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序曲:回首七十年 1
第一章:我的故乡——下马塘 3
故乡的春 4
故乡的夏 5
故乡的秋 6
故乡的冬 7
村里的铁路 9
村里的小学校 10
学生勤劳奉仕 12
溥仪访问日本 13
日本投降那天 15
看日本人被遣返回国 17
两记耳光才记住自己是中国人 18
三种不同的军队 19
八路军第二次解放我家乡 30
为参军而改名 33
参加八路军二○八师宣传队 34
第二章:参加辽沈战役 37
第一次考验 37
围困长春 39
攻打沈阳 40
第一次登台我当活道具 42
家人团聚 42
打到关里去 43
解放北平 45
参加开国大典 48
移防卢沟桥 49
与六十六军合并 50
第三章: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52
1950年10月兵发安东 52
目睹美军轰炸新义州 54
入朝第一夜——冲出敌炮围击 55
为战地服务 60
做战地医院护理员 61
元旦夜攻打三八线 62
在上甘岭休整 66
上甘岭的春节 70
跑二十里探中国老乡 71
第四次战役 73
赵连长送我望远镜 74
分散回国 75
夜宿平壤遭轰炸 77
百里外看空战 80
悼十三位战友 81
我们是最可爱的人 82
又过家门 83
立功、入党 84
准备二次入朝 84
第四章:调入华北军区文工团 87
1955年,拍摄电影《董存瑞》 92
如何塑造董存瑞的艺术形象 96
第五章:在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 106
北京首映《董存瑞》 108
初识王静珠 110
王静珠的第一封“情”信 117
整风反右运动 119
王静珠与我“摊牌” 121
“抗敌话剧团”的整风反右运动 125
孙民导演救我 127
起死回生的检查 129
王静珠的第二封“情”信 130
在“抗敌”的最后一次演出 132
《人民日报》批判了我 133
王静珠的电报 133
受处分,到三十八军当兵改造 135
三十八军的新战士 135
八百里拉练 137
立功喜报寄静珠,王静珠情陷北大荒 138
借调八一厂 拍摄《战上海》 141
第六章: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143
1960年拍摄《三八线上》、《林海雪原》 143
天大喜讯——王静珠调回北京 145
1961年春节结婚 149
经济宿舍的经济婚礼 152
1961年拍《碧空雄师》苦练跳伞 155
演出话剧《哥俩好》 161
1962年沈阳军区为我平反 164
第一次做父亲 166
拍电影《哥俩好》 168
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 171
周总理看我们的《霓虹灯下的哨兵》 173
借上影拍《家庭问题》 174
1965年在广东拍《打击侵略者》 175
参加“四清”工作队 178
第七章:八一厂的“文化大革命” 179
批斗与被批斗 179
被扫地出门 190
吃“忆苦饭”风波 195
也算“救人一命” 196
郑某之死 197
解放——下放“五七干校” 199
被令复员还乡 201
第八章:迁回东北故乡 206
少小离家中年回 206
本溪县委三改下放安置方案 208
在小市安了新家 213
我的新工作——木材搬运工 215
静珠当了家庭妇女 219
小海楠的成长 225
不说话的小海洋 226
特殊的春节 227
1970年的春天 228
世态炎凉 230
参加孙民导演追悼会 231
小女儿快出生了 233
生个丫头叫海霞 235
“鸡鸭司令”张海楠 239
海霞的床位在木箱下 241
木材厂改当翻楞工 244
木材加工厂失火 246
重建加工厂 248
滚木砸断掌骨 248
工友相助 251
静珠病危 253
县委雪中送炭 258
送静珠赴苏州治病 259
独携二子返东北 264
木材厂的新更夫 265
狍子肉的风波 268
静珠渴望回东北团聚 271
静珠归来 275
搏杀一触即发 276
中秋节的“不速之客” 278
小城惊闻林彪叛逃 279
百货公司美工师 281
静珠上京“治病”谋求为我平反 282
小海洋失踪 285
总医院催我进京签字 287
八一电影制片厂为我平反 289
到本溪县为我落实政策 293
真情告别 294
第九章:举家南迁广州 297
三次转车,心潮轮转 297
抵达羊城 299
初识珠江电影制片厂 301
一次军转调动的“流产” 302
任影片《枫树湾》的副导演 305
探家途中的惊险一幕 307
大悲大喜的1976年 310
十二年后再演“斗鲨”战士 312
事业危机拟另觅新途 312
到苏州编写《梅花巾》 314
《挺进中原》成我演艺生涯的绝笔 316
第十章:开始电影导演生涯 319
《梅花巾》做我导演敲门砖 319
《梅花巾》的艺术追求 321
《梅花巾》参加“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324
1981年执导农村喜剧片《回头一笑》 326
出任厂长助理兼艺术中心主任 329
王静珠情陷少年犯 329
闯禁区在广东首访犯罪少年 333
在北京采访劳改场所 335
在山东采访劳改场所 338
在辽宁采访劳改场所 340
在上海采访劳改场所 342
《少年犯》数稿后被“毙” 345
扶植拍摄《雅马哈鱼档》 346
在艺术上的新探索——对纪实性与戏剧性的追求 348
司法部长解禁《少年犯》 353
王静珠披挂上阵做国内第一位女制片人 354
五十个人一条心,共同挽救失足人 355
第一次用监狱实景拍电影 356
第一次用少年犯主演少年犯 357
学演戏,学做人 360
少年犯自己作曲、演唱主题歌 362
戏剧性与纪实性相结合 363
管教队长的儿子成了罪犯 366
审查“婆婆”多 367
上海首映式,释放少年犯 368
返故乡——本溪首映式 369
五十二岁返故里 374
《少年犯》获奖 378
1987年再碰敏感政治题材《逃港者》 379
拍九集电视剧《破烂王》 382
1988年策划创作《女人街》 386
1989年以党籍作保证拍摄《女人街》 389
1988年王静珠下海创办“王氏影视业剧本有限公司” 395
“王氏公司”组织1990年作家特区采访团 400
1990年到深圳采访,创作《特区打工妹》 403
电视连续剧《岭南春秋》 412
创作电影《龙出海》 415
荒煤为我们的《剧本选集》作序 420
拍案而起,再闯禁区,采访、创作《白粉妹》 422
影片发行的苦与乐 432
中国电影“世纪杯”与“中华影星” 435
第十一章:1996年离职休养 437
超期服役 437
全国妇联授予“美好家庭”荣誉 438
参与199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440
静珠的故乡情结凝聚成《情爱不老》 443
返八—电影制片厂祝五十年厂庆 447
附:张良简历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