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视觉电生理的基本概念 1
第一节 视觉电信号的产生和传递 1
第二节 临床视觉电生理记录技术的发展 4
第三节 临床多焦视觉电生理 6
一、多焦视网膜电图 6
二、多焦视诱发电位 6
第二章 多焦视觉电生理的原理 10
第一节 互相关函数 12
第二节 伪随机m序列 15
第三节 一阶函数核和二阶函数核 17
第四节 曲线图产生及测试参数的确定 20
一、峰峰值 21
二、均方根 21
三、数量积 21
第五节 二维和三维图产生 22
第六节 扫描延迟的修正 24
第七节 提高信噪比 24
一、伪迹剔除 25
二、空间平均 25
三、滤波 25
一、CRT发送系统 27
第三章 多焦视觉电生理的测试仪器及记录技术 27
第一节 刺激系统 27
二、数字多聚硅投射系统 28
三、激光扫描检眼镜 30
第二节 电极 31
第三节 放大器 32
第四章 多焦视网膜电图记录的影响因素 35
第一节 刺激转换和分析系统 35
第二节 不同记录方式和刺激参数的影响 38
一、电极 38
二、刺激光强度和平均亮度 39
四、对比度 40
三、环境和背景光亮度 40
五、刺激频率 41
六、六边形数量和记录时间 42
七、通频带 42
八、伪迹剔除的影响 42
九、其他因素 43
第三节 眼的生理和病理因素影响 43
一、固视 43
二、年龄 44
五、不对称性 45
四、视力和屈光不正 45
三、瞳孔大小 45
六、眼的明适应和暗适应状态 46
七、屈光间质 46
八、不同测试时间的影响 47
九、其他因素 47
第五章 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 49
第一节 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特点 50
一、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曲线平均显示 50
二、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波描记阵列显示 56
三、多焦视网膜电图的二维和三维图 57
二、多焦振荡电位的正常值 60
第二节 正常人多焦振荡电位 60
一、概述 60
三、多焦振荡电位的起源 65
第三节 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报告 66
一、多焦视网膜电图打印图概述 66
二、平均显示中图像处理参数改变对图像显示的影响 69
三、波描记阵列显示中图像处理参数改变对图像显示的影响 70
四、二维和三维图 71
五、三维图中图像处理参数改变对图形显示的影响 73
六、平均显示图描述 74
七、波描记阵列显示图描述 75
八、二维和三维图描述 76
第四节 其他 77
一、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函数核小波 77
二、多焦视网膜电图二阶函数核 77
三、多焦视网膜电图与全视野视网膜电图的比较 78
四、多焦视网膜电图的on和off反应 78
五、多焦视网膜电图反应与离心度关系 78
六、多焦视网膜电图和视野的比较 79
第六章 黄斑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81
第一节 老年黄斑变性 82
一、临床特征 82
二、多焦视网膜电图 83
第二节 视网膜前膜 85
一、临床特征 85
二、多焦视网膜电图 86
第三节 黄斑囊样水肿 86
一、临床特征 88
二、多焦视网膜电图 88
第四节 黄斑裂孔 90
一、临床特征 90
二、多焦视网膜电图 90
第五节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92
一、临床特征 92
二、多焦视网膜电图 93
第六节 其他黄斑病 94
一、光中毒性黄斑病变 94
二、局灶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 95
三、氯喹性视网膜病变 95
四、多发性短暂性白点综合征 96
第七章 视网膜脱离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99
第一节 临床特征 99
第二节 多焦视网膜电图 100
一、视网膜脱离术前mfERG 100
三、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改变与mfERG的关系 102
二、视网膜脱离术后mfERG 102
第八章 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108
第一节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108
一、临床特征 108
二、多焦视网膜电图 109
第二节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112
第三节 Stargardt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114
第四节 其他类型视网膜变性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116
第九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119
第十章 青光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125
第一节 概述 126
一、人眼高眼压及青光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126
二、动物实验性青光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研究 127
第二节 青光眼多焦视网膜电图与视野及神经纤维的相关研究 128
第三节 节细胞反应的研究 129
一、mfERG鼻颞侧变异现象及意义 129
二、视神经乳头成分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134
第四节 多焦视网膜电图一些特殊刺激方式的应用 136
一、慢m序列结合全屏闪光(global flash)刺激 136
二、低对比度刺激 137
三、30Hz闪烁刺激 137
四、mfERG振荡电位与青光眼 138
五、多焦视诱发电位(mfVEP) 138
第十一章 多焦视诱发电位的记录技术 140
第一节 视觉刺激 141
一、刺激图形 141
二、刺激时序 143
第二节 信号的记录和分析 143
一、放大滤波系统 143
二、分析方法 144
第三节 多焦视诱发电位的记录电极及其安放 148
一、单极记录与双极记录 148
二、偶极子模型 148
三、多焦视诱发电位的枕部单通道单极记录 149
四、多焦视诱发电位的枕部单通道双极记录 150
五、多焦视诱发电位的枕部多通道双极记录 151
第十二章 正常人多焦视诱发电位 155
第一节 多焦视诱发电位的波形特性 155
第二节 多焦视诱发电位在不同离心度区域的比较 159
第三节 多焦视诱发电位的重复性 160
第四节 多焦视诱发电位的个体间变异 163
第五节 多焦视诱发电位的双眼间比较 166
第六节 年龄和性别对多焦视诱发电位的影响 167
第十三章 多焦视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170
第一节 青光眼 171
第二节 视路病变 175
一、视神经炎 176
二、其他视路病变 182
第三节 弱视 188
一、弱视多焦视诱发电位潜伏期随离心度的变化 188
二、弱视多焦视诱发电位振幅随离心度的变化 188
三、弱视多焦视诱发电位在鼻侧和颞侧视野的差别 189
第十四章 多焦视诱发电位检查与视野检查的区别与联系 191
第一节 关于客观视野 191
第二节 多焦视诱发电位检查与视野检查的相对优势 192
一、检查的可信性 193
二、多焦视诱发电位信号的大小 193
五、多焦视诱发电位不同的潜伏期改变 194
四、视功能损害的定位和大小 194
三、视功能损害的类型 194
第三节 发展与展望 195
第十五章 多焦视网膜电图动物实验研究 197
第一节 研究方法 197
一、麻醉与固视 198
二、屈光 199
三、眼球与瞳孔大小 199
四、记录前光适应状态 199
五、电极 199
第二节 动物实验研究 200
一、猴 200
七、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200
六、刺激条件 200
二、鼠 205
三、鼩鼱 207
四、猫 207
五、猪 207
六、兔 208
七、鹰 208
附录1 多焦视网膜电图基本指引 211
附录2 早期老年黄斑变性的视杆细胞多焦视网膜电图 223
附录3 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