4 附条件的允诺 174

§7.9.5 可选择性履行的允诺 174

第八章 作为可强制履行允诺基础的允诺后不得反悔原则 189

§8.1 概述 189

§8.2 允诺后不得反悔原则的辅助基础和独立基础 190

§8.3 合同与允诺后不得反悔在补偿重点方面的区别 191

§8.4 衡平法上的不得反悔及其与允诺后不得反悔的联系 192

§8.5 允诺后不得反悔原则的适用范围:赠与和商业交易 194

§8.6.1 要件的介绍与评论 195

§8.6 允诺后不得反悔原则的要件 195

§8.6.2 允诺必须已经作出 196

§8.6.3 允诺人应已合理期望受诺人所作的作为或不作为的允诺 197

§8.6.4 允诺人的允诺必须已经导致合理的作为或者不作为 198

§8.6.5 如果允诺的强制履行能避免不公平,则允诺有约束力 199

§8.7 适用允诺后不得反悔原则的救济 200

第九章 恢复原状:不当得利和“道德上的义务” 215

§9.1 概述 215

§9.2 不当得利——恢复原状的基础 216

§9.3 不当得利与合同的关系 217

§9.4 “准合同”的含义 220

§9.5.1 获得利益 222

§9.5 不当得利的要件 222

§9.5.2 什么情况下获得的利益是不正当的? 223

§9.6 利益的衡量 226

§9.6.1 恢复原状的救济目标 226

§9.6.2 衡量获利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227

§9.6.3 市场价值 227

§9.6.4 接受人的净得益 228

§9.6.5 在市场价格、客观净得益和主观净得益之间的选择 229

§9.7 “道德上的义务”:当允诺建立在先前利益基础上时,应恢复原状 231

§9.7.1 引论 231

§9.7.2 术语 232

§9.7.3 “道德上的义务”的传统适用范围 232

§9.7.4 广义的“实质利益”规则 234

第十章 意图解释和书面或法律解释:消除协议中意思和行为的不确定性 247

§10.1 协议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247

§10.2 对不确定性问题的适当的司法干预 249

§10.3 不确定性的不同形式 250

§10.3.1 不明确的条款:词义含糊和模棱两可 250

§10.3.2 条款的遗漏 251

§10.3.3 尚待确定的条款 252

§10.4 确定协议的含意:意图解释不同于书面或法律解释 252

§10.4.1 简介二者的区别 252

§10.4.2 正确地认识二者的区别 254

§10.5 谁确定协议的含意:法官还是陪审团? 255

§10.6.1 “意图解释”的内涵 256

§10.6 意图解释:根据证据推断协议的含意 256

§10.6.2 在意图解释过程中所使用证据的来源 257

§10.7 解释的一般原则 263

§10.8 漏洞补充——依法律推定以实现当事人的合理意图 265

§10.8.1 引论 265

§10.8.2 确定一般义务漏洞补充 267

§10.8.3 确定更多特定权利义务的漏洞补充 267

§10.9 不考虑当事人意图的法律推定 269

§10.9.1 协议不能排除的补充条款 269

§10.9.2 明示或者特定用语能够排除的推定条款 270

§10.10 留待将来决定的条款 270

§10.10.3 条款的遗漏 271

§10.10.1 依客观标准决定 271

§10.10.2 由一方当事人决定 271

§10.10.4 协议的故意延期:“将要商定的协议”或者善意谈判的协议 272

§10.11 未作出书面确认前的口头磋商的效力 273

§10.12 误解:完全含糊不清 274

第十一章 反欺诈法 295

§11.1 概述 295

§11.2 第一个质询:反欺诈法调整某类合同吗? 297

§11.2.1 土地或土地利益买卖合同 298

§11.2.2 一年以内不能履行的合同 298

§11.3 第二个质询:如果适用反欺诈法,书面形式的合同符合其要求吗 299

§11.2.3 货物买卖合同 299

§11.4 第三个质询:如果适用反欺诈法却未遵守其规定,口头合同属于其例外吗? 303

§11.4.1 部分履行之例外 303

§11.4.2 法庭许可之例外 304

§11.4.3 对信赖的保护:衡平法上的不得反悔和允诺后不得反悔 305

§11.5 不遵守反欺诈法的法律后果 306

§11.6 反欺诈法对于合同修改的效力 307

第十二章 口头证据规则 319

§12.1 口头证据规则与协议的解释之间的关系 319

§12.2 口头证据规则的基本原理和内容概述 320

§12.3 什么是口头证据? 320

§12.4 口头证据规则之目标与前提的深入研究 323

§12.5 书面形式的完整程度:完全完整和部分完整 326

§12.6 使用口头证据的过程 328

§12.7 完整性的确定 330

§12.8 与书面合同一致或者矛盾的口头证据 335

§12.9 口头证据规则对行业习惯、交易过程和履行过程的影响 337

