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图1 壶关集店镇戏楼雕刻 2
上篇 山西园林古建筑的形成 7
第一章 山西历史概览 7
第一节 山西的历史沿革 7
第二节 山西人的信仰 11
第三节 山西的民风 11
第二章 山西园林古建筑春秋 14
第一节 木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因——山西古建筑特色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4
一、物质条件 15
二、礼的制约 17
三、技术条件与地域关系 18
第二节 山西园林古建筑的发展与传播 19
图2-1 曲沃方城遗址 20
第二章 山西园林古建筑春秋 20
图2-2 长治战国铜匜中的房屋 21
图2-3 北魏山西楼阁式木塔形象 23
图2-4 太原龙山童子寺燃灯塔 25
图2-5 太原天龙山第三窟天花及飞天雕刻示意 26
图2-6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28
图2-7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正立面 29
图2-8 太原晋祠鸟瞰 33
图2-9 大同善化寺 34
图2-10 大同善化寺平面 35
图2-11 蔚州南安寺塔立面 36
图2-13 永乐宫三清殿 40
图2-12 魏村牛王庙戏台 40
图2-14 襄垣文庙大成殿剖面 42
图2-15 洪洞广胜下寺 43
图2-16 山西襄汾丁村明代民居 46
图2-17 亳州关帝庙山门立面 47
图2-18 亳州花戏楼立面 48
图2-19 南高村刘宅及花园示意图 50
第三章 山西的衙署园林 55
第一节 论衙署园林 55
下篇 山西园林古建筑撷萃 55
一、衙署园林的特点 56
二、衙署园林与皇家园林 60
三、衙署园林与私家园林 61
第二节 《绛守居园池记》释义 63
一、绛守居园池记 64
二、《绛守居园池记》译文 73
第三节 绛守居园池考 75
一、《绛守居园池记》世传之由 75
二、绛守居园池的范围 79
第三章 山西的衙署园林 80
图3-1 园池东部“近楼台井闾点画察”园池与街市关系仍清晰可见 80
三、绛守居园池之变迁及各时期艺术特色 80
图3-2 黄土地区“塬”之地貌 82
图3-3 明朝晚期所建洄涟亭 86
图3-4 嘉禾楼与子午梁 87
第四节 山西的衙署建筑——霍州州署大堂 88
图3-5 霍州署原状鸟瞰图 89
图3-6 大堂抱厦前檐下斗栱 90
图3-7 霍州州署大堂内檐 91
图3-8 霍州署大堂斗栱位置及柱网平面图 93
图3-9 霍州州署大堂及抱厦 94
附图一 绛州州境全图 95
附图二 绛州州城图 96
附图三 绛守居园池总体复原想象图 97
附图四 绛守居园池地形图 98
附图五 绛守居园池剖面图 99
第一节 山西园林寺庙的布局特点——兼论传统思想对山西园林寺庙布局的影响 100
第四章 山西的园林寺庙与祠坛 100
第二节 五台山佛寺的发展以及佛教的中国化对园林寺庙相地选址的影响 105
图4-1 河津九龙头真武庙地形很复杂,但三条轴线清晰可见 105
第四章 山西的园林寺庙与祠坛 105
第三节 山西的园林祠坛 109
一、园林祠坛的选址 110
图4-2 九天圣母庙环境平面示意 110
图4-3a 湛上村玄帝阁平面图 111
图4-3b 玄帝阁正立面 112
图4-3c 玄帝阁侧立图 113
图4-3d 玄帝阁平、立、剖面图 113
图4-3e 玄帝阁配殿剖、立面图 113
图4-3f 玄帝阁详图 114
二、园林祠坛的布局 115
图4-4 陵川二仙真人庙 115
图4-5 树掌镇真泽宫 116
图4-6a 襄垣城隍庙及戏楼平面 117
图4-6c 襄垣戏楼斗栱详图 117
图4-6b 襄垣戏楼立面图 117
一、千佛庵的历史沿革 118
第四节 循山顺水 得景随形——隰县千佛庵园林古建筑艺术 118
二、千佛庵的艺术特色 119
图4-7a “小西天”环境平面示意 120
图4-7b “小西天”平面图 121
图4-7c “小西天”纵剖面 123
图4-7d “小西天”远眺 124
一、玉皇阁历史变迁 125
第五节 随宜合用 因境而成——古城名刹蔚州玉皇阁 125
二、玉皇阁布局特点及结构分析 126
图4-8a 玉皇阁总平面 126
图4-8b 玉皇阁平面图 127
图4-8c 玉皇阁总立面图 128
图4-8d 玉皇阁正立面 128
图4-8e 玉皇阁侧立面及剖面图 130
图4-8f 玉皇阁斗栱详图 131
图4-8g 玉皇阁钟鼓楼及山门详图 132
图4-8h 玉皇阁翼角做法 133
第六节 际山枕水 因地布景——园林祠庙太原晋祠 133
第五章 山西园林古建筑的地方特色 138
一、相地选址 139
第一节 鲜明的文化特性 139
图5-1 四川达县真佛山天王殿 139
第五章 山西园林古建筑的地方特色 139
图5-2 悬空寺平面图 140
三、等级制度的模糊 141
二、常见的装饰图案 141
图5-3 宅门雕式 141
图5-4 永乐宫平面 142
图5-5 树掌镇东村某宅门 143
图5-6a 长治市某民居垂花门 144
图5-6b 长治市某民居垂花门 145
图5-7 善利亭梁架结构 146
第二节 建筑技术与地方做法 146
图5-8 浑源悬空寺 147
图5-9 潞城原起寺献亭梁架 149
一、翼角做法 149
二、檐下做法 150
图5-11 长治市郊观音堂抱厦檐下处理 150
图5-10 水神堂檐下 150
图5-12 观音堂侧立面 151
图5-13 檐下斗拱 151
三、斗栱做法 151
图5-14 护国灵贶王庙正殿前檐斗拱 152
四、悬鱼与惹草 152
图5-15 潞城原起寺献亭檐下斗拱 153
图5-16 河北易县燕下都东贯城采集的楼观形铜饰件的屋顶形象 153
图5-17a 悬鱼 153
图5-17b 悬鱼 154
图5-18 惹草 154
图5-19 博风详图 154
第六章 山西园林古建筑环境中的树木 155
图6-1 民社图 155
第六章 山西园林古建筑环境中的树木 155
第一节 山西园林古建筑中树木的种类 156
第二节 园林古建筑中植物配置形式 157
一、规则式布局 157
图6-2 解州端门 158
图6-3 汾阴后土庙鸟瞰图 159
图6-4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159
图6-5 黛螺顶正殿 160
二、自然式布局 160
参考文献 161
后记 167
余音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