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针灸史要 1
第一节 针灸疗法的起源与形成 2
第二节 针灸学的全面发展 5
第三节 针灸学的百家争鸣 13
第四节 针灸学在实践和理论上的新发展 17
第五节 近百年的针灸学 24
第二章 脏腑经络知要 27
第一节 脏腑证治 28
第二节 经络纵横 34
一、经络的组成 35
二、经络的生理功能与临床应用 40
第三章 腧穴概要 51
第一节 腧穴的发现与发展 52
第二节 腧穴的命名与定位 54
一、腧穴的命名 54
二、腧穴的定位 55
第三节 腧穴的分类 57
一、十四经穴 57
二、奇穴 57
三、阿是穴 57
第四节 腧穴的治疗作用 58
一、腧穴主治之共性(普遍性) 58
二、腧穴主治之个性(特异性) 58
第四章 针刺疗法精要(附:拔罐疗法的应用) 69
第一节 辨证选择针灸用具 70
一、毫针的应用 70
二、三棱针的应用 75
三、皮肤针的应用 77
四、火针的应用 78
五、耳穴的应用 80
第二节 辨证选择施术手法 91
一、单式补泻法 91
二、复式补泻法 94
附:拔罐疗法的应用 97
一、罐具的种类 98
二、拔罐的方法 100
三、拔罐的注意事项 104
四、拔罐疗法的现代研究 105
第五章 针刺得气真要 107
第一节 什么叫得气 108
第二节 针刺为什么要得气 109
第三节 针刺应得什么样的气 110
第四节 怎样取气 111
一、催气法 112
二、行气法 112
三、守气法 112
第六章 艾灸疗法浅要 115
第一节 灸法的特点 117
第二节 灸法的作用 118
一、温经散寒,通经活络 118
二、温补脾肾,扶阳固脱 119
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119
四、育阴除蒸,引热外行 119
五、预防疾病,保健强身 120
第三节 常用灸法及技巧 120
一、艾灸类 121
二、其他灸法 126
第四节 灸感、灸量及灸法补泻 128
一、灸感 128
二、灸量 128
三、灸法补泻 130
第五节 施灸的注意事项 130
一、灸疗顺序 130
二、施灸的禁忌 131
三、晕灸的防治 131
四、灸后的处理 132
第七章 针灸方要 133
第一节 针灸方理 134
一、主症与兼症 134
二、治病求本 134
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135
四、根据发病部位决定取穴之主从 135
五、以所病经脉定主从 135
六、临床经验穴为主 136
第二节 针灸方论 136
一、根据脏腑经络理论指导配穴 136
二、原络(表里)配穴法 137
三、俞募(前后)配穴法 137
四、八脉交会穴(上下)配穴法 137
五、经络诊察配穴法 138
六、八会穴的应用 138
七、郄穴的应用 140
第三节 针灸方选 141
一、补益门 141
二、治风门 142
三、外感门 145
四、通便门 147
五、止泻门 148
六、泌尿生殖门 149
七、调气门 152
八、祛痰门 152
九、安神门 154
十、五官门 156
十一、女科门 159
十二、幼科门 161
十三、皮外科门 163
第八章 临证辑要 165
第一节 临证医理撷要 166
一、治病先治神 166
二、怪病要治痰 177
三、治痛分虚实 187
四、治风别内外 208
五、治动兼针药 213
六、治聋辨虚实 222
第二节 临证处方精要 228
一、针灸补中益气方的确立与应用 228
二、关元穴的临床应用 237
三、“四关穴”的临床应用 243
四、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249
五、“颈四针”的临床应用 253
六、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259
七、“腰五针”的临床应用 265
八、对穴的临床应用 266
第三节 临证治验选要 275
一、内科常见病证针灸治验 275
二、妇科常见病证针灸治验 316
三、儿科常见病证针灸治验 321
四、五官科常见病证针灸治验 326
五、皮科常见病证针灸治验 340
六、针灸美容治验 345
参考文献 352
周德安年谱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