§12.10 口头证据规则的例外:可撤销或者无效原因的证据,或者表明先决条件的证据 338

§12.11 “平行协议”规则 340

§12.12 对口头修改的限制 341

第十三章 关于不当谈判、违反法律与公共政策的司法规则 355

§13.1 概述 355

§13.2 客观标准和表面认可的有效性 357

§13.3 法律补救方法的一般评注:撤销和恢复原状,或者合同的调整 358

§13.3.1 撤销和恢复原状 359

§13.3.2 删除或者修改违法的条款 359

§13.3.3 损害赔偿的有效性 360

§13.4 有关谈判理论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 360

§13.5 错误陈述:“错误陈述”的含意以及欺诈性错误陈述和非欺诈性错误陈述的区别 361

§13.6 欺诈性错误陈述 363

§13.6.1 概述 363

§13.6.2 以事实的错误陈述 363

§13.6.3 欺诈的认识和意图引诱订立合同 366

§13.6.4 受害人受到的欺诈和正当理由 366

§13.6.5 侵害或损害以及解除的补偿或者损害赔偿 367

§13.7 疏忽大意的或者无意的错误陈述 369

§13.8 胁迫 370

§13.8.1 胁迫的本质 370

§13.8.2 恐吓 371

§13.8.3 不正当的行为 373

§13.8.4 引诱 373

§13.8.5 法律救济方法 374

§13.9 胁迫对现存合同的修改 374

§13.10 不正当影响 376

§13.11 显失公平 378

§13.11.1 显失公平的作用 378

§13.11.2 显失公平的本质和起源 378

§13.11.3 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 379

§13.11.4 程序性显失公平 380

§13.11.5 实质性显失公平 381

§13.11.6 对显失公平的救济 383

§13.11.7 过度使用显失公平原则的诱惑:观点的最后评注 383

§13.12 格式合同和附意合同:显失公平对纠正权力失衡的作用 384

§13.13 对违法或者违反公共政策合同的控制 387

§13.13.1 违法、公共政策与合同自由 387

§13.13.2 违法的合同 388

§13.13.3 违背公共政策的合同 388

§13.13.4 违法或者违背公共政策合同的效力 389

§14.1 本章所讨论的范围和重点 421

第十四章 无行为能力 421

§14.2 未成年人 422

§14.2.1 未成年人欠缺缔约能力的基础和实质 422

§14.2.2 未成年人可能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423

§14.2.3 恢复原状或者其他救济——对合同的否认 424

§14.3 精神不健全 425

§14.3.1 精神不健全导致无效的基础和实质 425

§14.3.2 精神不健全的标准 427

§14.3.3 撤销及其后果 428

§14.3.4 酗酒或者毒品滥用导致的无行为能力 429

第十五章 错误、不现实和目的落空 437

§15.1 错误、不现实和目的落空的联系与区别 437

§15.2.1 错误的法律含意:事实错误 439

§15.2 错误的含意以及双方错误和单方错误的区别 439

§15.2.2 双方错误和单方错误 442

§15.3 双方错误的构成要件 443

§15.4 单方错误的构成要件 446

§15.5 对错误的补救 449

§15.6 书面合同的错误表达:重新书写合同 450

§15.7 履行不现实 451

§15.7.1 不现实学说的实质——与错误进行比较 451

§15.7.2 不现实学说的早期形态:履行不能 452

§15.7.3 当代履行不现实学说 453

§15.7.4 对履行不现实的救济 459

§15.8 目的落空 460

第十六章 条件和允诺 483

§16.1 合同的结构:允诺和条件简介 483

§16.2 “不确定事件”的含意和范围 486

§16.3 产生条件的意图:明示条件、默视条件和推定条件 487

§16.3.1 明示条件 488

§16.3.2 事实上的默视条件 488

§16.3.3 推定条件 489

§16.4 当事人一方履行的条件与合同作为一个整体的条件的区别 491

§16.5 纯粹条件和允诺条件 492

§16.6 时间顺序:先决条件和对流条件 495

§16.7 先决条件和后决条件 497

§16.8.1 条件作为全部或者部分“逃避条款” 499

§16.8 在合同中使用条件的目的 499

§16.8.2 允许当事人一方或者第三方进行判断的条件 501

§16.8.3 规定可选择履行方式的条件 502

§16.8.4 规定履行顺序的条件 503

§16.9 严格遵守条件或者实质遵守条件:规范明示条件和推定条件的不同解释规则 510

§16.10 区分条件和设定履行时间的事件 512

