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之盐基代换作用(1927年) 1
中国北部及西北部之土壤(1935年) ? 9
中国农业界施用肥料之实况与磷肥荒之补救(1928年) 12
江西省南昌地区潴育性红壤水稻土肥力的初步研究(1935年) 22
吾国红壤区域垦荒调查暂行办法(1935年) 42
河北省定县土壤调查报告(1935年) 46
水稻土土层分类及命名概则(1938年) 102
土壤中有效态磷酸原藏量及其天然供给率之估计方法(1939年) 106
四川重庆区土壤概述(1941年) 113
甘肃省东南部黄土之分布利用与管理(1944年) 121
甘肃东南部各种钙质幼年土之特性与其分类(1945年) 145
北碚土壤志(1945年) 158
嘉定层残积土之特性(1949年) 175
土壤的粘韧率及粘韧曲线(1952年) 179
四川盆地内紫色土的分类与分区(1956年) 191
水稻土肥力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957年) 200
农业土壤生理性(1960年) 204
介绍农地合理耕作措施的短期鉴定法(简称“土壤肥力短期鉴定法”)(1960年) 224
中国农业土壤的分类体系(1963年) 231
土壤胶体性质日变化及其在肥力上的意义(1963年) 248
油橄榄青枯病发生规律的调查(摘要)(1970年) 261
大田作物施用“九二○”效果的研究(1971年) 263
大窝耕作法的研究(1975年) 275
农民群众的生产斗争经验开辟了发展土壤科学的广阔道路(1975年) 278
土壤普查的理论与实践(1978年) 286
我省农业现代化应当在全力阻止恶性循环中起步(1980年) 316
铁清公社土壤普查中农业土壤肥力的鉴定方法(1980年) 319
水稻土生理分类刍议(1981年) 328
自然免耕理论在水稻和小麦生产上的运用(1982年) 333
紫色土肥力研究五十年(1983年) 340
大力推行“自然免耕”技术在经济上和科学上的重大意义(1984年) 347
八十抒怀——对发展中国土壤科学的一点想法(1984年) 355
我是怎样研究发现自然免耕的一些重要机理和技术要则的(1986年) 359
半旱式小麦耕作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免耕(1986年) 368
水田自然免耕技术可获高产(1986年) 374
水田自然免耕技术综合研究报告(1987年) 377
论中国式的水土保持自然免耕法(1987年) 394
论覆盖和等高垄作相结合收到水土保持和免灌高产效益(1988年) 404
有机肥料配方施肥技术的初步研究(1989年) 410
改进土壤渗透性能提高水土保持效益(1989年)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