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精神动力研究引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1.当代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1
2.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问题 3
3.理论探索的重要问题 4
4.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 7
二、精神动力概念分析 9
1.精神动力概念的历史考察 9
2.精神动力的内涵及本质 16
3.精神动力的特点 20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24
1.精神动力研究的思路 24
2.精神动力研究的重点 25
3.精神动力研究的方法 26
第二章 精神动力理论的历史发展 28
一、中国古代关于精神动力的理论 28
1.崇德论 28
2.贵仁论 33
3.重义论 36
4.尚志论 44
5.诚信论 51
二、西方国家关于精神动力的理论 55
1.心灵动力论 55
2.神学动力论 61
3.人本主义论 64
4.主体性理论 68
5.行为科学理论 73
一、自觉能动性理论 77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动力的理论 77
1.意识论 78
2.目的论 80
3.动机论 83
二、精神需要理论 85
1.人的需要的广泛性 85
2.精神需要的层次性 88
3.精神需要的多样性 90
三、主体性理论 95
1.人是自然的主体 95
2.人是实践的主体 96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99
四、精神转化理论 101
1.精神可转化为物质 101
2.精神物化的条件 107
3.精神物化的衡量标准 109
五、社会合力理论 110
1.人的自觉活动形成社会合力 111
2.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 112
3.精神力量影响社会合力 113
第四章 精神动力的价值 116
一、精神动力的基本价值 116
1.精神动力的个体价值 117
2.精神动力的社会价值 123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精神动力的价值 137
1.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 137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 140
3.世界社会主义的重振需要精神动力 143
三、现代社会条件下精神动力的价值 144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强化了精神动力的价值 145
2.知识经济的兴起提升了精神动力的价值 150
3.经济全球化拓展了精神动力的价值 153
第五章 精神动力的结构 157
一、精神动力的内在结构 157
1.精神动力的内在要素 157
2.精神动力的内在结构方式 175
二、精神动力的形态结构 176
1.不同形态的精神动力 177
2.精神动力的形态结构方式 190
三、精神动力的层次结构 194
1.精神动力的不同层次 194
2.精神动力的层次结构关系 203
1.精神动力的普遍内化 206
一、精神动力的内化规律 206
第六章 精神动力的形成规律 206
2.精神动力的客观内化 208
3.精神动力的主体内化 210
4.精神动力的合理内化 215
二、精神动力的共生规律 217
1.精神动力的共存共生 218
2.精神动力的互补共生 223
3.精神动力的转化共生 227
三、精神动力的整合规律 230
1.精神动力的统摄整合 231
2.精神动力的发展整合 234
3.精神动力的沟通整合 238
四、精神动力的强化规律 241
1.精神动力的强化发展 241
2.精神动力的复合强化 242
3.精神动力的反复强化 246
第七章 精神动力的开发 250
一、树立开发意识 250
1.精神动力是资源 250
2.精神动力是特殊资源 253
3.精神动力需不断开发 255
二、加强教育引导 256
1.深化理论教育 257
2.塑造高尚精神 259
3.加强舆论引导 264
4.注重形象教育 267
三、强化实践环节 269
1.强化社会实践的观察教育 269
2.强化社会实践的参与教育 272
3.强化社会实践的磨砺教育 275
四、增强激励效应 277
1.改进物质激励 277
2.注重精神激励 280
3.实行综合激励 282
五、注重人际竞争 283
1.增强竞争意识 283
2.完善竞争机制 286
3.改进竞争方法 289
六、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291
1.正视思想矛盾 291
2.分清思想是非 295
3.开展思想交锋 297
主要参考文献 301
后记 311