§16.11 条件的免除:不正当阻碍、不得反悔或者放弃以及没收 513

§16.11.1 同意条件一方不正当阻碍或者阻碍条件的履行 513

§16.11.2 不得反悔或者放弃 515

§16.11.3 没收 518

§17.1 本章的范围:允诺的不履行 539

第十七章 违约和毁弃合同 539

§17.2 违约的本质 541

§17.3 违约的含义:重大违约或实质性履行以及全部违约或部分违约 542

§17.3.1 上述概念的区别 542

§17.3.2 违约在什么情况下构成重大违约? 545

§17.3.3 实质性履行 546

§17.3.4 实质性履行的救济以及为避免不公平没收所进行的调整 547

§17.3.5 部分违约及其补救 549

§17.4 重大违约与条件的不履行之间的关系 551

§17.5 《统一商法典》第2编所规定的实质性履行:无可挑剔的供货及其补救 552

§17.6.1 重大违约方合同权利的丧失 555

§17.6.2 有利于重大违约方的恢复原状 555

§17.6 重大违约中违约方的自行补救权种以及合同可分性的概念 555

§17.6.3 在合同可分割情况下重大违约方的实施权利 557

§17.7 预期毁弃合同 559

§17.7.1 违约与毁弃合同的区别 559

§17.7.2 预期毁弃合同学说的目的和价值 560

§17.7.3 毁弃合同的后果 562

§17.7.4 毁弃合同的构成要件 562

§17.7.5 可能发生的毁弃合同的危害 565

§17.7.6 毁弃的撤回 566

§17.7.7 预期不履行和履行的保证 567

§17.7.8 分期付款交易 569

§18.1 本章的范围 593

第十八章 违约的救济 593

§18.2 违约救济的根本目的:期待利益的实现 595

§18.2.1 期待利益的本质 595

§18.2.2 利益实现的手段:特别救济的首要方法——金钱赔偿 596

§18.2.3 预期救济的基本原则 597

§18.2.4 损害赔偿判决的强制执行 601

§18.3 预期损失的计算 601

§18.4 《统一商法典》第2编所规定的预期损失概述 610

§18.4.1 基本原则 610

§18.4.2 卖方的救济 610

§18.4.3 买方的救济 611

§18.5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区别 612

§18.6.1 限制的本质和目的 613

§18.6 对预期损失补偿的限制 613

§18.6.2 可预见性 614

§18.6.3 减轻损失 618

§18.6.4 因果关系 624

§18.6.5 合理的确信 625

§18.6.6 不公平没收 628

§18.7 作为预期损失补偿的替代选择——信赖和恢复原状 629

§18.8 信赖利益的损失 632

§18.8.1 实质信赖和偶然信赖的区别 632

§18.8.2 实质信赖损失 633

§18.8.3 偶然信赖损失 635

§18.9 恢复原状的损害赔偿 636

§18.10.1 强制履行令 638

§18.10 衡平法上的救济:强制履行令和禁令 638

§18.10.2 禁令 642

§18.11 约定的损害赔偿金 643

§18.11.1 可预见的损失:订立合同时约定的损害赔偿金的计算 645

§18.11.2 实际损失:可预见的损失与实际损失的比较 646

§18.12 附带的损失、律师费和利息 647

§18.12.1 利息 647

§18.12.2 附带的损失 648

§18.12.3 律师费 648

§18.13 非经济性损害赔偿和惩罚性损害赔偿金 649

§18.13.1 非经济性损害赔偿 649

§18.13.2 惩罚性损害赔偿金 651

§19.1 概述 685

第十九章 转让、委托、第三方受益人 685

§19.2 第三方受益人 686

§19.2.1 预期的受益人与附带的受益人的区别 686

§19.2.2 预期受益人地位的本质:独立要求履行的权利 688

§19.2.3 赋予独立履行权利的意图 689

§19.2.4 承诺人与受益人关系的关联性:贷方受益人和受赠方受益人 690

§19.2.5 利益的赋予以及当事人变更和终止该利益的权力 693

§19.2.6 承诺人对要约人的平行履行权利 694

§19.2.7 要约人对受益人提出抗辩的能力 695

§19.2.8 要约人不履行时受益人对承诺人的权利 695

§19.3.1 基本概念和术语 697

§19.2.9 作为政府合同受益人的公民的索赔权利 697

§19.3 转让和委托 697

§19.3.2 转让的本质 700

§19.3.3 转让的限制 701

§19.3.4 转让的效力 703

§19.3.5 对受让人的抗辩 704

§19.3.6 委托 705

§19.3.7 合同的“转让”:权利的转让和义务的委托 707

§19.3.8 转让或者委托的不安全状况的理由 708

词汇表 727

索引 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